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歲百果園將赴港IPO,爭奪國內“水果連鎖第一股”
20歲的百果園,即將赴港上市。
有報道稱,百果園預計4月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說明書,擬主板掛牌上市。
事實上,這并不是百果園首次向資本市場發起沖擊。兜兜轉轉一圈后,百果園似乎放棄了深交所上市計劃,回到了最初的赴港上市道路上。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已完成股份制改革的鮮豐水果,于2021年2月傳出了上市消息,其目標也是成為“中國水果零售第一股”。
于是,“水果連鎖第一股”的兩強爭奪戰,正式打響。最終花落誰家,仍未可知。
水果“夫妻店”:收獲8000萬會員,年銷售額超百億
百果園始創于1997年,其締造者是余惠勇。
直到2001年12月,深圳百果園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注冊成立,方才開啟公司化運營。余惠勇的妻子徐艷林選擇夫唱婦隨,兩人現分別擔任著董事長和總裁的職務,是名副其實的“夫妻店”。
如今,這家全球范圍內規模最大的水果連鎖企業已經走過20多年的風風雨雨。百果園也發展壯大成為了一家集水果采購、種植支持、采后保鮮、物流倉儲、標準分級、營銷拓展、品牌運營、門店零售、信息科技、金融資本、科研教育于一體的大型連鎖企業。此外,從2019年1月推出第一個自有品牌“紅芭蕾草莓”開始,至2021年12月,百果園已總計推出了29個自有品牌。
翻看百果園的發展歷程,“連鎖+電商+北上”無疑是關鍵的三步。
首先是連鎖:百果園是水果連鎖經營業態的開創者,早在2001年就開出中國第一家水果特許連鎖專賣店。在2002-2009年的八年里,百果園只開設了115家門店。而也正是在慢工出細活的探索中,余惠勇總結出了一套可快速復制的經營模式,為之后快速在全國擴張鋪平了道路。
其次是電商:早在2008年12月,百果園就推出了網上電子商務銷售平臺。2017年7月,百果園宣布線上單月銷售額超過1.2億元,并且實現規模化盈利。早早觸網,也為日后其全渠道銷售額破百億奠定了基礎。
第三則是“北上”:2015年8月初,百果園開始進軍北京市場,而這也為三個月后并購果多美埋下了伏筆。
事實確也證明著余惠勇的這三步,成效顯著:
2015年,百果園已發展超過1000家連鎖店,并在全球范圍內建立了100多個水果種植基地;
2017年,百果園在全國13大省區的43個城市開設超過2800家連鎖門店,當年交易次數近2億,銷售額達84億元;
2020年,百果園服務人次已超2億,全渠道銷售額已超100億。
截至2021年8月,百果園在國內外布局了200多個水果種植基地,建立完善了全球采購系統。擁有覆蓋全國90余座城市、超5000家連鎖門店,收獲了超8000萬會員,其中,付費會員超110萬。
目前,百果園也已打造了體驗店、高端店、普通店以及簡約店四種門店形態。其中,體驗店位于寫字樓、機場等場景;高端店的選址則在核心商圈、CBD等;而普通店和簡約店就是基于城市的劃分,前者主要在一、二線城市,后者則以四、五線城市以及城中村為主。
根據百果園方面透露,2021年新開的三、四線城市區域門店在總體新店數的占比約為30%,而2022年則計劃提升至40%。
“北上”后開啟并購模式,先后將果多美等5家企業收入囊中
2009年6月,果多美果品超市正式開門營業,門店大多選址在居民區和交通樞紐附近。值得一提的是,果多美在生鮮水果經營方面以嚴格控制損耗成本為盈利法則,其水果損耗被嚴格控制在1.5%-3%。
開業近5年,2015年的果多美已成為北京市場規模最大的水果連鎖店,門店覆蓋北京近百個重點社區和商圈,妥妥的區域龍頭。
正如上面提到的那樣,2015年的8月,“外來的和尚”百果園進入了北京。由于未建冷庫,百果園店內80%的水果都靠上海和深圳運輸,供應鏈成本極高。對于“北上”,彼時的余惠勇并無必勝的把握,他曾低調地表示:“百果園與北京本地水果連鎖超市還談不上競爭,只是共生共存,把市場做大。”
