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品牌突然賣爆:白象1年賣50億
在鴻星爾克與蜂花之后,白象也獲得了“野性消費體驗卡”。
在冬殘奧會期間,白象因為員工有三分之一是殘障人士,被送上了微博熱搜。再加上拒絕日資收購以及捐助災區等事跡累加,白象喜提“國貨方便面之光”的稱號。
國內的消費者向來不吝嗇錢包里的鈔票。很快,白象的銷量與店鋪粉絲暴漲、直播間被擠爆,熱門商品甚至被買到斷貨。數據顯示,冬殘奧會期間,白象的產品在唯品會上銷量暴漲近200%,在抖音直播電商里,訂單額最高日增長幅度達650%。
實際上,要不是這次“翻紅”,白象可能已經被一部分群體遺忘在記憶的角落里。身為“國產方便面四巨頭”之一,白象憑此就使得年營業額超過50億元。而今,在一二線城市線下商超已難見白象的蹤影,國內市場份額也跌到了7%。
當然,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即便到今天,白象也能實現日均生產3000萬包方便面,年產量100億包。
客觀上講,這幾年方便面市場并不景氣。傳統方便面早已不再是年輕消費者的選擇,整個行業也在近幾年呈現出下滑趨勢。“近幾年來,在創業、創投風口上火熱的概念是方便速食,這里面包括高端速食面,但沒有傳統方便面。”一位消費領域的投資人表示。
01
野性消費再起
“吃面就吃白象方便面!”
北京冬殘奧會期間,因為員工有三分之一是殘障人士,國貨食品品牌白象被送上了熱搜。
隨著網絡熱度發酵,“低調”的白象還有更多事跡被曝光:堅持民族品牌、拒絕日資收購、捐助武漢與河南……因此,白象被網友評為“國貨方便面之光”。
創立25年,白象借此也體會了一回“野性消費”的滋味。走紅之后,網店的銷量與店鋪粉絲暴漲、直播間被擠爆,熱門商品甚至被買斷貨。
據唯品會數據顯示,3月4日冬殘奧會開幕以來,白象的產品在唯品會上銷量暴漲近200%。在抖音直播間里,白象的銷售額暴增更加明顯。據蟬媽媽數據顯示,3月6日,白象官方旗艦店的直播銷售額達到67萬元,較前一日增長了650%。
白象的抖音粉絲也在快速增長。截至發稿,其粉絲總量已經接近100萬,有近20萬是15天之內增長的。
在消費者熱捧下,白象不得不發布《發貨延遲公告》,稱工廠啟動緊急預案全力生產發貨,爭取用最快的速度把白象產品送到需要的千家萬戶手中。
在公告中,公司還提醒消費者“吃多少買多少,不要浪費。”白象的直播間也是如此,主播在留言板上表示,“希望大家理性消費”“目前庫存緊張”。
在白象之前,上一個被消費者“野性”熱捧的是鴻星爾克,因“破產式”捐款強勢刷屏,同樣也被稱作“國貨之光”,在鴻星爾克爆紅的短短3天內,銷售額就達到兩億元,所有夏季服飾全部賣空。
然而在它爆紅的100天后,鴻星爾克的狀況開始急轉直下。根據相關的數據統計顯示,僅在一個月內的人數監測中,鴻星爾克就掉粉超過29萬人次,平均每天的掉粉數量就將近一萬人。
國產老牌洗護品牌蜂花也是如此,憑借營銷事件獲得大量的流量與訂單,然而當消費者的熱情退卻之后,品牌的關注度和銷量也回歸了平靜。
白象在走紅一周后,似乎也沿著前兩者的軌跡發展,關注度、銷售額與粉絲增長速度開始明顯下滑。這便是“野性消費”帶來的后續影響,在瘋狂搶購過程中,本身很多消費者要么是對企業責任感的敬佩,要么單純就是為了跟風,所以這種野性消費行為并不具備可持續性,消費者也不具備品牌忠誠度。
“對于一個長青品牌來說,消費者對產品品質的復購,以及對品牌溢價的買單,才是品牌能持續長青的關鍵,只靠名氣上一時的翻紅,很難支撐品牌走很久。”一位營銷專家對鉛筆道表示。
02
積極求變的白象
要不是這次“翻紅”,白象可能已經被一部分群體遺忘在記憶的角落里。
“已經很多年沒有見過白象方便面了。”多位工作在一線城市的消費者都不約而同地這樣對鉛筆道表示。若不是本次上熱搜,有些人甚至以為白象這個品牌已經成為過去式。
官網顯示,目前白象食品已在河南、河北、山東、四川、吉林、山西等10個省形成了12個優質面制品生產基地的布局,旗下設有的分子公司共計20余家。在生產實力方面,白象擁有方便面生產線90余條和近120萬個銷售終端,年產方便面近100億包,產品覆蓋到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及海外地區。
但實際上想要在線下商超找到白象并不容易。據白象工作人員表示,目前公司已不在一二線城市布局線下商超,想要在線下渠道購買白象方便面,只能去三四線城市。
