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國百貨行業交出了怎樣的成績單?
出品/聯商網&搜鋪網
撰文/安妮
秋林集團退市,王府井、首商合并,廣百并購廣州友誼,津勸業轉型新能源業務、安德利瞄上了南孚電池,百聯、金鷹、王府井、天虹等行業領頭羊或加碼購物中心、奧特萊斯,或積極調改,大力發展首店經濟……求新求變的百貨上市公司在2021年交出來一份不錯的成績單。
聯商網零售研究中心選取50家百貨上市公司2021年業績數據,一窺2021年百貨表現。
01
五成百貨公司營收、凈利雙增
《聯商網》統計發現,50家百貨上市公司2021年實現營業收入3068.98億元,比2020年的2869.95億元增長199.03億元。50家百貨上市公司2021年實現凈利潤155.85億元,比2020年的86.25億元增加69.6億元。
備注:
1、圖表為不完全統計,榜單按企業營收排名,數據來源為各上市公司財報,數字統計單位為億元;
2、永旺、利福國際等部分港股為港幣轉換為人民幣后數字。
從數據上看,2021年50家百貨上市公司中營收上升的公司有38家,其中漢商集團增長最快為197.71%。營收跌幅最大的是供銷大集,同比下降24.71%。
2021年實現盈利的百貨公司有38家,其中豫園股份最賺錢,凈利潤為38.61億元,緊隨其后的則為居然之家(23.25億)和金鷹商貿(16.14億)。
2021年虧損最為嚴重的是利福國際,虧損11.16億元,此外,百盛、永旺、友好集團、安德利、供銷大集、華聯股份、北京城鄉、佳華百貨控股、歲寶百貨、大連友誼、沈陽商業城出現不同程度虧損。
凈利潤上漲的公司有33家,其中王府井增長最快,同比上漲295.61%,實現凈利潤13.4億元;茂業國際、銀座股份、南寧百貨2021年扭虧為盈,百盛、友好集團、供銷大集、北京城鄉、佳華百貨控股、沈陽商業城虧損收窄。
2021年,50家百貨上市公司中實現營收凈利雙增長的有26家,約占總量的52%;營收凈利雙降的有6家,分別為百聯、永旺、利福國際、中央商場、安德利、益民集團。
根據榜單顯示,位于前十位的分別是豫園股份(510.63億)、百聯股份(346.5億)、重慶百貨(211.24億)、金鷹商貿(171.88億)、居然之家(130.71億)、王府井(127.53億)、天虹(122.68億)、百盛集團(110.17億)、茂業國際(115.47億)、長春歐亞(83.52億)。
榜單前10名中,僅有長春歐亞尚未進入百億俱樂部。
02
開店數量高于關店
從開關店情況來看,開店數量遠遠大于關店數,2021年50家百貨上市公司開出35家門店(僅限百貨、購物中心及奧萊門店,下同),而關店數量則為17家。
其中王府井百貨2021年新增門店數量18家,不過這18家門店包含吸收首商股份門店,截至2021年末,王府井百貨旗下門店數量為74家。
天虹股份在2021年持續布局,新開8家門店。
百盛集團新開2家門店,百聯股份、茂業國際、友阿股份也分別開出1家門店。
值得關注的是,奧萊業態正在變得更受歡迎,在新開門店中,百聯股份、友阿股份分別開出一家奧萊,百盛方面也將四川百盛轉型為奧萊。
從關店數據上看,2021年大商股份關閉5家門店,并撤出鄭州市場;天虹股份關閉三家購百,并將深圳中航城天虹與深南天虹合并為“中航城君尚”;居然之家將中商集團黃岡百貨店轉型為家居建材經營;重慶百貨、王府井、合肥百貨、銀座股份、友阿股份、友好集團、通程控股分別關閉1家門店。
此外,根據重慶百貨此前公告,2022年重慶百貨將繼續關閉扭虧無望或者租約到期的22家門店。
03
有人在退場有人在堅持創新
2021年3月11日晚間,中國第一家百貨公司*ST秋林發布終止上市公告。公告指出,公司于2021年3月11日收到上海證券交易所《關于哈爾濱秋林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終止上市的決定》,根據有關規定,上交所決定終止公司股票上市。
勸業場也被金開新能置出。
由于連續虧損,津勸業于2020年4月29日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于是津勸業開始轉型重組。2020年9月公司完成重大資產重組,置出原有百貨零售資產,置入國開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權。2021年6月23日,津勸業發布公告,宣布公司證券簡稱自6月29日變更為“金開新能”。
此外,王府井和首商股份“牽手”,廣百股份并購廣州友誼也值得關注。
