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個“萬達”
王健林的大連萬達廣為人知,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在渤海灣對岸的山東東營,也有一個“萬達”。
這家公司全稱為萬達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簡稱“萬達控股”),實控人為尚吉永,主要從事化工、輪胎、電纜和電子等業務,也涉獵地產、物流、貿易等,是一個業務多元、布局海內外的商業帝國。
坊間傳說,萬達控股沾了很多大連萬達的光,有時它還會陰差陽錯收到不少大連萬達的國外訂單。
對于兩者之間的微妙聯系,尚吉永曾有過回應稱,他和老王是好朋友,兩家公司也有很好的聯系,重名沒有什么不好。
在東營街頭,時常浮現的“萬達”字眼,讓人乍一看以為都是王健林的旗下物業,細究之下才知道是尚吉永的投資布局。這一現象,或許也為后者增添了一些流量。
不過,“老王”與“老尚”在業務上并未有過多的交集,兩人的創業歷程,也頗有不同。
尚吉永從一名普通員工起步,在十多年內逐漸成長為萬達控股的掌舵者,并開啟變革,擴大投資版圖,自稱“永遠創業,永不守業”。但這股熱情也有“碰壁”的時候,近年來公司營收下滑、股權凍結、內部改組的博弈等,都迫使他必須直面挑戰。
同名不同“命”
尚吉永的商業帝國,涉足了龐雜的業務線條。
他旗下的萬達控股,有31家對外投資公司,其中包括萬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萬達股份”)、山東萬達地產有限公司(簡稱“山東萬達地產”)、山東萬達建安股份有限公司、山東寶港國際港務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寶港國際”)等。
萬達股份從事化工、輪胎、電纜和電子等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業務,是萬達控股主要的營收平臺,也是境內的發債主體;山東萬達地產、萬達建安、寶港國際等,則開展地產、建安、碼頭物流、貿易等業務。
相比于那些精細的化工項目,在山東東營街頭,隨處可見的萬達住宅與商業樓,有時候更為人所關注。
數據顯示,山東萬達地產的總資產達22.1億元,年開發能力50萬平方米以上,主要集中布局于東營本地。近兩年,其在售及出租項目,包括財富新城、萬達時代廣場、萬達海港城等;在建項目則有總投資為9.7億元,建筑面積13.17萬平方米的萬達蘭園。
隱藏在萬達控股業務冰山之下的,還有尚吉永熱衷的金融業務。樂居財經查閱獲悉,萬達控股旗下目前參股了多家鄉鎮銀行、小貸公司。
其持股30%的東營港開發區元豐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元豐小貸”)、持股10%的墾利樂安村鎮銀行、持股5.6%的山東利津農村商業銀行、持股5%的東營市墾利區明珠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等,都是例證。
元豐小貸最受尚吉永看重,它高達4億元的注冊資本體量,是上述幾家金融平臺中最大的。2016年前后,尚吉永將元豐小貸的經營范圍擴至全省,并籌謀著登陸新三板,但此后并無進一步的消息。
除此之外,2017年底,尚吉永還攜手山東東明石化、海匯集團、五征集團等,發起設立了山東省內覆蓋面最廣的民營資本投資集團——山東民營聯合投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魯民投”)。
萬達控股持有魯民投28%股權,尚吉永作為發起人代表,也當選魯民投第一屆董事會董事長。設立至今四年多,魯民投已擁有15家對外投資公司,涉及股權投資、實業投資、資產管理等諸多方面。
由于萬達控股并未上市,外界只能從碎片的財務信息,去了解它的經營情況。
樂居財經查閱獲悉,2018至2020年這三年,背著巨大業務體量的萬達控股,分別實現營業收入686.22億元、691.81億元、556.39億元。萬達股份在其中的業績貢獻占比,均在50%至60%之間。
2020年,在疫情之下,萬達股份部分業務受下游需求縮減、價格低迷等因素的影響,業績呈現出了較大的滑坡,使得母公司萬達控股的業績,也下滑了24.34%。
由此看來,公司主業經營不理想,向來熱衷布局多元的尚吉永,或許需要重新權衡。
流動性挑戰
業務的廣泛布局,少不了資金的整體調度,萬達控股便有從旗下主業平臺萬達股份中抽調資金,輸血他處的舉動。
