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英雄關店,味知香單店年毛利6820元,誰在吃預制菜?
新消費導讀
近日,陸正耀的預制菜品牌舌尖英雄迎來了多城多店關閉,這引發了人們的關注。而此前有加盟商爆料稱開業4個月,還沒有賺回電費,不少加盟商表示,當前門店復購率比較低,只有9.9元的產品銷量較好。
同樣地,有人給預制菜C端品牌、上市公司味知香算了一筆賬,2021年年報顯示,味知香共有1319家加盟店,貢獻了3.46億元營收,平均每家加盟店年營收為26.23萬元,而加盟店平均毛利率為26.01%。這么算下來,每家門店的年毛利潤只有6820元。
一邊是預制菜的熱度居高不下,一邊是預制菜C端連鎖品牌們復購、盈利不理想。于是,不少人發出了靈魂一問,C端預制菜會不會是偽需求?
我們認為,既然是聊需求,那必然要了解用戶。有人稱,預制菜的目標客群主要是三類人,年輕人、寶媽、老人。
為此,我專門在一個工作日上午去了一趟線下超市,這個時間段超市里老人居多。超市里有兩個預制菜的專區,一個是預制菜的立式冰柜區,里面有手抓餅、酸菜魚等各類凍品預制菜;一個是切配好、抹好調料、配好輔料的預制菜冷藏區,保質期是3天,里面有小炒雞胗、宮保雞丁、黑椒牛排等短保類預制菜。不過,這兩個專區很少看見老人,老人們都聚在新鮮蔬菜和肉類售賣的區域。
當我詢問凍品預制菜銷售情況時,超市工作人員告訴我:“快手菜可難賣了。”而保鮮3天的冷藏預制菜,情況則稍微好一些,有年輕人在詢問購買,該區工作人員告訴我:“買這種冷藏預制菜的年輕人上班族居多,菜都切配好了,6-7元一個菜,幾分鐘就能炒完。”
從這家線下超市的情況來看,好像還是年輕人在買預制菜,那么其他群體到底是不是預制菜的客群呢?而且關于預制菜的目標客群到底是廚房小白還是精通廚藝的,人們也有不同的看法。
本期我們就和幾個吃過預制菜的用戶聊了聊,他們中有年輕人、老人、寶媽。有人一日三餐都是預制菜,有人只節假日買預制菜,有人擔心預制菜不健康,有人則認為預制菜才是健康的。一起來看看吧。
新消費智庫實拍武漢舌尖英雄一門店
01
每天都吃預制菜,一日三餐不重樣
菜王 32歲策劃
坐標上海。我們每個人從小都吃過隔夜菜,其實這就是預制菜。預制菜一直都存在,菜市場的凈菜、過年的包子、熟食店的烤鴨,迎合的的都是人們追求方便的心理。
我自己會做飯、而且廚藝還不錯,我選擇預制菜,第一是工作忙、為了節約時間,第二為了吃一些菜場買不到的食材。
現在我一天三頓都用預制菜解決,早餐速食面、雞蛋餅,中午煎三文魚段、皇帝魚、牛排,晚上佛跳墻、手抓羊肉等等,可以選擇的太多了,我可以每天吃得不重樣。
冰箱一空我就會囤滿各種預制菜半成品,不過我買預制菜的思路可能和一般人不一樣,我會主動去找渠道,找配料表比較干凈的凍品。舉個例子,我吃的一款昆侖山雪鴨,里面的配料表有西域雪鴨、食用白砂糖、食用鹽、沙姜、南姜、洋蔥、橘子黃、香辛料,沒什么添加劑。
還有呼倫貝爾草原的熟食牛羊肉,是朋友從內蒙寄給我的,熱一熱就能吃到飯店的美味;還有一款專門供給米其林餐廳的皇帝魚半成品,不用加任何調料,蒸5分鐘就很鮮美。作為最討厭處理食材尤其是魚的我,皇帝魚可以說是我的心頭愛了。
圖片來源:菜王小紅書賬號 @不會做只會吃的預制菜王
我試過很多國內預制菜,目前不太推薦。平常菜市場買不到的頂尖食材、需要廚藝輔助的才是我心目中真正的好預制菜品。
我買的預制菜單價一般在100-300元之間,我認為,即便是普通一點的預制菜一天花50元,也比在外面一天花50元伙食費來得干凈衛生。
02
每天上班都帶飯,偶爾買硬菜預制菜
妍妍 33歲 媒體記者
坐標武漢。我經常自己做飯,偶爾會買一些工序復雜的硬菜類預制菜。
