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窩經濟的烏云與混沌
自從去年上市未果后,燕之屋便開始瘋狂的“副業”之路。
先是3月與華熙生物合作推出“燕窩紅參精華飲”,4月又緊跟代餐風口,推出藜麥花膠燕窩粥;隨后5月推出護膚子品牌燕寶詩,并以成分“燕窩肽”作為核心賣點,推出了近兩年流行的凍干面膜。
有業內人人士分析,燕之屋如此密集的推新動作,是在為第二次上市提前“造勢”。
2021年,燕之屋沖刺港股無果后,又于年末向上交所遞交了主板上市申請。但4月份,證監會的首發反饋意見中,向燕之屋提出了燕窩營養價值依據、燕窩原材料品質把控等57條問題,燕之屋隨后更新了招股書,但并未對敏感問題全部作答。
“燕窩是一個不必向買家講道理的生意,我接觸過的賣家都是這樣,問多了就煩了,讓你自己做功課。”一位食用燕窩多年的消費者對「新熵」表示。
但在較真兒的資本市場,燕窩品牌必須向外界闡明事實,消除燕窩經濟的烏云和混沌。
撥開“燕窩酸”的學術迷霧
雖然我國有著數百年的食用燕窩的歷史和文化,但隨著進入現代文明社會,對燕窩、阿膠等傳統補品的功效性的質疑和論證從未斷絕。
隨著燕之屋欲沖擊燕窩第一股,有關燕窩的營養價值和功效的質疑再度擺上臺前。
面對證監會對燕窩營養價值的詢問,燕之屋招股書中雖未直接作出回復,但在“發行人科研榮譽和成果情況中”羅列出了其科研團隊所著的22篇論文、1個專著及3項科技成果。
其中有5篇論文,討論了燕窩的功效及營養價值。
燕窩中主要化學成分包括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唾液酸、氨基酸、水分、少量脂肪和微量元素及礦物質等。3篇綜述型文獻,均總結了既往研究中發現的燕窩的功效,包括促進大腦發育、改善記憶、抗氧化、抗病毒、抗衰老、提高免疫力、護肝、抗腫瘤、調節腸道菌群等功效。
但對于發揮上述功效的成分,燕之屋研究團隊的2篇綜述型文獻有些含糊其辭,分別用“燕窩及其成分”“燕窩水提物及其酶解產物”“燕窩及燕窩肽”等詞匯表述。
另外2篇研究型文獻和1篇有關唾液酸功能特性的綜述型論文則明確指出,發揮絕大多數功效的成分其實是燕窩中的唾液酸。
燕之屋這兩篇綜述型文獻的含糊其辭,無外乎是想突出燕窩具備多樣的功效性,將唾液酸的功效價值轉移到燕窩本身。但問題是,關于唾液酸有兩大爭議尚不明朗,一是成年人是否需要額外補充唾液酸,二是燕窩是否是唾液酸的最佳來源。
唱衰燕窩的主流觀點認為,雖然唾液酸具備多種功效,但人體本身就能合成唾液酸,無需額外補充。但近些年有研究證明,唾液酸能夠促進嬰幼兒大腦發育,而有些嬰幼兒自身唾液酸合成不足,所以唾液酸在奶粉領域已經有了較為廣泛的應用。這樣看來,其實嬰幼兒才應該是燕窩的目標消費群體。但問題是,近些年有報告表明,天然燕窩里的其他微量元素,容易造成嬰幼兒過敏,所以燕窩并不適合嬰幼兒食用。
即便是成年人真的需要補充唾液酸,那么燕窩是否是唾液酸的最佳來源?許多報道經常拿雞蛋舉例,稱“一個雞蛋的唾液酸含量約為1.5克,吃一個雞蛋相當于吃30克燕窩”。但「新熵」查閱相關文獻發現,這一說法并無科研數據支撐,也遠不準確。
實際上,有關雞蛋中的唾液酸含量的相關研究十分稀少,受除雜等技術難題影響,部分文獻并未明確指出雞蛋中的燕窩酸含量,但相關數據卻被部分媒體誤用,因此造成雞蛋中唾液酸含量大于燕窩的謠傳。
在李勇、劉新民所著的《雞蛋的功能性及其制品》一文中,明確指出雞蛋中唾液酸含量最高的蛋黃中,唾液酸含量為0.095%。而諸多科研實驗中,雖然對燕窩中唾液酸含量的測定值有所不同,但含量總體在3%-15%之間。
總的來看,燕窩中的唾液酸含量確實遠高于雞蛋,但雞蛋卻是工業化生產唾液酸的主要原料。更重要的是,工業化生產的唾液酸,其價格遠比燕窩便宜。如此一來,燕窩富含唾液酸這一優勢仍被大大削弱了。