此前雄踞南北的兩大果業巨頭,終于短兵相接,業界一致認為百果園與果多美會激烈“火拼”。
然而,事態的發展終究是讓業內人士大跌眼鏡。2015年11月,“北上”僅僅3個月后,百果園就與果多美宣告并購重組。果多美在大店超市運營管理方面有豐富的經驗,與百果園的精品小店模式形成差異化和互補,這也是雙方彼此看重并走向并購重組的重要原因。
雙方將會以注資、換股等方式進行戰略重組,重組后的企業將采取雙品牌的運營策略。并購重組后,百果園董事長余惠勇將兼任果多美公司董事長,果多美創始人才金濤將出任果多美董事兼百果園首席戰略官,此外,全時便利店前總裁張云根出任果多美董事總經理。
談及并購重組目的,余惠勇表示:“主要目標是要打造中國水果企業的航空母艦,進軍國際市場”。對于融合后如何運作,張云根表示:“最重要的任務是打通和聚合兩家公司的前端和后端,實現資源的充分利用。”在前端,首先要打通兩個品牌所代表的消費群體,即一卡購物;在后端,對整個供應鏈進行整合,保證分級、倉儲、物流處于最佳狀態,以降低運營成本,讓更多的人吃上更好的水果。
此后,百果園在全國各地開啟了并購模式:
2016年4月,百果園并購南京鮮時代;2016年12月,百果園又與生鮮電商一米鮮宣布戰略合并;2017年6月,百果園與重慶果業龍頭企業超奇達成戰略合作關系,超奇終端銷售業務并入到百果園重慶區域事業部······
截至2018年1月,百果園已并購重組了果多美、一米鮮、新時代等5家企業。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左右,百果園同步開啟了多元化探索道路,只是大多聲名不顯:
2018年,百果園踏足當時火爆的無人貨架市場領域,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的社區內投放了200多臺無人貨柜“百果盒子”;2019年4月,百果園上線獨立生鮮平臺"百果心享",并于同年下半年在廣深地區試水"賣菜",將銷售品類從水果擴展到生鮮;2020年10月,百果園再次發力社區團購推出“熊貓大鮮”, 通過在水果品類積累的供應鏈運營經驗復制到其他品類當中·······
B輪融資15億投后估值90億,沖擊國內“水果連鎖第一股”
在百果園20余年的發展道路上,自然也少不了投資方的鼎力相助。天眼查APP信息顯示,成立至今,百果園已完成8輪融資,僅有兩輪融資有詳細報道。
2015年9月,百果園獲得天圖資本3.5億元領投,廣發信德、前海母基金等跟投的4億元資金,估值達50億元。
僅僅3年后,百果園宣布完成15億元B輪融資,投資方包括中金智德、中植資本、中金匯融、基石資本、源碼資本、越秀產業基金、深創投等。相關信息顯示,該輪融資完成后,百果園估值已達90億元。
在官宣B輪融資時,余惠勇表示:“百果園擁有渠道、產品和品牌,將以開放賦能的姿態打造果業生態圈,B輪融資有助于百果園向平臺型公司發展,2018年的新增門店目標數量是1200家,未來將全部以特許經營的方式進行擴張。”
百果園的B輪投資方則表示,對比其他零售業態,社區水果生鮮呈現出消費頻次高、用戶優質穩定且客單價高的特征;像百果園2017年的交易次數已達近2億次。從整個水果生鮮市場來看,水果零售行業平均每年產生的銷售額為7000億,百果園如今市場占有率僅為1%,依托其絕對的龍頭地位,至少還有5-10倍的增長空間。同時,非常認同百果園的基業長青之道,愿意陪伴和助力這樣的企業共同成長。
事實上,早在2015年百果園獲得首輪融資后,即有投資人預測百果園將于3至5年內完成上市。2019年10月,百果園總裁徐艷林就曾對外表示,“百果園在考慮上市,這是方向,目的是讓資本進入后,讓產業能做的更好”。
2020年4月,百果園完成股份制改革,并于6月份向中國證監會國際部遞交材料,啟動赴港上市流程。僅僅5個月后,百果園又與民生證券簽署上市輔導協議,擬登陸深交所創業板。
兩年間兜兜轉轉回到原點,百果園若能早于鮮豐水果順利登陸港交所,則依然有望將國內“水果連鎖第一股”收入囊中。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