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這么多雙十一,花過最值的錢你還記得嗎?
《自戀刑警》
來源/Vista氫商業
雙十一預售那天下班時,氫商業編輯嘴嘴從辦公椅瞬間彈射到電梯間,她說自己要戰勝平時長約一小時的“極端通勤”,趕在七點四十五前安心在家蹲守李佳琦直播間新優惠。
她說:“真的便宜!真的好值啊!”
有些東西,在下單時就能知道值不值,而也有消費項目,要在體驗、用過后才知道值在哪里。在雙十一預售、萬圣節游戲大促等等刺激人消費的活動到來之際,編輯部邀請讀者們展開一場頭腦風暴,盤點了那些自己花過最值和最不值的X元。
正所謂,錢沒有離開我們,只不過以一種或坑或值的方式,留在我們身邊。
不值
味道像稀釋狐臭的祖馬龍香水——1300元
有一次我在韓國轉機,在免稅店看到了一款祖馬龍的香水,叫“伯爵茶與小黃瓜”。我當時覺得——天吶,這名字好可愛啊!以前我買過一瓶叫“油桃花與蜂蜜”的祖馬龍香水,非常甜美好聞,于是我就覺得他們家可愛名字的香水都很好。“伯爵茶與小黃瓜”,嗯,一定非常清新。
然后發現——它跟清新一點關系都沒有!充滿了雄性氣息,估計只適合鐵血硬漢,感覺像稀釋了20倍的狐臭。
我就一直放在那了,到現在也不知道送給誰,也沒有賣掉。
幾柜子泡泡瑪特盲盒——1萬元
為之前的盲盒經濟和IP極其上頭,狂買盲盒。不僅追求刺激,還要貫徹到底。然后買了幾柜子非常貴還沒啥用的塑料小人,每天在家里釋放甲醛。
結合我經常出差的工作特質,他們每天在那擺著我也看不到……只能回家時去吸吸他們放出來的甲醛。
唯一的作用可能就是幫我認清了我是個非酋的事實吧。
炒期貨虧的錢——500萬元
前年有一陣煤炭短缺,價格瘋漲,當時我選擇了做空煤炭,結果煤炭一兩周時間內價格翻倍。
后來我做空棕櫚油,又受俄烏局勢影響,石油價格帶動棕櫚油價格瘋漲。
總之,我炒期貨前后累計虧損了接近500萬。
最后變成澡卡的健身卡——3000元
念大學時曾高估自己對體育的熱情和毅力,在學校的健身房給自己辦了張幾千塊的健身卡。自認為只要花了錢,就肯定會有無窮的動力每天去健身,還可以使用一下種種不知道干嘛用的大型器材。
結果,我只用它干了一件事,就是去健身房洗澡(時間比宿舍稍微靈活一點)。健身卡用成了澡卡,再最后,直接都不用了。
這輩子看過的最爛的話劇——1000元
2019年烏鎮戲劇節,熱愛舞臺劇的我買了兩張戲票跟朋友一起去看,話劇名叫《人類簡史》。
那可能是現場觀劇四五百場的我,這輩子看過的最爛的戲。
所有演員不僅都是業余的,而且完全沒有表演意識,大概率根本沒有排練過。三四十個造型奇形怪狀、一看就不知表演為何物的“演員”挨個走上臺,用奪舍的神態拿大白話講自己童年崇拜的偶像,然后放一張偶像的照片,然后模仿偶像擺出一個pose,定格。比如崇拜喬丹的,就會定格成一個奇怪的投籃姿勢。
最后,臺上大概定格了幾十個造型奇異的人。接著,他們開始……群魔亂舞。
我就看著這幫人毫無章法地馴化肢體,懷著“它一定是要告訴我什么深刻東西!”的絕望信念,又看了半小時他們的……群魔亂舞。
怎么說呢……搞藝術還是不要試圖以其昏昏,使人昭昭。還不如樓下廣場舞好看。
值
帶貓打疫苗——800元
很奇怪,即使是社恐人,養貓了之后也很想找個機會曬貓。而在帶貓去打疫苗的時候,我無意間找到了曬貓最佳場景——離家1KM的那家寵物醫院。
首先,寵物醫院旁邊有個小公園,我抱貓過去的時候總有小孩跟著我,好奇貓長啥樣。其次,進入寵物醫院,總有護士和其他候診的寵物家長夸我的貓漂亮乖巧。
嘴角瘋狂上揚間,忍不住在打完疫苗后,又抱著貓過去做了幾次體格檢查。算是提前感受了一番想要曬娃的心理。
《青春變形記》
每一張電影票——?元
每一張電影票,對我來說都很值!
