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茶飲的最后一搏
新茶飲品牌被逼到了墻角。
年初以來,喜茶被爆裁員30%奈雪的茶市值持續下滑,相去發行價跌去過半,第一梯隊的這批高端品牌半年內經歷兩輪降價;而第二梯隊的樂樂茶、茶顏悅色等品牌,更是在不斷地方性閉店的消息之中,屢屢被傳公司運營不善……整個行業紅利不再泡沫凸顯,根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2021新茶飲研究報告》,未來兩三年,新茶飲整體增長速度由原先的超23%預計放緩至10-15%。
而在這塊存量市場上,還有大批品牌的擴張并未停止,據壹覽商業不完全統計,2022年1-5月,國內主要的15家連鎖茶飲品牌共開新店3210家,平均每月開業超600家新店,隨著彼此不斷攻入對方領地,短兵相接勢不可免。
與此同時,隔壁風頭正勁的咖啡品牌們還在蠶食市場,連鎖餐飲行業的大佬躍躍欲試想要入局。
今夏無疑是新茶飲品牌們最難過的一個夏天。
新茶飲從快與慢邁入了生與死,群雄逐鹿,決戰江山。
01
今夏沒有爆款
今年夏天,新茶飲再沒出現一個爆款。
這并不是品牌們不努力。根據咖門2022飲品報告,2020年,喜茶和奈雪的茶分別上新43和37款,到2021年,增長到72和44款,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今年喜茶上線20款新品,而奈雪的茶的新飲品也達到18款。疫情也未能阻擋它們研發和上新的腳步。
但即便那么拼,也沒能復制出去年油柑系列的火熱。
2021年5月末,上線不到三個月的“霸氣玉油柑”,占據奈雪茶飲銷量超過五分之一,引得其它品牌紛紛跟上,成為2021年新茶飲“頂流”,甚至帶動了油柑這門小眾水果大漲價。
霸氣玉油柑
雖然今年四月初,喜茶與知名街頭潮流引領者藤原浩聯名推出“酷黑莓桑”,上市首日即賣出超過15萬杯,并且引發小紅書、抖音等多個社交媒體的分享種草潮流,但是因為季節限定,它的爆賣壽命并沒有延續到夏天。
爆款新品驅動銷量早已是業界共識,甚至還能力挽狂瀾,比如一年賣了一億杯的生椰拿鐵,將深陷財務危機的瑞幸拉出谷底,推動其從持續虧損走向全面盈利,而“生椰+咖啡”這樣的味覺密碼還能挖掘出多少?瑞幸今年也沒能再復制出來一個,只能在椰樹的首次市場聯名上,拿出奇招。
問題在于,新茶飲發展到如今,隨著全品類的無限拓展,新品研發創新也越來越難,在各家的不斷試錯下,符合國人味覺密碼的大眾經典飲品也被開發得七七八八,大家也只能在類似油柑這樣的小眾水果里尋找突破口。
新茶飲曾經靠著產品力的升級橫空出世,如今也隨著消費者的審美疲勞陷入瓶頸。
《2021新茶飲研究報告》
更麻煩的地方在于,各家產品不可避免走向了同質化,說到底,這本就不是一個門檻多高的行業,無論是原材料還是配方,都不存在真正的獨家性和壟斷性,而且諸多奶茶品牌也都采用了同幾家供應商,甚至把供應商率先買上了市。
