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衣液奶茶”是不是有些離譜了?
近兩年,不少商家開始在包裝上另辟蹊徑,做出了驚艷有趣的引流款。
5月16日,一款“洗衣液瓶”造型的奶茶沖上熱搜榜,引發網友熱議。奶茶用“洗衣液瓶”裝,這類包裝真的合適嗎?
洗衣液奶茶走紅
但因“誤導風險”引發巨大爭議
5月16日, #洗衣液奶茶走紅#話題沖上熱搜。
原來,是某家餐廳的洗衣液造型奶茶引起了網友的關注。從圖片來看,這款奶茶使用綠色外包裝,有洗衣液同款的提手及瓶蓋,遠看起來與洗衣液并無不同。
有不少網友覺得新奇,但更多的是質疑。
“孩子沒有辨識能力,這樣的包裝很容易造成誤導。”
“有洗衣液包裝就會有沐浴露、洗發水、洗面奶,以后各種日常液體包裝都有有人拿來模仿套用。”
也有律師發聲:“這種奶茶的外形與洗衣液極其相似,依法應當有警示標志或者中文警示說明。消費者如因此而受到損害,可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要求生產商、經營者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據了解,洗衣液造型奶茶最早火于南京,是一家泰餐餐廳推出的創意飲品,吸引了不少消費者到餐廳打卡,在社交軟件平臺的熱度也持續走高。
后來,蘇州、珠海、南昌等地的餐飲店也紛紛效仿,甚至出現了“洗衣液肥皂套裝”:洗衣液造型的奶茶+肥皂造型的甜品。
目前,南京這家泰餐餐廳已注意到網絡上的負面輿論,并對該飲品的包裝進行了更換。
創意有度,做有溫度的包裝
其實,商家在包裝上另辟蹊徑,是一種常見的營銷手段。
而洗衣液奶茶得以走紅,正是滿足了當下年輕人的好奇心與個性化需求。
商家在飲品包裝上玩創意無可厚非,只是要守好兩條線:
其一,入口的東西,安全永遠是第一位。
接觸食品的包材,必須符合可接觸食品的標準,另類造型的包裝,需要在顯眼的位置貼上相關標識。
其二,創意有度,做有溫度的包裝。
此次的洗衣液奶茶,只滿足了“大朋友”的獵奇心理,卻沒有考慮到會產生誤導小朋友誤食的風險,負面輿論蓋過了好評。
而有溫度的創意,往往是依托產品本身,與消費者建立起情感鏈接,滿足消費者的儀式感與參與感。
去年夏天,喜小茶上了一款“桃喜瓜瓜球”,為了應景,讓消費者有“吃瓜”的代入感,專門換成了一個圓形瓶子盛裝。
不久前,瑞幸與椰樹聯名的“椰云拿鐵”,定制的杯套與紙袋引發懷舊浪潮,首發當日單店銷量超130杯,總銷量超66萬杯。
真正的品牌創意,在為消費者帶來新奇體驗的同時,往往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從而獲得持續曝光,為品牌帶來長久收益。
歸根結底,奶茶終究是只是一杯飲品,不論包裝玩出多少花樣,其本身的味道與品質才是核心競爭力。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