雅培陷“細菌門”,進口奶粉不再香了? 代購客服:換唄
國際知名品牌雅培,上熱搜了。截至2022年2月22日,#立即暫停食用雅培相關嬰幼兒產品#話題總閱讀量已達3.2億,討論次數高達1萬次。
火熱的關注度源于2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總署(下稱“海關總署”)發布的一則公告。據公告顯示,2月18日美國食品和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宣布,正調查四名嬰兒感染坂崎克羅諾桿菌和新港沙門氏菌事件的投訴。FDA稱,據報告,這四名嬰兒均食用了美國雅培公司在密歇根州斯特吉斯的工廠(注冊編號為1815692)生產的奶粉(品牌包括Similac、Alimentum和EleCare)。
為此,海關總署提醒消費者,暫不通過任何渠道購買上述工廠生產的奶粉,包括產品代碼前兩位是數字22到37的;容器上代碼包含K8、SH或Z2的;保質期為2022年4月1日及更晚的產品。倘若已經購買,立即暫停食用。
“雅培中國在大陸銷售的產品中,僅有嬰兒營養補充劑喜康寶貝添一款產品受到影響,其他營養產品均不受影響。”2月21日,雅培中國官網發布公告表示。
針對雅培召回事件的相關細節問題,2月22日,時代周報記者多次通過官方郵件和電話聯系雅培中國,截至發稿并未獲得回復。
雅培中國官網顯示,喜康寶貝添是特殊醫學用途嬰兒營養補充劑,原產地美國,使用人群為早產/低出生體重嬰兒,產品英文名稱為“Similac Human Milk Fortifier”。
而該事件所涉及的業務板塊,正是目前公司整體增速亮眼的部分。1月27日,雅培(ABT.US)公布最新財報顯示,提供全面均衡營養的全安素以及專為糖尿病患者量身定制的益力佳銷售持續增長,助力醫學營養品全球銷售額同比增長9%。嬰幼兒營養品全球銷售額同比增長3.1%。
“特殊醫學食品是雅培的優勢所在,因雅培本身就具有醫藥制造背景,專業性排名進入全球前十。在過去的20年至30年,中國并沒有特殊醫學食品的相關產品,進入中國市場的只有雅培、雀巢、達能,因此雅培在此方面收益頗豐。”2月23日,乳業專家宋亮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
在宋亮看來,中國市場對雅培來說非常重要,此次出現問題的產品很可能會波及到雅培其他產品上,影響雅培品牌在消費者心中的聲譽。
線上仍有少部分在售
2月22日,時代周報記者走訪了雅培線下銷售渠道的相關實體店。麗家寶貝BHG百貨望京店和華聯商夏店均表示,嬰兒營養補充劑喜康寶貝添這款產品店內本來就沒有,因主要是針對特殊人群,比較小眾。
隨后,時代周報記者在淘寶、京東、小紅書等平臺發現,目前平臺自營店與雅培官方旗艦店均已下架嬰兒營養補充劑喜康寶貝添產品。不過,仍有少數線上店鋪在售賣該產品,客服表示該產品保質期為2022年9月,且此批次是沒有問題的。
此外,時代周報記者發現,部分海外代購店鋪在售賣海關總署公告中提及的雅培Similac品牌奶粉,以及淘寶平臺上還有商家在售雅培EleCare品牌奶粉。
多位客服表示,其店鋪里售賣的雅培Similac品牌奶粉并不在召回的批次里。一位客服坦言,目前她店鋪內的雅培EleCare品牌奶粉有兩罐是不在召回批次里的,但是不建議再購買了,“雅培出問題了,沒必要還一直吃,推薦換別的奶粉,同類型的產品還有很多。”
據悉,雅培在此次事件中涉及的坂崎克羅諾桿菌和沙門氏菌都會對人體造成傷害,由坂崎腸桿菌引發疾病而導致的死亡率甚至可達到40-50%。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嬰兒配方食品》(GB17065)和《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特殊醫學用途嬰兒配方食品通則》的規定,嬰兒配方食品和特殊醫學用途嬰兒配方食品中不得檢出坂崎克羅諾桿菌和沙門氏菌。
據新京報2月21日報道,美國雅培公司在密歇根州斯特吉斯工廠的3款奶粉事件中,有3起坂崎克羅諾桿菌污染報告,相關聯的4個病例中已有1名病例死亡,但不確定是否完全由阪崎腸桿菌引起。目前,FDA已經對工廠展開現場調查,截至目前已經發現存在克羅諾桿菌陽性結果。
同日,時代周報記者以消費者的身份撥打雅培官方客服,該客服表示,為了處理此次召回事件,目前公司已增加客服人數,消費者若持有有效期為2022年4月1日之后的產品,可關注雅培媽媽蕓官方公眾號,通過在線客服把產品生產日期和代碼以圖片形式上傳登記,大約在一周后會有客服聯系相關退款事宜。
不過該客服表示,目前召回的產品只針對大陸版產品,經過海外代購渠道所購買的海外版暫時不做召回處理。
“嬰幼兒奶粉代購確實存在諸多安全隱患,一旦發生糾紛,海外代購的特殊性也會使得執法部門的查處和消費者的維權都會遇到很大困難。”北京煒衡(上海)律師事務所合伙人鞠秦儀對記者表示。