今年上半年,佳禾食品、恒鑫生活、田野股份等剛上市或預備上市的供應商,在大客戶名單中,就不乏奈雪的茶、蜜雪冰城、茶百道、一點點等主流新茶飲品牌。
各家新茶飲品牌在產品上最大的區別,恐怕也只有在起名上了,而短短幾個字還要涵蓋產品特色,最終也是大同小異傻傻分不清楚。消費者隨便走進哪家新茶飲店,透過眼花繚亂的名字,喝到嘴里的也是差不多的東西。
競爭對手終究會越來越像,新茶飲也未能逃過這條商業鐵律。
02
營銷走入末路
新茶飲早已沒有新故事可講。
眾所周知,新茶飲崛起背后的底層邏輯是消費升級,就在去年,奈雪的茶CFO在一次公開演講中還重申了這一點,“大家發現消費有兩個最重要的轉變,現在大家更注重的是商品背后代表的生活方式,第二個是現在追求的情感需求。”同樣的話放在奈雪創立的2015年,還能引起一些波瀾,但在現在,消費者回過頭只會發現,聽故事的自己并沒有因為喝了奈雪而有什么新生活,倒是講故事的奈雪自己悄然上了市。
奈雪的“精致女性”,喜茶的“靈感之茶”,茶顏悅色的“奶茶界楊超越”,諸如此類它們賴以崛起的營銷標簽,都已成了久遠的記憶,無人提及,包括它們自己。
《2021新茶飲研究報告》
新茶飲大排長龍的日子一去不再復返,人們不再去搶奈雪的軟歐包,去打卡喜茶的門店,去特意打飛的到長沙喝杯茶顏悅色。
新消費的繁華熱鬧過后,消費者只剩下對營銷脫敏的疲憊。
那些年,新茶飲做了不少跨界聯名,喜茶聯名過威猛先生,奈雪聯名過五條人,樂樂茶聯名過六神,只有你想不到,沒有它們聯不到。
而盲目的跨界營銷,帶來的邊際效應會逐漸遞減,那些聯名款產品除了獲取短暫的聲量,也未能對品牌和銷量起到根本性的推動作用。最擅長跨界的奈雪的茶虧得最多,財報顯示,其2021年總營收為42.96億元,凈虧損1.45億元,截止目前,市值相較發行價已跌去過半。
今年以來,新茶飲的跨界聯名驟減,內卷加劇,財務吃緊,這筆劃不來的營銷預算自然縮減。
即便如此,不愿被新茶飲錯過的這個夏天,新品上沒有爆款,只好繼續賭上聯名——喜茶、奈雪的茶在六月底和爆款劇《夢華錄》聯名合作,但是,直到《夢華錄》將近收官才姍姍來遲,最好的勢能已然褪去,導致這場聯名也未能激起多少水花,品牌自己也疲了。
更具戲劇性的是,新茶飲今年集體出圈還是因為普遍降價。
圖源:網絡
聶云宸在朋友圈說,“喜茶今年內將不再推出29元及以上的產品。”奈雪推出了最低價9元一杯的單品,樂樂茶熱門產品更是直降10元。當年是消費升級,現在是消費降級。
根據《2020—2021中式新茶飲行業發展報告》,2021年我國新式茶飲單價20元以下市場占比超過八成,對于單杯茶飲價格,近六成消費者最能接受10~15元的茶飲產品。
胳膊終究擰不過大腿,疫情掏空了消費者的錢包,哪里還有錢為你的營銷成本買單。
但據很多消費者反饋,新茶飲雖然降了價,但分量也打了折,這也算是一種變相營銷了,只是不那么光彩而已,畢竟裝修、人工、宣發、原料等成本都已經上去了,奈雪的茶創始人彭心曾公開表示,雖然奈雪的產品定價不低,但是成本率很高,占比超過總成本的35%。
對新茶飲品牌們而言,營銷講不出新故事都算了,更嚴重的還在于,能不能活到最后?
