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一集團斥資290億新臺幣買下家樂福臺灣
聯商快訊:7月19日晚間,家樂福發布公告稱,已將家樂福臺灣60%的股權出售給其長期合作伙伴和共同股東統一集團。
據悉,家樂福臺灣(Carrefour Taiwan)成立于1987年,由家樂福(Carrefour)和統一集團(Uni President)合資成立,持股比例分別為60%和40%。
如今,家樂福臺灣擁有近15000名員工,擁有340家門店,其中有68家大型超市、272家超市和高檔商店,以及129家購物中心。2021年,家樂福在臺灣的凈銷售額為25億歐元,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為2.43億歐元。
此次交易完成后,統一集團將成為家樂福臺灣的唯一所有者。另據臺灣《聯合報》報道,此次交易的價格為新臺幣290億元(約合人民幣65.45億元),統一、統一7-11分別出資新臺幣239億元和51億元,取得家樂福臺灣49.5%和10.5%股權。家樂福臺灣正式成為統一集團百分百持股子公司。此前,統一、統一7-11原本分別持有臺灣家樂福20.5%和19.5%股權,合計持股四成。此次交易之后,統一將持有臺灣家樂福70%股份,統一7-11持有30%。
統一財務長陳國輝表示,預計在2023年中完成交割,也會全力配合“公平會”審查。報道指出,家樂福臺灣出售后,臺灣量販市場除了會員制的好市多(Costco)以外再無外商。
臺灣業內人士分析,統一作為臺灣便利店龍頭,目前在全臺已擁有超過6500家門店,如果加上大陸及菲律賓,統一7-11上周剛歡慶“亞洲一萬店”開幕。至于家樂福,為臺灣第二大量販品牌,僅次于好市多(Cotsco),而且這兩年陸續完成并購頂好及高檔超市JASONS(已更名Mia C'bon)。此次拿下家樂福,統一等于直接補足超市與量販等兩大缺口,鞏固了零售龍頭的地位。
家樂福全球收縮戰線
家樂福早在上個世紀末開始就已經進入戰略收縮期。
1994年,家樂福撤出全球最大的零售市場——美國;
2000年9月,家樂福關閉香港四家門店,正式退出香港市場;
2003年,家樂福把智利資產出售給D&S;
2005年,家樂福退出日本市場,旗下門店賣身永旺;同年,家樂福家樂福將捷克11家門店賣給Tesco,另外也退出了墨西哥市場;
2006年,家樂福將韓國32家門店賣給衣戀集團,退出韓國市場;
2007年,家樂福退出葡萄牙市場;同年,家樂福將瑞士12家大賣場賣給了瑞士Coop集團;
2009年,家樂福退出俄羅斯市場;
2011年,家樂福將泰國42家門店出售;
2012年,家樂福一口氣退出馬來西亞、新加坡、哥倫比亞和印度尼西亞等四國市場;
2014年,家樂福相繼關閉印度和北馬其頓的全部門店;
2016年,家樂福保加利亞門店全關;
2017年,家樂福希臘門店全部出售;同年,家樂福在哈薩克斯坦的門店全關;
2018年,家樂福退出斯洛伐克市場;
2019年,家樂福中國賣身蘇寧。
據不完全統計,20余年來,家樂福已經陸續退出超20余個國家和地區,包括美國、中國大陸、日本等多個全球重要市場。
家樂福在持續戰略收縮之后,將主要精力集中在法國、西班牙、意大利、比利時等歐洲市場以及巴西、阿根廷等南美市場。
2022年4月20日,家樂福公布了2022年Q1季度財報,家樂福營收202.39億歐元,同比增長9%,主要得益于巴西和西班牙市場的穩健增長。
具體來看,西班牙市場的營收同比增長9.9%達到了25.16億歐元;法國市場的營收也保持穩定,達到了96.12億歐元;意大利市場的增幅只有0.5%,達到10.30億歐元;在比利時的營收減少了7%,達到9.96億歐元;在波蘭的營收增長了5.5%,達到5.05億歐元的規模,羅馬尼亞的營收為5.55億歐元,同比增加了1.6%。在南美,家樂福在巴西的營收為35.51億歐元,同比增長了7.5%,而在阿根廷的營收增長了62.2%,達到7.74億歐元的規模。中國臺灣市場的營收則下降了0.6%,達到了7億歐元。
此次退出臺灣市場之后,家樂福在亞洲的版圖已所剩無幾。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