據我國《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九條規定,從事食品生產、食品流通、餐飲服務,應該依法取得食品生產許可、食品流通許可、餐飲服務許可。另據國家質檢總局在《關于加強進口嬰幼兒配方乳粉管理的公告》中規定,進口嬰幼兒配方乳粉的中文標簽,必須在入境前就直接印制在最小銷售包裝上,不得在境內加貼.屆時,產品包裝上沒有中文標簽或中文標簽不符合我國相關規定的,一律按不合格產品退貨或銷毀,不得入境。
在鞠秦儀看來,備受媽媽們追捧的直接代購,顯然是沒有“食品流通許可證”,也沒有進口貨物的相關檢疫證明等材料,確實存在違法性的問題。加之,目前海外奶粉產銷造假一條龍的情況,也常有發生。
進口奶粉問題頻發
事實上,去年雅培相關產品就已進入了2021年不合格的奶粉黑名單。
2021年5月,雅培鉑優恩美力配方奶粉1段產品曾被檢測出香蘭素食用香料。隨后,雅培貿易(上海)有限公司被上海市場監督管理局處以行政處罰,沒收違法所得343.74萬元,處罰款罰款909.31萬元。彼時,雅培中國也召回了在中國市場留存的同批次產品。
而縱觀其他國外奶粉品牌,也有類似不良記錄,其中不乏在嬰幼兒配方食品中添加的食用香料的問題。
2021年2月荷萊蕊嬰兒配方奶粉0-6月齡1段,經廣州檢驗檢測認證集團有限公司檢驗發現,其中香蘭素含量、乙基香蘭素含量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2020年11月,NUTRIBIO生產、北京金色未來商貿有限公司第四分公司經營的喜寶倍喜嬰兒配方奶粉0-6月齡1段,被檢驗發現“香蘭素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中明確表示,凡使用范圍涵蓋0至6個月嬰幼兒配方食品不得添加任何食用香料。
此外,2021年2月9日,1批次麥蔻樂芬嬰兒配方奶粉0-6月齡1段被查出影響嬰幼兒生長發育的重要營養物質,鐵項目不合格。三個月后,1批次合生元可貝思幼兒配方羊奶粉12—36月齡3段被檢查出維生素A檢出值低于國家標準值18—54μgRE/100kJ。
“進口奶粉頻繁出現問題,在于中國的食品安全制度比國外更嚴格,奶粉對于很多國外品牌來說,只作為普通食品來生產和銷售。”新華社瞭望智庫食品行業研究員王先知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所使用的奶粉配方注冊制度,抬高了奶粉的準入門檻。目前乳業是中國食品行業中品質的標桿,近年來乳業領域的抽檢合格率也是最高的。
國產奶粉異軍突起
時代周報記者在線下走訪時發現,在國產奶粉市場的加速洗牌的背景下,進口奶粉的生存空間逐漸捉襟見肘。
愛親母嬰專賣店朝陽婦幼店的店員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雖然沒有具體的數據,但目前進店的奶粉消費者中,購買國產奶粉的比例有一定提升,店內飛鶴、君樂寶等品牌的銷量都呈現出增長態勢。
王先知回憶道,在2008年之前,其實國產奶粉的市場占有率很高,但自2008年經歷了三聚氰胺事件的慘痛教訓后,整個國產奶粉全面敗退。把安全放在首位的消費者開始把目光轉向進口奶粉,可以說,2008年之后的十年是進口奶粉的黃金十年。
然而,隨著進口奶粉的食品安全問題的層出不窮,消費者們也在逐漸失去信任感。
智研咨詢發布的《2021-2027年中國奶粉行業發展動態分析及市場前景規劃報告》數據顯示,我國奶粉整體進口需求量較大,其中2021上半年中國奶粉進口數量為90萬噸,同比增長21.3%。然而,上半年奶粉進口金額為304.3億元,同比下降1.4%。
值得注意的是,對于中國市場的失利,國外奶粉品牌也開始轉變在華銷售思路,實施“本土化”策略。
2021年6月,利潔時宣布以22億美元將美贊臣中國業務出售給春華資本,交易后,利潔時仍保留美贊臣大中華區業務8%的股份,春華資本持股比例則達92%,美贊臣搖身一變成為本土企業。而今年2月,美贊臣全資收購了中國羊奶粉品牌美可高特,美可高特羊乳有限公司也已更名為美贊臣乳業 (天津)有限公司。
對此,王先知分析表示,想占有中國市場就必須按照中國制度來做,必須取得配方注冊,且沒有注冊證書的嬰兒配方奶粉也不得在中國市場銷售,如美贊臣的收購也是看中美可高特的配方注冊。
但另一面,中國本土的奶粉企業也從沒放松腳步,紛紛進軍羊奶粉細分市場。去年伊利戰略入股澳優乳業,飛鶴則通過收購羊乳企業和上游羊奶源策略。
“近幾年,國產奶粉正全面崛起,在一二線的市場占有率已超過了60%。”王先知表示,雖然伊利、飛鶴、君樂寶、澳優等國產品牌發展勢頭良好,且進一步的蠶食了進口奶粉市場,但目前市場競爭仍處白熱化狀態,國外奶粉品牌會否選擇逐步退出中國市場,還不好判斷。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