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將完成對達達集團股份增持 繼續加碼即時零售
2月25日晚間,京東集團宣布將完成對達達集團的股份增持,交易完成后,京東將持有達達約52%股份,后續將合并財務報表。截至2月24日收盤,達達股價報收9.27美元。早在去年3月22日,京東就宣布將以8億美元認購達達新發行的普通股,此舉也標志這一過程正式完成。
達達集團成立于2014年,2020年6月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旗下包括兩大業務:即時配送平臺達達快送,以及即時零售平臺京東到家。在招股書中,京東對達達持股比例達47.4%,為第一大股東。
財報數據顯示,2021年Q3達達實現凈收入16.87億元,同比增長29.60%;不過凈虧損也達到了5.43億元,同比擴大25.05%。運營成本增長是虧損擴大的主因,當季達達的運營成本為12.36億元,較上年同期的10.18億元增長21.36%。
增持達達背后,是京東對于即時零售的看重。在此次增持之前,雙方的合作就已經加深。去年雙11前夕,京東聯合達達發布了全新即時零售品牌“小時購”。消費者下單帶有“小時購”標識的商品,系統會基于LBS周邊3-5公里的門店發貨,從而實現1小時內配送到家。
這是京東體系內到家資源的集體輸出,在京東app內也有統一的中心化入口。供給端,小時購整合了原來京東到家、七鮮等多種到家模式;履約端,則由達達快送全面承接。
圍繞即時零售,京東此前曾推出物競天擇項目。模式上,該業務與“小時購”差別不大,通過在線下鋪設廣域網點(便利店、商超、百貨等),消費者在京東APP下單后,貨品由網點配送,時效上最快可以半小時達。不過據36氪了解,京東物競天擇項目推進效果并不理想。京東在“物競天擇”項目承擔的角色主要是流量平臺和系統,但核心零售商資源主要掌握在京東到家、多點等到家平臺手中,物競天擇要去BD的難度并不算小。
無論是接入的商家數量還是百萬量級的眾包騎手,達達都是京東旗下最適合開展即時零售的平臺。數據顯示,京東到家目前已合作連鎖百強商超82家,并與200多家品牌商建立合作,海博系統上線門店數則超5000家,這些都是京東可以充分利用的資源。
從去年4月成立大商超全渠道事業群開始,京東內部就一直將全渠道打造作為下一個增量來源,而即時零售正是京東全渠道戰略的重要一環。
過去一年伴隨多家巨頭的入局,即時零售的爭奪重新進入白熱化。
多位知情人士告訴36氪,目前美團閃購的客單價高于外賣49元的客單價,而且毛利率在持續向好。上線3年多,在沒有特殊流量扶持的情況下,美團閃購的訂單增長喜人。
王興在去年三季度財報電話中也提到,“美團閃購的訂單規模將會超過1000萬,當我們實現規模化,就能夠實現盈利。”此外王興表示,美團會繼續把外賣高頻率用戶持續轉化為美團閃購用戶。
樂觀預測,如果未來2-3年,美團閃購或者京東小時購的日單可以達到1000萬,客單價60,全年貢獻的GMV就在2200億上下,對于幾家巨頭平臺來說這都是相當大的增量。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