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倫司剛上市,就虧損2.3億!小酒館風口已過?
剛上市,就虧損2.3億元!
近日,“國內小酒館第一股”公布了其上市來的首份財報:其2021年虧損2.3億元!
去年,10元小酒館海倫司赴港上市引爆“小酒館”熱潮,成餐飲最火業態!
為了抓住這股風,老鄉雞、呷哺呷哺、奈雪、喜家德等巨頭紛紛加入做“餐+酒”的融合業態,而其他酒館也在瘋狂開店、拿融資。
虧損消息一出,很多人都開始懷疑“小酒館”生意是否還有利可圖。
而小酒館的風口還在嗎?是否已經“涼了”?
“國內小酒館第一股”發布盈利預警,
2021年虧損2.3億元
去年,“10元小酒館”成餐飲業最大黑馬,赴港上市,它就是海倫司。
海倫司在去年上市前,擁有372家門店,單月進賬1.39億元,是國內最大的連鎖酒館品牌。
上市后,它市值突破300億元。
3月28日晚,海倫司發布2021年年報,顯示上市沒到一年的它就虧損2.3億,引來大家唏噓。
1、凈利潤虧損2.3億元,年收入18.4億元與去年同比增長124%
事實上,海倫司的首份年報,其實沒有那么“傷感”。
在疫情反復沖擊的2021年,海倫司的收入仍有著大幅提升。財報顯示,其2021年營收18.4億元,同比增長124.4%,與疫情前的2019年相比,也翻了三倍。
在利潤上,2021年,海倫司首虧2.3億元人民幣,上年同期盈利7007.2萬元人民幣,由盈轉虧;經調整后,凈利潤約1億元,同比增長32.2%。
2、虧損主因在轉換優先股的公允價值,與經營無關
海倫司解釋預期凈虧損的主要原因有3點:
一是可轉換優先股的公允價值變動約1.98億元;
二是于2021年2月9日按面值發行若干股份而產生的以權益結算以股份為基礎的付款約0.92億元;
三是上市開支約3100萬元。
這些原因基本與小酒館的經營并不相關。
3、利潤率下滑,陷入“增收不增利”窘境
不過,不得不注意的是,海倫司在2021年擴張加速的同時,其店鋪租金、人力等成本大幅增加:去年的原料成本、人力成本均高達5.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15%和222%;租金成本漲至2.2億元,同比增長120%。
利潤率在一直下跌,從2018年-2020年的9.4%、14.0%、9.3%,2021年進一步下滑至5.4%,低于其前三年的水平。
海倫司陷入增收不增利的窘境。
擴張營收上也有些“吃力”,在主攻的二線和三線及以下城市,海倫司2021年新開門店的日均營業額,分別只有6200元和8000元,遠低于同店水平。對此,海倫司在財報中解釋稱,這是由于多數門店在下半年開業,尚處于爬坡期且部分城市受到疫情的影響。
小酒館的風口還在嗎?
去年,餐飲刮起“小酒館”旋風。
不僅有老鄉雞、呷哺呷哺、奈雪、喜家德等巨頭率先入局,海底撈、云海肴、大渝火鍋也紛紛殺入。
一時間,所有人都扎堆看好“小酒館”生意,
但今年開年,作為“國內酒館第一股”卻曝出虧損,這不禁讓很多人開始懷疑,小酒館還“香”嗎?
而去年涌入的玩家們,今年業績又如何呢?