我非常喜歡電影院的氛圍,周末和朋友去看,工作日晚上就自己拎著瓶礦泉水去看。遇到爛片也不要緊,就當看了個笑話,照樣開開心心地從影院里出來。
據我發現,早上去和晚上9點后去最容易包場。雖說包場了我也不會大叫大鬧,但就是覺得人少更沉浸、更舒服。
可惜最近這個娛樂越來越“不值”了,疫情出不去是一方面,電影還越來越同質化,我新辦的那張電影會員卡大概是回不了本了。
《瑞克和莫蒂》
就職指導——1000元/小時
本科時上過求職指導課。就是想找工作時,可以去求職指導的平臺上找那家公司的員工,讓他們來給自己進行長約一小時的輔導。
價格不便宜,大多是800、1000這樣的,但他能以內行和用工需求的視角告訴你如何拿到offer。
那課帶給我的也不只是一次性的知識。學生時代的我開始意識到很多事情可以有捷徑,萬事多問問、多找內行帶帶,比自己悶頭干、閉著眼睛擔憂和內耗要好得多。
現在穿著的衣服——39元
花過最值的錢?那當然是我現在穿在身上的上衣,辣妹風、穿著舒適、色彩鮮亮,只要39塊。
要是你明天問我這個問題,我可能會說:
“我現在穿的短褲,19塊。”
價格低就是正義,當下愛穿,就是最值。
《一個購物狂的自白》
話劇的前排票——780元/張
我的家鄉很小,像音樂劇、話劇這樣的文化演出,去上海上大學后我才有機會和同學一起接觸。
當時買的都是最便宜的票,離舞臺很遠。一次因為搶不到便宜的票又很想去,買了780元的前排座位。
那次意外給我帶來了全新的體驗,演員臉上的光影、妝容、眼神離我那樣近,所有的情緒和注意力都在聲音傳來的一瞬間沉浸到了故事里。演出結束后,我和朋友在回家的地鐵上一路感嘆“太值了太值了”。
也是那次讓我決心要努力留在大城市,讓自己未來的生活常有這樣的沉浸感受。
《青春變形記》
請保潔阿姨——120元/3小時
離開學校租房工作后,發現加班頻次和家務累積成正比,而家務累積程度又和自己開始做家務的可能性成反比。
于是,在一個無法忍受環境,又有加班任務還沒干完的周末,我請了位保潔阿姨上門打掃衛生。
她把地面和桌面打掃得特別干凈,還不停地找活干“嘮叨”:“要不要幫你把衣柜歸置一下呀,要不要幫你把床用吸塵器吸一下呀,灰塵多了對人不好……”
我一方面感覺自己家太亂了有些羞愧,另一方面又覺得有些暖暖的——阿姨和我那處女座的媽媽一樣愛干凈、愛念叨。
說著“這樣就很好了!”讓阿姨結束勞動,我背靠門想著以后需得在家務上也花費些精力心思。
意識到舒服的生活和工作一樣,需要努力。
《我的事說來話長》
考研報課——4000元
考研的時候咬牙花了四千塊報課。上岸以后被考研機構請去給學弟學妹傳授考研經驗賺了幾萬塊。
學歷金錢兩豐收。
坐公交——2元
有天下班回到家,我和朋友兩個人百無聊賴。突然她提議我們一起出去隨便坐公交轉轉,沒什么事做的我也表示同意。最終我們每人花費2元,一起坐在22路公交車上,每人一只耳機聽歌,直到終點站。看窗外形形色色的路人,我浮躁的心也平靜了下來。
這2元治愈了當時處于低谷期的我,后來再也沒找到過那種感覺。
兩個大毛絨玩偶——9.9元
上周路過毛絨玩具店,門口貼著大大的——“廠家清倉”四個字。我的雙腳不受控制地走進去,挑了兩個可愛的大毛絨玩偶——一只白色大鵝、一只小熊。結賬時居然只要9.9元。現在這兩只玩偶擺在我家沙發上,每個來玩的朋友都要rua一rua。
9.9元,我買不了吃虧買不了上當,但能買兩個大毛絨玩偶!太值了,感覺自己血賺。以后廠家清倉這件事一定要叫上我。
帶父母二人做全套體檢——10000元
自從我媽媽退休后,一不舒服,她總是懷疑自己得了什么大病小病。為了讓她放心,也為了身體健康。三年前開始,每年我都要帶父母去做全套體檢,爸爸檢查需要4500元,媽媽檢查則需要5500元。
雖然這體檢費價格不菲,但看到兩個人都是健健康康的,我媽心情也好了。我就打心眼里覺得這一萬塊花的很值。
折疊床——99元
之前在公司午睡都是趴桌子上,又硬又睡不好。買了個抱枕枕著睡,還是很不舒服。后來花99買了個折疊床放在公司,大大提高了午睡的質量。
同事羨慕得眼睛都直了,迅速問我要了鏈接。
收到陌生人的快遞——0元
上班時我收到豐巢通知,我還在納悶昨天剛買的眼線筆這么快就送到了?下班興沖沖過去拿,掃碼開柜竟然是個大紙箱,帶著莫名其妙還有點小激動的心情把箱子搬到樓上(因為晚上燈光太暗,完全沒注意到收件人姓名不、是、我)。
興沖沖拆箱仿佛開了個盲盒。原來我和這位陌生收件人的手機號前三位和后四位都一樣,以至于快遞小哥陰差陽錯地把短信發給了我。
我打算周末空閑下來再聯系快遞處理,不過此時箱子已經打開,我仔細看了看里面是一個3-5歲兒童識字卡片、一袋來自新疆的大棗夾核桃、一個被裝在塑料袋里還帶著肥皂清香的毛絨玩具、還有幾件秋褲毛衣,大概能腦補出這位陌生收件人家中有個剛出生的孩子,這個來自東北的包裹或許來自老家的外公外婆,而且還把上次回家落下的玩具洗好了。
讓我想到之前看過一位紐約的作家自述過類似經歷,因為郵箱經常收到連鎖超市發給他陌生人的購物收據(可能也是地址烏龍),所以他有幸窺見一個陌生人的消費生活:今天對方購買了一個剃須刀和硅膠嬰兒磨牙玩具;第二天晚上對方購買了一瓶黑莓味葡萄酒;周末對方買了大堆零食有葡萄干、牛奶糖、士力架,好像看一部電影。
作家覺得疫情下減少了社交,但他竟然可以跟一個陌生人建立這樣奇妙的聯系。
我小心翼翼把東西封裝好,馬上聯系了快遞員。這個陌生收件人家的嬰兒應該很想念ta的毛絨玩具吧。
《貓之報恩》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