電商平臺上,唾液酸售價低廉
但長期以來,燕窩確實依靠包裝炒作唾液酸這一主要成分,吃到了很多紅利。
唾液酸又名燕窩酸,但在科研文獻中,鮮少有“燕窩酸”這樣的稱呼,大多數文獻則表述為更嚴謹的“燕窩中的唾液酸”。「新熵」檢索知網等中文學術庫發現,標題中帶有“燕窩酸”的文獻僅有5篇,最初的一篇文章是2014年發表于《領導文萃》的《“燕窩酸”:燕窩抗衰老之謎》,而該文作者為燕之屋。而這一年,一共出現了3篇論述“燕窩酸”功效的文章,且作者均為燕之屋。此后,“燕窩酸”這一概念才在各種燕窩廣告中頻繁出現。
2014年,燕之屋刊發的3篇有關“燕窩酸”的期刊
真相昭然若揭,“燕窩酸”其實是燕之屋一手包裝出來的名詞,不過是給唾液酸換了個和燕窩緊密相關的名字。這樣的“換殼”,會讓大眾在認知里,誤認為這種具有各種功效的成分為燕窩獨有,進而達到宣揚燕窩的滋補性、稀缺性的作用。
通過將唾液酸的功效移花接木至燕窩本身、包裝炒作“燕窩酸”這一自創的學術名詞、推出依托罐頭產品標準的即食燕窩等手段,燕之屋及整個燕窩行業在“毒血燕”事件后逐漸擺脫負面陰影,得以在近幾年快速成長。
魚龍混雜的燕窩溯源
2011年的毒血燕事件,是燕窩行業的一場沉重災難,燕之屋創始人黃健都險些在這場風波中退場。
在證監會就燕之屋上市申請反饋的“57連問”中,也重點詢問了關于燕窩原材料的品控落實、質量安全相關問題。燕之屋在招股書中強調,根據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中國燕窩溯源管理服務平臺公布信息,目前僅有燕之屋將CAIQ溯源數據融入企業信息系統,實現生產過程及原料全鏈路溯源。小仙燉也宣稱所選用的干燕窩原料均貼有CAIQ溯源標簽,還于2021年8月宣稱獲得SGS鮮燉燕窩供應鏈全程監控標準認證。
但CAIQ溯源機制并非銅墻鐵壁,而是存在一定漏洞。
燕窩溯源碼是毒血燕事件發生后,國家質檢總局于2012年要求印尼、馬來西亞兩國主管部門對輸入中國的燕窩產品建立溯源體系而誕生的產物。
溯源碼的推出,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燕窩市場魚龍混雜的問題,也成為長期以來燕窩經銷商向消費者推銷燕窩的有力憑證。
有燕窩經銷商告訴「新熵」:“溯源碼推出后大約兩三年,就出現了各種造假方式,比如把真碼復制,一個真碼可以貼成千上萬個水貨燕窩,消費者根本無法辨別。還有的燕窩企業會自己做假的溯源網站,假的溯源碼也會顯示為真。”
雖然后期CAIQ將溯源碼改為易碎材料生產,以防止一碼多用,但這樣只能防止水貨廠家自行撕碼造假,卻無法防止水貨廠家貼真溯源碼的造假行為。
受檢驗效率限制,當地機構會根據燕窩原料企業的燕屋的數量,發放溯源碼,而不是生產燕窩之后,再進行一窩一碼。如此一來,企業手中的溯源碼的數量,往往是略多于燕窩實際產量的。如此,便有了溯源碼作假的操作空間。有的燕窩原料供應商會故意做多燕屋數量,以拿到更多的溯源碼,并幫助其他工廠的燕窩貼碼牟利。而每個燕窩的貼碼價僅為0.12-0.2元,造假成本極低。
貼碼燕窩多在處理流程上縮減成本,以牟取暴利。正規渠道的燕窩,都是人工去除雜質,人工成本較高。而貼碼燕窩直接用成本極低的化學藥劑清洗方式處理燕窩,這種燕窩被業內稱為“藥水燕窩”,存在食用安全隱患。
燕窩經銷商李英對「新熵」表示:“除了節省人工成本,藥水處理后的燕窩,其重量損耗也比手工挑毛少了很多。總的算下來,每公斤藥水燕窩比手工挑毛燕窩的成本低1000-3000元,造假利潤這么高,所以市面上的貼碼燕窩、無碼燕窩幾乎全是藥水燕窩。”
而目前為止,只能通過對比企業溯源碼額度和企業實際出貨量來判斷企業是否存在貼碼嫌疑。