1、領頭羊依舊在瘋狂開店,“跑馬圈地”擴張中
作為國內酒館第一股領頭羊的海倫司,以10元“高性價比”為主打,為年輕人提供夜經濟下的社交“第三空間”。而它的模式,確實滿足了一大批20-35歲的年輕顧客。
雖然凈利潤處于虧損狀態,但是其年收入在增長。
而且今年在加速擴張,開店數較之于去年“翻倍”增長。
2018年—2020年期間,海倫司在天津、廈門、武漢等多個二線城市的門店數量從82家增長到了200家;三線及以下城市的門店數量從53家擴張到了94家。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已經從2020年的351間增加至782間。2022年也還沒停下來,繼續開出72家新店,截至3月25日共有854家,且涵蓋26個省級行政區域及152個城市,以平均每天新開1.18家店的速度狂奔。
由此看來,作為排頭兵,海倫司并未停滯不前,而是在瘋狂拓店占領城池。
2、酒館“融資”也在持續加碼,單品牌融資數億元
而不僅是小酒館領頭羊在瘋狂擴張,其他酒館也在鉚足勁兒蓄力壯大。
就在2月,又一酒館獲數億融資,日咖夜酒18小時全時段,要3年沖刺開出500家店!
它就是連鎖餐酒吧品牌COMMUNE,完成了數億元人民幣A+輪融資。由日初資本領投,高瓴投資、番茄資本跟投。
這也是COMMUNE 繼2021年初拿下A輪后,時隔1年再獲資本押注 。
這也說明了“小酒館”品牌依舊更受資本青睞。
而拿了融資的COMMUNE正在全國高速擴張,按照發展規劃,門店規模將在2025年達到500家。
3、酒業零售“江小白、青島啤酒”等巨頭入場開酒館
不僅僅是拿融資和跑馬圈地擴張,也有越來越多的“大咖”入局。
去年9月9日,江小白在其官微發布消息稱,公司于重慶磁器口景區開設一家江小白酒館并面向用戶試營業。全新定位在立足中華古典酒文化的基礎上,融合西方餐酒體驗服務,打造出“酒菜一味”的餐酒文化。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認為,“整個中國的酒館行業目前已經進入了一個產銷兩旺的紅利期;相比之下,早三年中國的酒館業態還是產業端的‘一廂情愿’。但隨著消費端的消費頻次不斷提升,整個酒館市場的容量應該來說得到很好的擴容”。
其實,不只是江小白,國內不少酒企都在布局線下酒館業務。
比如青島啤酒就計劃在2023年達到400-500家Tsingtao1903啤酒吧;還有華潤啤酒、燕京啤酒等大牌啤酒企業,近年來都開始關注和落地酒吧業務,通過探索新的消費場景開設小酒館。
以燕京啤酒為例,在去年試水了“社區酒號”小酒屋業務,位于北京的朝陽青年路店、東壩店、順義京漢店和平谷店相繼開業。
4、“餐+酒”融合業態嘗試,有人“止步不前”,有人繼續拓店
而相較于酒館的瘋狂前進,餐飲大牌的“餐+酒”融合業態模式下,有的品牌止步不前,有的在繼續拓店。
海底撈、呷哺呷哺、老鄉雞等品牌的的小酒館模式,在今年看,它們雖然沒有關店,但是也沒有再開新店,看著貌似是還在摸索,止步不前的狀態。
而相較于它們來說,和府撈面旗下的和府小面小酒,今年開店布局速度稍快些,呈上升趨勢。
5、夜經濟成新發力點,商業綜合體等都在挖掘夜場“新機會”
今年兩會聲音中,很多人提到夜經濟是國家經濟的新發力點。
近幾年,隨著Z世代年輕人消費崛起,夜經濟陡然成為了城市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夜經濟的需求日益膨脹。
而對于流量在下滑嚴重的商業綜合體來說,夜經濟更是他們想要挖掘的新的機會點。
因為對于商業綜合體來說,早餐相對價位較低,而夜經濟帶來的紅利和流量是巨大的。
那商業綜合體如何開發夜經濟?
“小酒館”就成了很多綜合體青睞的對象,在夜經濟助推下,酒館生意的熱度也不會下降,反而會慢慢人氣更高。
職業餐飲網總結:
雖然國內酒館第一股被曝出虧損,但虧損主因并不在于經營。
反而無論是巨頭大咖的入場,還是小酒館今年加速擴張和融資。
我們依然能看到“小酌”風之下,小酒館紅利仍在,只是“餐+酒”這種模式依舊在摸索中,還沒有跑出一個相對成熟成功的模型。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