2021年1月,王府井發布公告,宣布正在籌劃由王府井通過向首商股份全體股東發行A股股票的方式換股吸收合并首商股份并發行A股股票募集配套資金。換股吸收合并完成后,首商股份將終止上市并注銷法人資格,王府井作為存續公司,王府井或其全資子公司將承繼及承接首商股份的全部資產、負債、業務、人員、合同及其他一切權利與義務。
首商股份的業務涵蓋了百貨、購物中心、奧特萊斯和專業店四大業態,目前主要業績驅動是奧特萊斯和購物中心業態。首商股份門店分布以北京市內為主,截至2021年5月末,首商股份15家主營門店中有11家位于北京。這無疑會擴大王府井的市場份額和在北京地區的影響力。
廣百股份收購廣州友誼也同樣擴大其在廣州地區的影響力,根據公告,隨著并購廣州友誼,廣百股份新增廣州市區門店5家,其中4家為綜合百貨,1家為精品社區超市。
除了并購重組擴大影響力外,百貨行業領頭羊也還在持續轉型,不局限于大力引進首店經濟,部分企業開始嘗試特色門店打造。
比如王府井集團推出首個商業街區項目王府井Discovery,主打年輕、潮玩,這也是王府井集團的新突破,開始試水新商業模式。
今年1月,王府井推出買手制百貨——東安睿錦,由王府井集團旗下睿錦尚品國際貿易(上海)有限公司運營,經營建筑面積1.1萬平方米。東安睿錦集合了600余個國際一線奢侈品牌、獨立設計師品牌和高街潮牌,旨在通過高品質的環境空間設計,極具特色的商品陳列、高度體驗性的營銷活動,賦予東安市場國際化、年輕態、新潮流的精神特質,旨在將其打造成為潮流之地,給予消費者沉浸式購物的體驗。
百聯股份在杭州推出首家國風奧萊,以“一日微度假”為定位,以國風奧萊演繹商旅文生態。該項目于2021年9月29日試營業,開業率高達96%,首日客流近10萬人次,銷售額突破500萬,創百聯奧萊新店開業紀錄。
天虹推出標桿店中航城君尚購物中心,率先把科技化、娛樂化、個性化的元素引進到購物中心,打造了全國首家黑科技體驗型購物中心。
04
百貨行業會活的更好嗎?
從直播免稅到業態創新,百貨行業從未停止轉型的腳步。
未來,百貨行業會活的更好嗎?
聯商網專欄作者盧泰徹曾指出,中國的百貨業態要擺脫盲目的購物中心化或者場景化,尋找商圈消費者對百貨的要求,擺脫以大眾為目標客群的零售業態的思維,對各個項目的商圈進行更加細分的顧客信息及了解消費者的變化和消費者想的經驗,因此必須能夠改變在內容方面(商品計劃及編輯店-用自行采購商品的做法及利用適合品牌的做法-的計劃和傳統商品布局及生活方式提案式商品布局的合理融合)和形態方面(既能提高效率又能舒適停留的有趣環境)。
應該從單純銷售商品的店鋪轉變為連接項目和顧客的平臺(platfome),果斷地擺脫過去以復制式或其他商圈內容(定位,商品)相同、只形態(環境)不同的速度和規模為基礎的傳統連鎖業態的百貨模式,只有在內容(商品)和形態(環境)上具有差別化亮點,才能以后百貨業態的生存或發展。
聯商專欄作者Hension認為,近幾年來,中國百貨商場并沒有坐以待斃,為了挽救危局也作出了很多嘗試。其中,在商業業態重塑與渠道構建這兩方面,百貨商場作出了諸多努力。
一方面,為了挽救頹勢,百貨商場大膽突破以往的品牌格調,在國潮引進和營銷擴展方面積極嘗試。
近幾年百貨商場最令人注目的轉變,大概莫過于迎合Z世代的品牌風格的轉變。在國潮崛起趨勢下,無論是在2021年銷售額超越了阿迪并直逼耐克的安踏,還是代表新國潮的ins、花西子,在“以國為潮”的Z世代消費潮流中,背后體現的是消費傾向的變化。
例如,新世界百貨上海淮海店結合海派建筑風格外立面全新形象,重新進行“時尚、小資、潮流”90后為核心目標客群定位,同時集“文化、內涵、精致生活”于一體的年輕聚會新地標,探索由百貨業態向精致購物中心轉型。
另一方面,百貨商場在渠道建設這方面也加大了力度,線上線下相融合新零售模式開始發力。
不少業內人士表示,通過鼓勵提升線上線下體驗式消費業態在傳統百貨商場的配比,能夠有效吸引客源,延長顧客在室內停留的時間,達到充分釋放消費者購買力的目的。
比如近期京東上線的新百貨頻道,其線下實體百貨店也在籌備中。其運營模式主要在于利用線上線下相融合形態來賦能消費者。通過“超級爆款”、“禮遇季”、“猜你喜歡”等欄目來持續不斷的吸引消費者,“IP聯名”、“定制服務”等新玩法,以及種草視頻、圖文等形式,也更契合新時代下用戶的消費習慣。
可以預見的是,當用戶被這些經過線上拼殺突圍的品牌吸引,從而實現線上預購或購買,再走到線下百貨商場進行試穿或提貨,又無形之中讓用戶重新感受到百貨商場新的場景化、沉浸式消費服務,更能提高用戶的粘性,促進線下業務的再增長,形成一個線上線下營銷到達成交易的有利閉環。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