貼碼問題的難解,傳導到企業端,即燕窩企業需要向外界證明,自己的燕窩不僅可以溯源,而且不是貼碼燕窩。
更重要的是,溯源碼更大程度上是保證燕窩產品出現問題后,可以確定燕窩來源并追責。但并不能保證燕窩企業自身對燕窩的潔凈程度、品質、規格有高的要求。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目前燕窩行業尚未出臺國家標準,只有行業標準和團體標準,但這兩種標準差異較大,企業在實際操作上有很大的彈性空間。
這樣來看,燕窩的品質問題和功效問題一樣,也進入了一個難以窺測的“黑域”。而在國標出臺之前,燕窩企業只能主動和原料商建立更深入的合作,共建更透明、更規范的溯源機制,并聯合相關機構和同行,參與制定嚴格的行業標準、團體標準。
關于燕窩原料(干燕窩),多是品質方面的擔憂,而關于近幾年興起的即食燕窩、鮮燉燕窩兩大品類,其用料情況則需更加透明。燕窩原料按照形態可分為燕盞、燕條、燕碎、燕角、燕餅,其中,燕盞最優,燕條次之。燕之屋、小仙燉等燕窩品牌,均宣稱使用燕盞燉燕窩,但小仙燉曾于2021年因實際使用原料包含燕盞和燕條,涉虛假宣傳,被相關部門處罰。
幾年前,即食燕窩就遭到大面積質疑。2018年,《消費者報道》《長江商報》等媒體報道稱,燕之屋、同仁堂、康富來等品牌的即食冰糖燕窩中,97%以上的成分是糖水和增稠劑,進而引起廣泛熱議。對此,燕之屋方面并未否認該測評的真實性,但表示3%的干燕窩含量是最合適的,能夠有最好的口感。北京市進口食品監督測驗所也曾對24款即食冰糖燕窩進行測試,換算后發現干燕窩含量只有0.01%~0.6%。
投料量≥3.5g的燕窩,唾液酸含量為210mg
即食燕窩中的干燕窩用料較少,牽扯出了另一個問題,雖然燕窩中唾液酸含量高達10%左右,但稀釋到3%,每碗即食燕窩的唾液酸含量就低至0.3%了。如果干燕窩含量為0.6%以下,其唾液酸含量就確實不如雞蛋和牛奶了。相關的討論不時出現,也動搖著消費者對燕窩的消費信心。
燕窩品牌何去何從?
雖然在功效、品質、用料方面存在部分疑云,但受傳統觀念影響,燕窩在中國乃至東亞、東南亞消費者心中始終有一席之地。
和燕窩類似的滋補品,魚膠,價格也較為昂貴,營養價值也備受質疑,但也沒被輿論長槍短炮。究其原因,在于燕之屋和小仙燉們,極力想把燕窩變成大眾消費品。
重金營銷之下,燕之屋和小仙燉這幾年活得并不滋潤。燕之屋2019年、2020年和2021年的凈利率分別為8.31%、9.39%、11.47%,利潤占比偏低,增長也不明顯。小仙燉的狀況則更糟,2019年還因將實際虧損3293.4萬元虛報為盈利3293.4萬元而被監管部門處罰。
重營銷雖然能為品牌打開知名度,短期內獲得大量客源,但獲客之后,消費者能否沉淀為品牌粉絲并高頻回購,仍然存疑。
銷售燕窩多年的經銷商張平告訴「新熵」,燕窩的高頻消費者大多在一二線城市,很多是有時間自己燉燕窩的家庭主婦,或者家里雇的保姆能燉。相較于即食燕窩和鮮燉燕窩,自己燉燕窩要經濟實惠得多。現在市面上溯源碼干燕窩每克價格約為14.2-15.4元,自己燉3.5克燕窩,成本僅需50多元。但是同等規格的鮮燉燕窩,價格在100-150元區間。而即食燕窩的毛利比鮮燉燕窩更高。所以即便燕之屋和小仙燉現在大力推廣即食燕窩和鮮燉燕窩,消費者形成消費習慣后,還是會回歸到干燕窩產品上。除非即食燕窩和鮮燉燕窩以后能把產品價格做低。
當下的即食燕窩和鮮燉燕窩價格已經是燕之屋和小仙燉激烈價格戰之后的結果了,在高營銷占比、低凈利率的現狀下,燕之屋和小仙燉的價格不具備持續壓縮的可能。減少營銷以便持續降價,亦或是提高干燕窩商品占比,是兩大燕窩品牌未來必將面臨的兩個選項。
