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山姆員工逆風前行,堅守防疫保供前線
目前,上海疫情形勢依然嚴峻,面對嚴峻復雜的疫情防控形勢,上海山姆全力以赴,山姆員工逆風前行,堅守防疫保供第一線。
疫情保供告示上,公布自己的手機號
劉駿多了100+的微信新好友,二三十個群組。陶偉民和同事們將翻了好幾倍的訂單量扛了下來。在這個特殊時刻,店總們成了這群大忙人的“大家長”,門店的明星大廚徐聰成了保供者的保供者。他們的工作形式發生了短暫的巨變,但有些事情并沒有改變。
在上海青浦相關部門對外發出的物資保障信息上,山姆會員商店的聯系電話是一個手機號。
手機的主人是劉駿。他是上海青浦山姆的鮮食副總。留電話時,他不是寫門店座機,而是寫了自己的私人手機號碼。“這樣不容易漏接,而且方便直接加上我微信,能幫到更多人”。
信息發出去后,劉駿的號碼成了“市民熱線”。最遠的電話有從近40公里外的浦東打來的。訪問時,電話一直打不進去,打進去后講了沒幾分鐘,他說,現在又有幾個電話打進來了。到今天,劉駿也還沒時間計算過有多少新加的微信好友和群組。經過提醒,他剛剛統計了一下:100+的微信新好友,多了二三十個群組。
可以看到的是,他在群里不停地介紹、解釋、協調。群里給他的反饋是這樣的:“終于聯系上組織了”、“你回我消息的時候,你不知道我有多激動”、“太感謝了,無法用語言表達”。
門店偶爾會有人上門前來提貨,他們大多是醫護人員、警察。劉駿和他們交流不多,僅有的幾次也是他們在工作中發現有的小區物資供應緊張,過來問能不能提供配送。收到這樣的問詢,劉駿就會安排跟進,這仿佛是早已建立的默契。“他們不僅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還一直操心著能不能給居民提供更多協助。每個人都在努力,為周圍的居民帶去希望”。
因為疫情嚴峻,上海的部分倉暫時關閉,部分訂單轉到青浦山姆電商部門的倉庫。青浦山姆電商副總陶偉民和同事們緊急成立了應急小組,約70人兩天近乎不眠不休,將翻了好幾倍的訂單量扛了下來。
等待配送的小區,有些距離門店50公里開外。“他們通過不同方式找到我們,希望能為他們的小區送菜,剛開始還是在附近幾公里的小區,后來范圍越來越大,我們也盡量能接就接”。就這樣,配送司機經常早上四點就發車,一直在外面跑到凌晨一兩點才回來。陶偉民說,“這種時候,哪還分什么職責內外,能多接一單,就是多保障一個家庭”。
店總:一線幾百名同事的“大家長”
門店同事成了“熱線接線員”,店總也成了這群大忙人的“大家長”。
山姆在上海有三家門店,還有一家正在開業籌備中。當時浦東的封控時刻,也是店總們——外高橋山姆店總王中飛、青浦山姆店總支黎辰、北蔡山姆店總陳文雄告別家人,往門店趕的時刻。“店里還有那么多同事,我不可能放下他們不管。”正在籌備開業的寶山店店總許秋雄,他所在的門店還沒營業,出于“多一個人多一份力”的想法,也一起扎進了浦東的店里。
同事們選擇留宿店內,有的人一住就是十幾天。為了讓大家,尤其是一些體格單薄的女性同事住得舒服些,店總們帶領大伙兒將最寬敞的培訓室改造成“女生宿舍”,配備上充氣床和被褥床單,并且快速將殘疾人衛生間改造成淋浴間,好讓同事們有個洗澡的地方。每天早上,這些“大家長”會要求每個人喝一杯維C泡騰片的沖飲,“哪怕能讓他們抵抗力增強一點點,也是好的”。
不斷有同事被封控在家,無法到店,店長就自己頂上崗位,從衛生清潔、到上貨、運紙皮、打包。
在幾位店長看來,在這段特殊日子里,同事們支持一線的力度讓人難忘。有同事接到了一位獨居老人的電話,說封閉在家十幾天,不會上網買菜,家里物資短缺。老人打聽到門店的電話,就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打來了。這個的地址遠遠超出門店配送范圍,所有人都是想辦法如何調度運力來幫助老人。最終,物資送到了。
這兩天,浦東有的山姆門店因防控需要暫時閉店,店長和同事們也暫時住進酒店。有找他們買東西的會員得知他們的消息,關心他們的飲食,主動提出要送吃的。“能得到這份心意,我們付出的一切都值得了。”
為保供者保供
徐聰是浦東山姆的“明星大廚”,在這個特殊時刻,他成為了保供者的保供者。
和許多同事一樣,徐聰也選擇在浦東封閉前,從浦西的家中趕到門店。“我知道這個時候所有同事都會撲到一線,他們的飲食總得要有人來保障。”店里有一百多名同事,徐聰就跟助理一起,兩個人承擔了所有人的一日三餐。門店不比餐廳,只有幾個電磁爐,光燒開一鍋水就要40分鐘。他們倆早上五點就開始為同事們備餐,備菜、清洗、烹飪、裝盒、收拾打掃……一路要忙活到夜里。怕同事們營養跟不上,他跟助理一起設計了菜單,不重樣地給大家做各種好吃的。
店里實在忙不開的時候,徐聰還會幫忙打包訂單,開著私家車去給居民送貨。“店里比我辛苦的人太多了,我們有熟食主管在幫忙,累得胳膊都抬不起來;有同事一個月都沒見過孩子;有同事怕耽誤時間,晚上就在車里過夜……跟他們比起來,我的辛苦不算什么”。徐聰更愿意分享同伴們的付出,“希望上海快點好起來”。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