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共“瓷”時:感受寶龍商業的初心純粹
城市之于商業而言,是豐沃的土壤,是突破的機遇,交織融合著商業與屬地文化的碰撞,承載見證著商業與人的對話。
商業之于城市而言,是新鮮的血液,是升騰的活力,推動煥新著城市的商業格局和氛圍,激活更新著人們的生活方式。
歷經15載春秋,寶龍商業正在與越來越多的城市產生交集,并以不斷地精耕細作在一座座城市及人們的生活中烙下印記。本次專題,寶龍商業將以“瓷”為引,以“人”為本,回看用一座座項目串聯起來的“商業共‘瓷’時”,溯源初心,向未來。
前有詩人杜甫贊其“輕且堅,生霜雪”,后有法國人將其譽為“中國白”。德化白瓷之魅力,不僅在于其天然質地的純凈,更在于其無論如何精準品控都脫不開素胎進窯時,考驗匠人手藝的那一小步。無論是前者“天時地利”孕育的特性,還是后者“人和”賦予的靈性,白瓷無不在演繹著一種極致的品質——純粹。
同樣緣起于福建的寶龍商業,亦是視純粹的初心為瑰寶,秉持“讓空間有愛”的理念,帶給一座座城市精雕細琢的商業作品,借城市之土壤生長,以用心的“人為”反哺。
對于德化窯白瓷器的鑒定,除了目視表面觀察其色澤和釉面光亮度、迎光透視觀察其透光度之外,更重要的是從制作工藝上的觀察。仿品除了胎體不似真品那般腴潤悅目之外,最直觀的就是紋式、造型的千篇一律,因過于死板而缺乏靈動生機。
而真品上手工捏塑堆貼的界面處留下的捏制痕跡,讓每一件同一紋式、同一造型的作品都存在細微的差異,這是“手工”的印記,也是每一件作品因真實而展現出來的自然和靈氣。
即便是在制造業如此發達的今天,機械依舊不能取代匠心而做的“手藝”。聚焦商業,亦是如此,如果說標準化的產品線是基本品質的保證,那么因地制宜的差異化就是商業情懷的流露。
自福建而起,寶龍商業努力讓走出的每一步都是對初心的踐行。為了讓商業項目給不同的城市帶去不同的體驗,寶龍商業突破傳統,打造了多條產品線并行的方式,在不同的土壤上播撒不同的種子。
寶龍商業福建省布局圖
這一點在寶龍商業的“出生地”——福建,就有著很好的體現。在饒有文藝氣息、充滿小資情調的廈門,落有寶龍商業的第一座“一城”項目——廈門寶龍一城,項目以其獨有的建筑景觀成為廈門的又一處景點,作為一座擁有藝術中心的商業項目,廈門寶龍一城也演繹著寶龍商業對“商業+藝術”這一融合模式的不斷探索;在福州、晉江、安溪、泉州、漳州,寶龍商業用一座座寶龍廣場詮釋對城市商業的解讀;此外,還有去年開業的寶龍商業與廈門軌道集團的合作項目廈門將軍祠,結合廈門老城區的多貓的街區特色,以插畫墻繪的形式帶來一條獨具藝術氣息的商業街,為老城區注入了新的活力。
廈門寶龍一城
起于福建,但不止福建。寶龍商業每到一處都會“做足功課”,充分了解當地歷史人文和生活習性,將文化融入建筑,用商業賦能生活,讓每一座項目既有寶龍商業的基因,又有當地人文的氣息。也正是這一份“易感之心”,慢慢地練就了一雙“靈性之手”,讓寶龍商業的每一座項目因“差異化”而充滿藝術的靈氣。
除了純凈的瓷土特性之外,雕塑工藝是為德化白瓷最大特色之一。雖然白瓷也被制用于陳設供器、生活用具和文房用品,但人物瓷塑,尤其是宗教俑像更是德化白瓷最具代表性的品類。
豐厚的歷史底蘊為基石,形神兼備的雕塑作品為代表,讓白瓷給人以高高在上的神圣感。精美之余,卻缺少了一絲與大眾之間的親和力。而今,德化白瓷在當地已經形成了成熟的產業鏈,隨著工藝的不斷推陳出新,以及越來越多年輕藝術創作者的加入,白瓷被創作出了更多符合當代消費者審美的創新工藝品,甚至還有在白瓷工藝品種融入高新科技的生活美學產品不斷問世。白瓷,正乘著年輕和創意的翅膀,飛入越來越多的尋常百姓家。
白瓷的發展變革,是藝術以人為本的體現,而這也是商業發展的本質。
2021年,洞悉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消費需求的不斷升級和生活方式改變,寶龍商業在愛拼才會贏的晉江掀起了一場商業煥新,用一系列的“改變計劃”,將原來的“家庭歡聚場”升級為“網紅親子+”,用一個購物中心的升級回應家鄉的變化。
縱觀寶龍商業的發展歷程,每一個項目都是基于“我能給什么”而非“我要給什么”的思考下,誕生的產物。無論是將當地歷史人文融入建筑空間,還是造景呼應地方特色,其根本,都是為了用走心的創意,與每一方土地上的人產生共鳴。
同安寶龍廣場
以純粹成就藝術之作,用藝術點綴雅致生活,這是德化白瓷之于市場的意義。
持初心行走商業之路,用商業賦能美好生活,這是寶龍商業之于城市的意義。
從福建出發,寶龍商業至今已在全國布局140余個商業項目,行至未來,寶龍商業也將與更多的城市對話,在更多的土壤上,結束豐碩的商業果實,如歷經燒窯的錘煉,呈現更多的精益之作。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