如今方便面的線下市場更多的還是被康師傅、統一、今麥郎等品牌所占據。據2020年方便食品大會數據顯示,康師傅、統一、今麥郎銷售額占據前三,其中康師傅在國內的銷售份額達到了驚人的46%,而白象的份額僅為7%。
雖然還是在“方便面四巨頭”之列,但如今的白象市占率已不可和當年相比。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白象逐漸被其他三家對手甩開了差距,并且還被后起之秀在虎視眈眈。這一點,從在一般的超市速食貨架上,康師傅、統一和今麥郎依舊占據了絕大部分版位,擺在它們旁邊的大多變成了拉面說、阿寬、李子柒和自嗨鍋等新速食品牌。
當然,白象也沒有坐以待斃,既然線下沒有優勢,它便選擇從線上渠道發力。2020年,白象廣泛開展線上業務,將倍受消費者喜愛的各類面食產品搬到電商、社交平臺,打通線上線下的全域消費渠道。在2020年的“雙十一”,白象食品在天貓、京東、拼多多等社交電商平臺總銷售額猛增。
其中,在劉濤、陳赫、李靜和沈鵬等一眾明星站臺直播的帶動下,明星直播方便面品類出貨總量第一。縱觀全年,白象食品2020年在電商平臺銷售額同比2019年增長76%,增速超同行業方便面穩居第一。
白象也一直在擺脫“只賣方便面”的刻板印象。它一直在尋找著自己的出路,比如將目光放在鮮面食上,然而白象擴張過快,卻沒能控制好店鋪成本,終究以失敗告終。
此外,白象還向高端市場發起沖擊,漲價且對標當時備受追捧的“拉面說”,與單身糧的合作研發出撩面、盤面、搖滾巨猩等產品,可惜效果一般。
掛面、飲品、零食、速凍食品……白象這幾年一直在推新品,希望在品牌高端化和年輕化上有所突破。
03
總有產品將老去
不僅對白象,對整個方便面產業來講,變局時代也已經降臨。
作為曾經“20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之一的方便面,早已不再是年輕消費者速食產品里的唯一選擇,整個行業也在近幾年呈現出下滑趨勢。
尼爾森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方便面行業整體銷量下滑了7.7%,銷售額下滑了7.3%。
根據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面制品分會統計數據,2020年全方便面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合計約813.8億元,同比增長率為2.9%,低增長率背后是整個行業在走入瓶頸。
行業頭部的日子并不好過。根據統一企業中國的2021年業績公告,公司2021年收入創歷史新高。就具體業務而言,統一企業中國的食品業務營收95.25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1%。雖然食品業務營收保持增長,但方便面業務營收相比2020年的90.550億元,減少了4780萬元,這直接導致公司食品分部盈利減少了七成以上。
同樣面臨類似困境的還有康師傅。2021年上半年,康師傅控股營收同比增長7.47%,毛利率同比下跌2.38%,凈利潤同比大跌14.50%;康師傅方便面收益為127.22億,同比衰退14.67%。
一個事實是:消費者在抱怨,現在的方便面越來越貴;商家在頭疼,方便面越來越不好賣,即便漲價,它也越來越不好賺錢了。
從外部原因來看,如果說2014年-2017年的方便面行業調整的時期,當年的銷量下降是受外賣行業沖擊所致。那近兩年,預制菜也開始搶占方便面的市場空間,分流了部分消費者。
如今在速食行業內,新的爆款方便、自熱食品也開始對傳統方便面進行替代。“近幾年來,在創業、創投風口上火熱的概念是方便速食,這里面包括高端速食面,但沒有傳統方便面,這也順應了時代的發展。”一位消費領域的投資人表示。
自熱火鍋、螺螄粉、酸辣粉等新方便食品成為寵兒,新興企業和資本不斷涌入,賽道被引爆,速食行業里的C位產品已經悄然改變。從業內的應對舉措來看,方便面企業想要整體改善盈利能力,也需通過產品結構調整來完成。
如今的方便速食的種類變得越來越豐厚,價格也在“適度”變貴,可想在方便速食賽道長久立足的門檻已經越來越高。比如說,為了營造出“半個娛樂圈都在吃”的效果,傳言自嗨鍋每年的營銷費用高達3億元。
雖然每隔幾年就有新產品想要“毀了”方便面,但方便面卻始終堅守在市場中。在短期內,方便面也不會退出歷史舞臺,只不過它必須面對增速下滑的事實。因為總有產品正年輕,也總有產品將老去。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