截至2021年3月末,萬達控股從萬達股份取得的借款余額,仍有32.87億元,較大規模的股東借款占用后者的營運資金,且償還進度緩慢。
2020年以來,萬達股份新建45萬噸/年丙烷脫氫項目,總投資額20億元,資金主要來自自有資金和銀行貸款。此類項目,本身已占據萬達股份較大的流動性,這種情況下還要經受控股股東“抽血”,確實有一定的壓力。
此外,萬達控股因涉及一項債務糾紛,目前已導致包括萬達股份在內的多家子公司,股權被凍結,這也是其一項較大的經營風險。
此前,萬達控股全資子公司鴻泰能源(新加坡)有限公司(簡稱“鴻泰能源”)與麥格理銀行、聯昌國際銀行新加坡分行存在債務糾紛。
因該債務糾紛由萬達控股提供保證擔保,上述銀行為快速實現債權,便對萬達控股提起訴訟,上海市金融法院按照申請,凍結了后者所持有寶港國際、山東興達新能源有限公司(簡稱“興達新能源”)、萬達股份、山東萬達地產的股權,凍結期限為2021年4月至2024年4月。
眼下,除了興達新能源的股權已解除凍結之外,其余三項均未解凍。據樂居財經測算,這三項股權凍結共涉及數額,達4.05億元。
盡管萬達控股已與麥格理銀行、聯昌國際銀行新加坡分行,進行了多次協調并制定了還款方案,但至今尚未有還款協議簽署的消息,因此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
尚吉永曾對民企的經營有過一番論述:“我覺得民營企業要追求質量效益,什么叫最健康?就是每年都要增加銷售收入和利潤,增加正的現金流。所以最近幾年萬達集團提出了,不做最大的企業,做最健康的企業。”
但事與愿違, 2018至2020年,萬達控股的經營活動凈現金流,分別為38.07億元、21.76億元、17.42億元,不斷縮減。這也表明其自身的“造血”能力,在近些年有著明顯下滑的趨勢。
誰的萬達?
據說,尚吉永原本只是東營市墾利縣勝坨安裝公司的一名會計。勝坨公司捕捉到八九十年代油田結構調整、管道更新的機遇,承包了眾多油管改造和土建工程,獲得了企業發展的最初積累,后更名為萬達實業公司。
此后,萬達實業公司改組為中國萬達集團,尚吉永先是在其中擔任總經理,2005年又出任集團主席。與此同時,他對公司展開了一輪堪稱洗牌的管理變革,意在形成“管人、管財、管戰略”集分權相結合的新型管控模式。
那時候,尚吉永在一個月時間內,將27個分公司整合為5個專業化公司,同時有30多名中層副職以上領導干部被分流,200多名后勤人員被調整充實到生產建設一線。
通過產業重組,萬達集團形成了以輪胎產業為龍頭,以機電、化工產業為軸心,以地產、建安產業為兩翼的發展格局,為企業后來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但這期間的人員動蕩,在所難免。
多年后,尚吉永曾在回憶這次變革時說到:“民企發展之初親情文化起到了很好的支撐作用,但到了一定時期親情文化就很窄眾了,這個問題不解決,企業就得走下坡路,企業想原地踏步走都不行。”
他在言語之中,道出了此前清理公司內部“裙帶關系”的勢在必行。
外界并不能直觀了解17年前的那場大刀闊斧的變動,但從萬達控股的變更信息中,便能窺探其中的蛛絲馬跡。2005年4月,巴洪斌突然退任萬達控股董事長兼總經理,由尚吉永繼任,并接下了萬達控股部分股權。此后,其他人員也常有變更。
目前,萬達控股由尚吉永直接持股40.68%,為第一大股東;此外,孫增武持股7.52%,巴洪杰、巴樹山、巴玉劍分別持股1.82%、1.57%、1.13%,而尚建立、巴銀華、王振卿、巴洪社的直接持股比例,則在1%以下。
除了11位自然人股東之外,東營寶達股權投資中心(有限合伙)(簡稱“東營寶達”)、東營寶瑞股權投資中心(有限合伙)(簡稱“東營寶瑞”)也位于萬達控股的股東行列,分別持有后者32.03%、13.04%股權。
東營寶達、東營寶瑞均于2018年10月才設立,兩者無其他對外投資公司,分別有38位、49位自然人股東。它們這種清一色的合伙人格局,看起來更像是萬達內部的兩個股權激勵平臺。
諸如周國民、孫善田、尚衛華、張繼敏、張瑞國等一系列名字,都是公司前期就常見的成員,這或許表明尚吉永在主導公司變革的同時,也在構建激勵機制,獎賞老臣,平衡各方的利益需求。
淘汰那些昔日與自己一起打江山的伙伴,感情的不忍和理性的必然,曾讓尚吉永陷入兩難的境地,但后來他也保留了一些“親情文化”。這家由鄉鎮企業改制出來的公司,至今仍聚集著類似“巴”姓、“尚”姓等員工,不得不讓人對其中的利益博弈,浮想聯翩。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