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馬造的這張大網,決定了未來十年發展
出品/聯商網
撰文/陳新生
美食如何進行標準化輸出,是多年來縈繞在盒馬總廚黃海飛心頭的問題。在初創期便加入盒馬的黃海飛,曾是萬豪酒店第一位本土行政總廚,也見證了盒馬從無到有、由點及面的成長歷程。
作為盒馬全國央廚負責人,他的工作任務并非是顛勺,而是像研發人員一樣,通過電腦不斷抓取盒馬自主生產的生鮮、3R(即食、即烹、即熱)產品流程BUG,優化改進SOP(標準作業程序)。
中國美食千變萬化,想要標準化輸出十分不易�!拔蚁M芡ㄟ^一個標準化輸出,讓消費者知道什么是真正好產品,好產品是無論是在食材選擇、加工工藝呈現,還是在管理過程中都能夠做到最好�!秉S海飛表示。
而在不斷追求美食標準化的過程中,他的圓夢之旅已經開啟。
把“原創”握在手中
經過3年建設,近日,盒馬位于武漢、成都的兩座供應鏈運營中心全面投入使用,占地面積均在10萬平方米左右,總投資額近20億元。
與常規的倉庫、物流園區不同,兩大中心適配盒馬對生鮮、3R等不同產品線的需求,集冷鏈倉儲、加工、央廚、分撥等功能于一體,集約化程度高,大大提升了生鮮商品的加工、流通效率,產能可輻射中、西部9個城市的近100家門店。
值得注意的是,在研發食材過程中,盒馬推出了許多網紅產品,不過網紅產品也有成長的“煩惱”�!霸谘霃N建立之前,我們研發推出的許多網紅產品大多是OEM形式,整個生產供應鏈不在自己手上,產品被跟風后原創性受到傷害,品質也難以保障”。黃海飛稱。
實際上,這也反映出供應鏈是產品的核心問題,而品質是生命線。黃海飛認為,中國食品行業工廠在食品溯源管控、自動化操作、智能化管理等方面還有較大進步空間。而盒馬供應鏈運營中心則是想進一步推動食品標準化建設,更好地去保護原創,保障品質。
以3R食品研發為例,廚師只是做了一個新菜,但要把廚師做的菜變為一個標準工藝化產品卻很難。
而在盒馬新近投用的供應鏈運營中心,美食標準化輸出并不需要工人們操作鍋碗瓢盆,生產線的每個節點,都有一個數字屏幕,他們只需操作電腦和掃碼槍,就能實時記錄從原料、分切、上料、油炸、包裝、運輸等每個環節。
此外,產品萬一出了問題,也能精準溯源,找出問題。而這些數據經過一段時間的沉淀,會幫助工人優化工藝,減少次品率,提高生產效率。
以即烹類的預制菜為例,成都供應鏈運營中心中央廚房工廠內,還設立了區域研發中心,進行地方特色預制菜的研發,工作流程則引入了數字化解決方案,在每個工位都有一個平板電腦隨時掌控加工流程,實現全程可追溯,大幅提升工人效率。
而在不久后,冷吃兔、老媽兔頭、東坡肉、簡陽羊肉湯、火鍋類產品等都將通過央廚工廠,飛入成都尋常百姓家。
“我們初步規劃有160款產品爭取在年底前上市,同時還會開發更多的地方特色產品”。據黃海飛介紹,川渝地區有很多美食,未來盒馬將以中央廚房為跳板,就近取材,本地研發,把原汁原味的川渝美食用預制菜的形式帶到全國各地。此外,盒馬還將聯合當地特色企業、老字號商家等聯合開發新品。
據悉,未來盒馬西南供應鏈運營中心將實現白條類日日鮮產品、半成品菜100%供應,熟食類、面制品等供應量等供應量將超過70%,覆蓋重慶、成都、西安、貴陽等城市的近60家盒馬門店。
而在標準化過程中,省掉中間環節后,盒馬產品的終端價格有望進一步降低。
給供應鏈裝上好“心臟”
如果說供應鏈中心是實現商品到餐桌的載體支撐,那么盒馬央廚則被看作是供應鏈心臟。
盒馬供應鏈中心的最大特色,是支持3R事業部的中央廚房工廠。生鮮商品匯集于此之后,能夠通過央廚進行深度再加工,制作做成預制菜或者鮮食產品,這也可以讓盒馬自研食品的上新、推廣效率大幅提升。一款產品的上市推廣,可以從以往的半個月縮短至三天。