此外,張平認為,燕窩不具備成為大眾消費品的基礎,“因為燕窩產品也沒有下沉空間,絕大多數下沉市場消費者最多會逢年過節購買幾套燕窩送禮,不會長期食用。”受鮮燉燕窩保質期短限制,只有即食燕窩可以作為禮品贈送。這樣以來,只做鮮燉燕窩的小仙燉的市場便更加狹窄。
燕窩市場的前景不明朗,還體現在有限的產量和猛進的市場擴張之間的矛盾。近兩年,納入CAIQ溯源的進口食用燕窩為330噸左右,產量波動不大。而燕之屋2021年采購的原料約為52噸,營收則約為15億。照此估算,即便燕之屋能拿到一半的燕窩原料,也只能博得48億左右的市場規模。
而在高端市場,燕窩品牌之間也面臨著激烈的內斗。隨著燕之屋和小仙燉的打出名號,大量燕窩品牌吃到了頭部品牌外溢的紅利。行業壁壘不高,是當下燕窩行業的又一大痛點。
截至2021年末,燕之屋僅有 12 項發明專利、6 項實用新型專利。小仙燉則重點宣傳鮮燉工藝,但其官方宣稱的“科學燉煮方法”,本質不過是各種燉煮溫度、時長、轉速的排列組合。
面對品牌市場規模有限、行業壁壘不高這兩座大山,燕窩品牌可以向兩個方向努力:
第一個方向是在技術研發上有所突破,持續高端化,以提高品牌競爭力和產品溢價。例如高端床墊品牌慕思,品牌競爭力和產品附加值體現在技術上,一個3D床墊,能賣到上萬元。
在產品高端化上還有一個思路,即把燕窩打造成“女性消費市場的茅臺”。茅臺的價值基礎是,制作工藝復雜,人力物力成本極高、市場上供不應求、且有廣泛的認知基礎。而做法相對簡單的燕窩,很難在技術和工藝上有更大突破。除非燕窩企業能夠將燕窩文化推至一個新的高峰,加之燕窩的相對稀缺性,燕窩還是有可能成為“女性消費市場的茅臺”的。
也可以通過持續年輕化,覆蓋更多客群,突破既定市場規模。受眾多科普自媒體影響,年輕消費者對燕窩的認可度不是很高。但已經有新興品牌從產品理念入手,推出個性化燕窩,攻占年輕人心智。
第二個方向是開發燕窩衍生產品和子品牌,作為品牌新的支撐點。燕之屋曾試水過月餅、鳳梨酥等糕點,但淺嘗輒止。今年以來,燕之屋先后推出燕窩紅參精華飲、代餐燕窩粥以及護膚品牌燕寶詩,意味著其不再將燕窩產品作為品牌的唯一支柱。
目前,燕寶詩推出了燕窩肽凍干面膜、凍干絮精華液等產品。但問題是,其核心成分“燕窩肽”缺乏科研結果支撐。目前科研文獻中,僅有2019年董建輝等人所著的《燕窩提取物的抗氧化及促進表皮細胞生長活性比較》一文中提到過“燕窩肽”一詞,但對燕窩肽的學名并未做出解釋。
「新熵」檢索發現,2017年開始,網絡上才出現“燕窩肽”相關內容,且均是膠原蛋白飲品牌的相關宣傳內容,在這些內容中,將燕窩肽籠統解釋為“通過對燕窩進行水解而產生的細小分子”“小分子糖蛋白肽”。后期,有小眾燕窩品牌將“燕窩肽”這一概念應用于即食燕窩,但也并未引起很大的市場反響。如今燕寶詩將“燕窩肽”作為宣傳重點,也不過是舊詞新唱。
歷史總是不斷重復上演。看樣子,“燕窩肽”會成為燕之屋甚至整個燕窩行業繼“燕窩酸”之后,爭相吹捧和包裝炒作的新一代名詞。
(文中李英、張平均為化名)
參考資料:
1.《燕窩營養成分分析與品質綜合評價》闕茂垚等,食品安全導刊
2.《燕窩功效考》樊耀華、范群艷等,廣東藥科大學學報
3.《燕窩成分及功效研究進展》白偉娟等,食品科技
4.《微波輔助酶法提取燕窩唾液酸及其益智功能性的研究》范群艷等,熱帶農業科學
5.《燕窩唾液酸功能特性的研究現狀》陳玲、范群艷等,福建輕紡
6.《廢棄雞蛋殼的化學組成及其中唾液酸的生物學功能》陶 旭,劉靜波等,食品工業科技
7.《雞蛋中唾液酸含量的測定》張昂、陸啟玉等,農產品加工(學刊)
8.《雞蛋的功能性及其制品》李勇、劉新民,食品工業
9..《燕窩中唾液酸的含量測定》王慧、倪坤儀等,藥物分析雜志
10.《燕窩提取物的抗氧化及促進表皮細胞生長活性比較》董建輝、田巧基等,食品與發酵工業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