03
瘋狂內卷的眾生相
內憂外患之下,新茶飲已經走到了生死存亡的臨界點,據番茄資本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茶飲類的營業中門店數約42.5萬家,2021年到2022年5月新開店數約23.3萬家,關店約24.8萬家,減少了約1.5萬家。
整個新茶飲市場陷入瘋狂內卷,呈現出如下三大特質:
首先是跨界刺客的虎視眈眈。
雖然存量品牌已然短兵相接,但龐大的新茶飲市場依然吸引著旁觀者的覬覦,這時候還愿意下場的,也多半都是實力較為雄厚,而首當其沖的,便是離得最近的連鎖餐飲品牌們。
6月30日,肯德基旗下獨立茶飲品牌“爺爺自在茶”首店在蘇州正式開業,這家店并無多少肯德基元素,但隸屬于蘇州肯德基公司,會員積分體系也與肯德基會員打通,配送也由肯德基自由團隊完成。
“爺爺自在茶”首店
如果說肯德基的獨立品牌還算是正面戰場的突襲,那么小龍坎、巴奴、鄉村基、老鄉雞等掛靠在自有門店下的新茶飲,則算是敵后戰場的試探了,新茶飲品牌們曾經講的場景故事沒有被消費者記住,倒是被這幫餐飲同行們用了出來,“餐+茶”聽起來也是完整閉環的消費場景,就不用吃完飯再去隔壁買杯奶茶了,直接在店里一條龍解決,更何況還有套餐優惠價。
其次是業務拓展的無限戰爭。
新茶飲融資和估值之所以不便宜,除了其成本的攀升之外,還有個關鍵原因就在于,其因循的是互聯網的流量邏輯,創始人在對投資人講的故事里,賣的并不是茶而是生活方式,茶只是一個流量入口,這也是喜茶、奈雪的茶紛紛大力投入數字化運營的原因。
在茶品陷入了同質化競爭之時,它們也紛紛想起了自己曾經的宏圖。
在奈雪這個大IP下,孵化出了“奈雪夢工廠”“奈雪的禮物”“奈雪酒屋”“奈雪的茶PRO”不同的垂直門店,覆蓋了超1000個SKU,奈雪的業務版圖全面延伸到潮流生活的各個角落,涵蓋茶飲、烘焙、花藝、簡餐、閱讀、酒品、AI游戲等,誓要打造一個全方位的生活場景。
奈雪酒屋
茶顏悅色則在文創周邊上玩出了花,從茶包、堅果,到明信片、紙膠帶、手賬本,再到帆布包、雨傘、馬克杯,在茶顏新開的門店里,文創產品占據的空間越來越大。而大部分新茶飲品牌,都紛紛在電商渠道賣起了自己的茶包或瓶裝飲料,在銷售壓力下,古茗、CoCo等諸多品牌也在今年開啟了直播帶貨,一邊推銷自家產品一邊發起了優惠券。
最后是投資矩陣多元布局。
不會投資的新茶飲品牌不是好VC,在行業發展整體放緩的情況下,投資有業務補充作用的企業,建立自身的幫派,成為手握資本的頭部品牌的普遍選擇。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新茶飲品牌們開始了密集的投資動作,其中,正在逆風崛起的咖啡行業最受歡迎,書亦燒仙草投了咖啡品牌DOC,檸季全資控股咖啡品牌RUU,而喜茶更是布局賽道,截止目前總共投資了6家咖啡類企業。
另外,區域抱團也比較常見,茶顏悅色投資了長沙本土的果呀呀,蜜雪冰城成了廣東本土茶飲品牌匯茶的第二大股東。
長沙本土的果呀呀
無論是投資咖啡還是本地品牌,其內在邏輯并不難理解,都有著相近的品類重疊的客群,與其鷸蚌相爭不如強強聯合,再說東邊不亮西邊亮,雞蛋總不能放在一個籃子里,最關鍵的是,行業的全面戰爭里必然會死傷無數,在可預見的終局牌桌上,唯有遵循馬太效應報團取暖,才有可能坐上那幾把僅剩的交椅。
所有行業的發展都逃不過周期,即便嗅覺再遲鈍的人,也能聞出新茶飲賽道的危機四伏,而焦慮的情緒也會漫延和傳染。
山雨欲來風滿樓,就看誰能真正笑到最后。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