做媒體,經常為找選題焦慮,有時還要熬夜寫稿。但只要不熬夜,我每天都做飯,第二天帶到公司用微波爐熱一熱吃。
我覺得自己做飯好吃健康,大多數時候我會做可口的家常下飯菜,偶爾也會做健身餐。而且,我做飯也快,平時提前在社區團購平臺上買菜,或者下班在小區門口買,回家20分鐘就能搞定了我一個人兩頓飯的菜。
所以,那種家常菜類的預制菜,我用不上,也從來沒買過。
我會買一些硬菜類的預制菜,比如夏天買小龍蝦,冬天買牛腩,都是100元三份的那種。我一般都是看直播帶貨時,偶然遇到了就買,也沒有持續性復購。買回來一般是一個人邊追劇邊吃,或者叫上朋友來家里吃,遇到好吃的,我還會給父母買。我買預制菜只有一個標準,就是好吃。
別的硬菜預制菜我也沒怎么買過。因為我吃硬菜的途徑其實很多,比如我平時基本每周都會餐廳飽餐一頓,我父母在武漢也可以過去吃大餐,并且我自己也會做很多硬菜,我照著菜譜也都能做出來,比如周末休息時,做土豆燉牛腩、紅燒基圍蝦、燒魚、燉各種湯等等。
我對預制菜需求不太強的原因可能是我喜歡做飯,工作忙碌我也會盡量抽時間做飯。有的人把做飯看作麻煩,我卻用做飯減壓,每次做飯我都感覺很放空。能暫時從緊張繁忙的工作中抽離出來,洗菜、切菜、爆炒,一氣呵成,香氣四溢,生活熱氣騰騰了,我也滿血復活了。
03
僅周末做飯,偶爾買薯條、蛋撻類的預制菜
洋洋 27歲 工程造價員
坐標武漢。我自己會做飯,但做得不多,會復購薯條、蛋撻這種偏零食類的半成品預制菜,圖的就是方便、省事。
我的工作時間是朝九晚六,我自己效率比較高,加班較少。但我有同事總是來頻繁打擾我,打亂我的工作節奏。有時,公司還會占用下班時間開會,甚至還要考核會議內容。總之,我感覺這班上得疲憊,每天臨近下班點,我就數著倒計時下班。
這個時候回家如果做飯的話,加上通勤、做飯,還有洗碗涮鍋的時間,忙完就到7-8點了,就占用了我休息娛樂的時間,所以我工作日一般都不做飯,都是點外賣。但是外賣點多了,有選擇困難癥,有時也不知道點啥。基于此,我認為預制菜或許也是一個新的選擇。
于是,我就去買了酸菜魚預制菜,它貼心地把魚、調料、菜都弄好了,我直接煮就好了,很方便。但吃完后,第一,我覺得不好吃,第二,雖然看起來是我自己做的飯,但整體下來,我很難有幸福感。但像薯條、蛋撻這種半成品,簡單操作就能吃到,感覺還挺有成就感的。
我也在超市見過那種切配好的3天保鮮的預制菜,這種我更不會買了,你說我都準備好要做飯了,我還差切那兩刀的時間嗎?而且這種切配好的價格更貴,不劃算。
但最近一兩個月我每周周末都會做飯,因為身體不好得補補。雖然我還是嫌做飯麻煩,但沒辦法。實在是很羨慕那些成家的家庭,有人給做飯吃。
圖片來源:海底撈官微
04
自己做飯很簡單,偶爾也買硬菜類預制菜
蘭花 中老年職工
坐標天津。我和老伴算是中老年職工,我們有兩個孩子,大女兒的孩子上初中了。平時我們自己在家,又要上班又要做飯比較忙,一般都吃得比較簡單,就簡單對付一下。
我們是從大女兒給我們買梅菜扣肉開始接觸的預制菜,我們買過梅菜扣肉、豬肚雞、酸菜魚,要么開袋即食,要么簡單加熱就能吃了,非常方便,還能吃到一些不會做的葷菜硬菜。
節假日的時候我們也會買預制菜,主要買一些工序復雜的硬菜。每次節假日孩子們回來,我們都高興,年紀大了,愛熱鬧,想做一大桌子菜讓他們吃好。但我們精力有限,再加上有時候也變不出新花樣了,所以會買幾個預制菜。如果孫子、孫女也回來,就會再買一些薯條、炸串這些小孩愛吃的半成品,外面的油我們總怕不干凈,買回來自己做放心,孩子們也吃得開心。
但對于節假日的硬菜類預制菜,我們最多買個梅菜扣肉、四喜丸子,無論如何,魚和排骨類的預制菜我們是100%不會買,孩子們難得回來,做魚燉肉是節日的儀式感。
對我們這些中老年人來說,預制菜還是很方便的,但我們對它的品質和健康問題還是比較擔憂。希望商家能出一些新鮮好吃、干凈衛生的預制菜。
