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商業(yè)為例,什么才是營銷?
出品/聯(lián)商專欄
撰文/無名
營銷是什么?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恰如“營銷”二字:“營”是手段,“銷”是目的,“營銷”即“為了實現(xiàn)銷售而開展的各種手段。”而“營”又含“營造”之意,營造一種能夠實現(xiàn)的氛圍、環(huán)境,所以成功的營銷離不開“營造”,蘋果所開創(chuàng)與引領的體驗式銷售模式即源于此。
只要與人相關的商業(yè)活動,就皆為營銷范疇。以商業(yè)為例,招商營銷的是商戶,營運營銷的是商戶與顧客,市推營銷的是顧客,人事營銷的是求職者,而求職者也在反向營銷招聘方......總之,只要與利益有關的人類相互間活動,都離不開營銷。只是“利益”有務實的,也有務虛的;有戰(zhàn)略的,也有戰(zhàn)術的;有即期的,也有遠期的。
營銷的對象是誰?答案是“人”,再深入一層是需求,再深入則是欲望,追根究底即是人性。商戶想賺錢,所以被招商營銷;消費者想賺實惠,所以被市推營銷;企業(yè)想發(fā)展,所以被求職者營銷;求職者想掙工資,所以被招聘方營銷…總之,若沒有需求與欲望,則無營銷之可能。而人性又表明了人不可能沒有欲望,當人完全沒有欲望之時,即是離世了,或許是死亡、或許是遠離社會。所以,完全脫離人欲的“佛”字拆解為“弗人”,當成佛時即代表著“不是人”了。
需求是什么?答案是“未被滿足的欲望”。用偉人的話講是“矛盾”,用葉茂中的話講是“沖突”,總之,未被滿足的欲望則必產生需求。但有一點,一定要是“欲望”,因為如果人壓根不想要或還沒到那個境界時,即便“未滿足也無法成為需求”。因此,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應運而生。
因為人性是不變的,所以營銷底層邏輯是不變的。別看技術發(fā)展層出不窮、日新月異,但營銷底層邏輯卻從未發(fā)生絲毫改變,因為技術本就是順應人性的產物,兩者同根同祖,一體兩面。
所以,馬蜂窩創(chuàng)始人在親身見證了“他之前認為是‘太老、已過時了’的大齡營銷人葉茂中為其創(chuàng)造的營銷實證時,他不由為之感嘆作文道——生意的本質是共通的,線上線下并無二致,人性亦不分代際。”因此,營銷人的職業(yè)壽命可以是極長的,甚至是永恒的,不信你看看古今中外的各類名人,哪位不是營銷大牛?所以,營銷人的就業(yè)場景是普適的。
最后,由于人性是最為復雜的,所以真正頂尖的營銷人必是雜學家。歷史、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宗教…無不涉獵,因為所有的成功本質都是營銷的成功,所有的差異不過是手段不同。比如戰(zhàn)爭:“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下攻城”,“伐”的是什么?心理;“知己知彼、百戰(zhàn)百勝”,講的是什么?研策。哪個不是營銷范疇?所以,非雜家的營銷人不是好營銷人,這是規(guī)律。
但只是“雜”也是不行的,因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頂尖的營銷人都是“集力于一點,而后以點帶面,觸類旁通”的。頂級的營銷人都是偏執(zhí)狂,如若不偏執(zhí),無法真正在一點上“觸頂”,不信你想想喬布斯。
但這也決定了頂級營銷人的一生必然是跌宕起伏、大起大落的,因為偏執(zhí)而追求極致,而不被理解,而遺世獨立。所以,但凡看到和氣、圓滑的營銷人,你可判斷Ta或許是有前途的,但專業(yè)必非頂尖。這也是規(guī)律。
談了這么多,還只是大概,因為營銷太過廣大,人性太過復雜。但再補充一點:頂級的營銷人似乎都是天生的。就像趕集網(wǎng)、瓜子二手車創(chuàng)始人楊浩涌對于葉茂中先生的評價:“這家伙的神經連接和一般人不一樣,有‘shortcut’(近道),聊著聊著創(chuàng)意就出來了,永遠不會讓你失望。”他們的腦回路確實是不同的。所以,如若沒有天賦,再努力在這領域也很難登峰造極。
發(fā)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