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倉儲物流服務商元倉海外倉完成天使輪融資
36氪出海獲悉,東南亞跨境物流倉儲服務商元倉海外倉于近日宣布完成天使輪融資,本輪融資由險峰資本投資,山與資本擔任獨家財務顧問。據了解,本輪融資資金將用于倉儲物流建設、系統研發、銷售及公司運營。
元倉海外倉成立于2022年,總部位于深圳,核心團隊為上市公司有棵樹科技集團前物流倉儲、 供應鏈、研發和財務業務線總負責人。據了解,元倉海外倉主要針對出海東南亞的線上賣家提供一體化倉儲物流服務和退換貨及售后維修等增值服務,公司已在東南亞五國落地自營倉庫,自主研發有 OMS、WMS、TMS 系統,并已完成與 Shopee、Lazada、TikTok 等東南亞主流電商平臺的對接。公司業務實際運營以來,已實現單月收入環比超過100%增長。
當下,東南亞跨境電商正在爆發式增長,2021年東南亞電商市場規模總計1200億美元且保持高速增長態勢,據 IMF Data Mapper 統計,2022年全球電商規模增長國家 Top10 中有5個是東南亞國家,其電商年增速均在20%左右。
東盟在2021年成為了中國進出口貿易規模最大、增速最快的貿易伙伴,伴隨著 RCEP 生效,中國與東盟各國的貿易也更加頻繁。中國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中國對東盟進出口同比增長14%。同期,中國與 RCEP 其他14個成員國進出口同比增長7.5%。
雖然東南亞電商增速迅猛,但由于行業發展時間較短,物流、倉儲、支付等基礎設施還處于早期建設階段,對于賣家而言,東南亞物流倉儲成本高昂,占總收入比約30%,且破損率、丟包率較高、物流信息滯后,極大影響了商品發貨執行和賣家運營周轉效率。
信息化程度層面,東南亞市場服務商發展也相對落后,從國內工廠至東南亞買家收貨的整個交易鏈路,各環節服務商割裂嚴重,賣家軟件、貨代軟件、倉儲物流之間數據不互通,市場缺乏數字化與物流一體化服務。因此,元倉選擇從海外倉儲環節切入,希望打造全鏈路倉儲物流+軟件服務平臺。
從東南亞倉儲服務商生態來看,目前市場上存在著商家自建倉、第三方海外倉、以 Shopee 和 Lazada 等為代表的平臺自營倉。“商家自營倉會面臨建倉成本高,單個公司訂單波動帶來的海外倉成本波動,倉儲管理專業性不夠,管理鏈條長、難度大,國家覆蓋有限等問題;而平臺自營倉則有一定的局限性,限制了賣家群體對于倉儲服務靈活性的需求。”公司創始人兼 CEO 龍良玉談到。
龍良玉認為,從長遠發展角度看,以專業服務為主的第三方海外倉未來可能會成為市場主流,而做好第三方海外倉是一個門檻很高的事情,對服務商在專業管理能力、極致化成本控制和服務質量、本地團隊和資源管理及獲客能力等方面要求較高。
基于東南亞倉儲物流發展現狀,元倉海外倉現階段的規劃為首先搭建起馬印菲越泰五國一級倉儲物流體系,建成倉庫數量20個、面積10萬平米、日處理訂單能力30萬單。
下一階段,公司介紹,元倉海外倉將繼續完善馬印菲越泰五國倉儲體系,覆蓋東南亞80%電商市場人口,建成倉庫200個、面積100萬平米、日處理訂單能力300萬單,將 WMS 系統對接至新興電商平臺和主流本土電商平臺。
據悉,公司現已開啟新一輪融資。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