05
經常點外賣,只買簡單復熱類的預制菜
Lena28歲 金融分析師
坐標上海。我不會做飯,我這個工作很忙、任務也重,經常沒有休息日,熬夜是家常便飯,我一個人吃飯的場景比較多。我是在疫情封控期間接觸到預制菜的,它很方便,適合我這種追求效率的打工人。
我一般都是在盒馬、叮咚買菜、山姆等生鮮平臺上買預制菜,沒有什么品牌忠誠度,就是跟著平臺買,單價一般在50-150元,像酸菜魚、水煮肉、小龍蝦這種簡單加熱就能吃的菜,我都買過。但買的最多的還是午餐類復熱型中式菜肴。
我看生鮮平臺上也有那種配好菜、需要加工炒熟的預制菜,但這種我一般都不買,因為它只是準備好了食材,還要我自己加工做熟,這個加工過程就變長了,對我來說,失去了預制菜的意義,也變貴了。
圖片來源:盒馬官微
有些人會擔心預制菜不健康,其實是缺少了解,預制菜都是經過工廠生產出來的,都是符合食品標準的。
解封以后,我又回歸了外賣,預制菜大概會半個月吃一次,畢竟我對吃飯的要求就是高效,忙碌時,外賣更高效、更適合我。偶爾會用預制菜調節一下。
對我來說,外賣、堂食、中式菜肴預制菜都沒有差別,只是目前預制菜的種類沒有堂食豐富罷了。
06
孩子小不敢嘗試預制菜,上學后托管了也不需要
聰聰 33歲職場媽媽
坐標鄭州,我是一個職場媽媽,孩子今年上小學二年級了。我自己吃過預制菜,但沒敢讓孩子嘗試。
曾經,我也當過三年的全職寶媽,那個時候就是我一個人照顧孩子,直到孩子上幼兒園。確實,有時候做飯,時間是很緊張的,你要洗菜、切菜、做菜,同時還要擔心小孩。但即便再忙,也要堅持自己做,因為給小孩吃東西還是要很講究的,特別是6歲以前的小孩。
我們小孩3歲前,預制菜還比較少,但即便有,我也幾乎不會考慮。有很多擔心,擔心食品安全、擔心菜不新鮮、口感不好。除非實在沒辦法了,就帶著孩子直接到樓下餐飲店吃飯,或者點外賣。
孩子是在北京上的幼兒園,北京幾乎所有幼兒園都有三餐兩點,兩點指的是上午加餐和下午加餐,小孩需要少食多餐,很方便,不需要家長操心。
現在孩子大了,飲食上可以適當放開了,但我們也沒給孩子試過預制菜。
孩子上小學以后,中午一般都不回家吃飯,要么學校管飯,要么交給托管班。甚至晚上也可以交給托管,家長什么時候有時間再去接。我們小孩就是中午在托管班吃飯,晚上她奶奶接她回家,所以也不怎么需要預制菜。
其實預制菜解決了方便的問題,但作為新興的事物,我們家長目前還比較擔心,不敢嘗試。
07
結語
和這幾位用戶聊完以后,我們來試圖解答一下文章開頭提到的問題,C端預制菜到底是不是偽需求?目標客群到底是廚藝好的人還是廚房小白?到底是什么群體在買預制菜?
我個人偏向于,C端預制菜并不是偽需求,只是國內預制菜行業剛剛發展,產品和市場教育做得還不夠好。因為目標客群也嘗試過了,但復購沒起來,和開頭舌尖英雄加盟商爆料的一致。
不管是小白還是會做飯的人都會買預制菜,只是偏好不同,廚房小白愿意買簡單加熱型的預制菜,精通廚藝的用戶則愿意買一些硬菜、好的食材。
那目標客群到底是寶媽、年輕人還是老人?其實目標客群就是一群想做飯省事的人,和年齡、社會身份沒有太大關系。他們當下對預制菜核心訴求就是要新鮮可口衛生健康。翻看小紅書,其實有不少年輕人在嘗試各種平臺上的各種預制菜,但他們很難找到滿意的,這常常讓這些年輕預制菜用戶煩惱。
預制菜是食品工業化的必經之路,也是城市化發展的必然,但現階段國內預制菜的熱度起來了,后續的產品還沒跟上,預制菜還有很多問題要克服。當人們提到國內預制菜,能共同想起一兩個大眾安心信賴的品牌時,國內預制菜可能才可能走入尋常百姓家,成為堂食、外賣、做飯之外的又一種生活方式。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