此外,在中央廚房的每個車間,都安裝有阿里云數字化工廠系統,數字化的系統加上自動化的設備,能實現對產品每道工藝流程的數字化管控。
在食品工業生產環節,不少企業的MES(生產管理)系統已經十分成熟,不過大多聚焦在單一產品線,如速凍水餃供應鏈生產已經較為成熟,但涉及多個品類的復雜供應鏈卻少之又少,也缺乏較高精度的智能化生產和管理。
在盒馬供應鏈中心投資負責人郝京彬看來,行業內常用的供應鏈中心,主要是倉儲、包裝、配送分布式作業方式,雖然相對靈活,但功能較為單一。盒馬央廚產品線涉及白條肉類分割、中式面點類、半產品加工,以及豆制品、調味品生產等,通過將生鮮加工、中央廚房等功能與商品流轉功能相結合,這樣一體化的供應鏈中心效率將遠遠高于分布式作業。
黃海飛認為,盒馬央廚想要做的是,不斷在食品工業化向智能化迭代環節中探索,從而形成標準化經驗和產品落地。
而從更大范圍來看,盒馬將多溫層加工、倉儲、分撥、集運以及央廚工廠集合為一體,能夠提升作業效率,方便物流儲運,也極大地節約了運輸成本。不只是盒馬自身能夠減少損耗提高效能,合作伙伴的物流和倉儲效能也在提高。
對于園區冗余倉儲空間,盒馬也面向合作伙伴開放,提供給有倉儲需求的伙伴,以提高整體效能。
供應鏈運營中心投用后帶來的最直接變化是,不僅能實現生鮮產品快速集貨分撥,區域特色商品的上行效率也大幅提升。以武漢供應鏈中心為例,通過當地產地采摘、預冷、包裝以及集散轉運,無論是鄭州還是南昌的盒區房用戶,都能在第二天買到一早買到來自洪湖的藕帶。
從整體來看,盒馬供應鏈運營中心的作用,一是加速商品快速進餐桌,全國美食落地從半個月縮短到3天,本地特色賣全國;二是通過集約化物流能夠實現生鮮高效儲備和周轉,減少成本,提升利潤空間。
而更大的想象空間在于,盒馬的生鮮商品規模已足夠大、且標準要求高,隨著全國八大重點城市供應鏈運營中心全部啟用,盒馬織就的一張全國冷鏈大網在成為新零售重要基礎設施的同時,也會成為未來競爭核心壁壘。
護城河不斷加寬
供應鏈建設一直是最苦最累的活,盒馬重倉自建供應鏈到底值不值?
盒馬事業群總裁侯毅認為,供應鏈中心的建設、投產需要耗費幾年時間,但建成后就是盒馬商品力的護城河。
從把甘肅民勤沙蔥帶入廣深,云南繡球飛入江浙,“出水一天就爛”的湖北藕帶賣到京滬,可以看出,盒馬想做的是如何讓好產品走入全國,背后也需要穩定的供應鏈基底。
過去幾年來,盒馬自建了種植基地、養殖基地、捕撈基地,以及覆蓋全國的生鮮供應鏈體系等。數據顯示,目前在生產環節,盒馬已簽約550多個農業直采基地、其中有100多個“盒馬村”。供應環節,盒馬則有56個常溫和冷鏈倉、22個加工中心,10個活鮮暫養倉;銷售環節,盒馬已開出300多家門店,覆蓋全國27個城市。
成都、武漢兩大供應鏈運營中心投用,標志著盒馬耗資百億打造的自有生鮮物流體系骨干網絡,開始成型。
實際上,盒馬供應鏈運營中心集合了半成品加工、凈菜加工、中央廚房、冷凍冷藏等功能,基于一體化的商品、物流和供應鏈能力,能夠為多業態發展實現量身定制,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
這也是盒馬繼續開大做小,以及多業態創新的最大托底。
侯毅認為,零售核心能力是基于未來的價值創造和能力建設。隨著盒馬各地供應鏈中心相繼投入運行,盒馬多業態將進入到高速發展期,而零售低潮期投資也將是最好的機會。
零售的競爭說到底是供應鏈競爭,未來的產品效率和成本控制,都將基于供應鏈的平滑運轉。
據了解,除西南、華中兩座供應鏈中心已經正式投產外,盒馬華東、西北、華南等地的供應鏈運營中心也在建設中,將在1-3年內陸續投產。
屆時,盒馬將組成一張國內零售企業中規模最大的生鮮全溫層物流體系,足以支持未來10年運營和發展。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