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消協點名寺庫:涉及投訴3343件,被立案調查
11月8日,據北京市消費者協會消息,由于大部分投訴沒有得到解決,有關部門已就奢侈品電商平臺寺庫涉嫌違法違規及損害消費者權益行為立案調查。
據悉,2022年1月至10月底,北京市消費者協會96315熱線登記涉及寺庫公司投訴3343件。主要問題是消費者購買服裝、箱包、首飾、化妝品等,商家拖延發貨且拖延退款。
另據北京商報報道,寺庫北京總部已徹底搬空,寺庫大廈已經在對外出租。
北京市消費者協會表示,雙11臨近,有關網絡消費方面的消費者投訴一直居高不下,投訴問題主要涉及部分商家單方面取消訂單、虛假宣傳、延遲發貨、拖延退款、退換貨困難以及消費欺詐等方面。
為引導廣大消費者科學理性消費,規避購物陷阱和消費風險,北京市消費者協會發布消費提示,提醒廣大消費者擦亮眼睛理性消費,在近期網購時注意以下幾點。
選擇誠信商家消費。消費者要擦亮眼睛,除了“貨比三家”之外,還應謹慎選擇口碑差,消費者反映問題多的商家,可通過查看商家信譽、評價等信息,盡量選擇信譽好、口碑佳、售后服務有保證的商家購物消費,切莫一味貪圖低價而忽視了商家的信譽和售后服務。
結合實際理性消費。“雙十一”期間各個商家推出各類促銷活動,但也有部分不法商家故意先抬高原價再打折,造成打折優惠幅度大的假象,或者通過設置復雜的促銷方式,誤導消費者。消費者要根據自己需求選購商品,不要被商家的所謂打折優惠所迷惑,不要輕信商家或直播帶貨主播的表面宣傳,盲目貪圖便宜而去購買自己不需要的東西,要理性選擇商品。
事先看清促銷規則。面對“滿抵、滿減、滿送”、秒殺搶購、定金預售等各種促銷活動,消費者應提前詳細了解活動規則,如積分或者優惠券,消費者應看清其使用條件、方法和期限等。
防止掉進支付陷阱。消費者要增強安全支付意識,辨清支付方式,注意防范支付風險,切勿輕信陌生人的付款要求、網頁鏈接或掃二維碼等。遇到可疑情況,及時與官網客服聯系核實,避免上當受騙。
保留憑證依法維權。消費者網購時要采取截屏、錄音等方法,保存好商品圖片、文字介紹、支付信息以及聊天記錄等信息,并及時向商家索要發票。一旦權益受到損害,要及時收集好證據,依法理性維權。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