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條第一股”首日破發,衛龍跌超10億
來源/不二研究
撰文/藝馨 豆乳拿鐵
圖源/衛龍官方旗艦店
12月15日,“辣條大王”衛龍美味全球控股有限公司(下稱“衛龍”,09985.HK)正式掛牌港交所,但上市首日即遭破發。
作為千禧一代撐起的童年“神話”,衛龍的上市之路卻波折重重,數次沖擊IPO之后,終于在今冬成功上市。
衛龍此次IPO發行價為10.56港元/股,募資凈額為8.99億港元。上市首日,衛龍的開盤價為10.20港元/股,較發行價下跌3.4%;截至12月15日港股收盤,衛龍報收10.02港元/股,對應市值235.6億港元(折合人民幣211.0億元),較發行價下跌5.11%,跌超10億。
衛龍是一家辣味休閑食品的企業,根據招股書披露,2021年,衛龍旗下兩個品類(即調味面制品和蔬菜制品)的年零售額超過10億元。
在招股書中,衛龍援引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稱:按2021年零售額計算,其在中國所有辣味休閑食品企業中排名第一,市場份額為6.2%。
「不二研究」據其招股書發現:今年上半年,衛龍營收22.61億元,同比減少1.84%;同期,其虧損2.61億元,虧損同比擴大27.06%。
從收入構成來看,衛龍2022上半年來自辣條的收入為13.41億元,當期營收占比59.3%,依然一家獨大;從營收渠道來看,其2022上半年來自線下的收入為20.21億元,當期營收占比89.4%,線上收入仍需補課。
去年10月的一篇舊文中,我們聚焦于衛龍的辣條腹地遭圍攻,但第二曲線尚未長成。零食新消費的風口之下,衛龍也面臨更多新的挑戰,“辣條第一股”能否向資本市場講好新故事?由此,「不二研究」更新了10月舊文的部分數據和圖表,以下Enjoy:去年5月,衛龍美味全球控股有限公司(下稱“衛龍”)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正式向“辣條第一股”發起沖擊。
截至12月15日收盤,零食上市公司良品鋪子(603719.SH)、洽洽食品(002557.SZ)和三只松鼠(300783.SZ)的市值分別為152.9億、261.9億和91.03億元。衛龍能否撐起這樣高的估值呢?
在零食新消費風口下,高利潤的辣條品類也吸引三只松鼠、良品鋪子等品牌入局,衛龍的辣條腹地遭遇圍攻,其傳統“五毛”辣條高端化已勢在必行。
辣條之外,衛龍在零食競爭的下半場才剛剛開始。
01
9成靠線下的辣條一哥
辣條誕生于意外,而衛龍開創了辣條行業。
1998年,洪水造成湖南平江傳統小吃醬干的原材料短缺,當地采用面粉替代生產,意外受到歡迎。1999年,來自湖南平江的劉衛平與兄弟劉福平一起,北上漯河開起了辣條小作坊。2001年,劉衛平成立平平食品廠;2003年,衛龍品牌正式誕生,并成功占領了孩子們的小賣部。
從廉價小吃走到IPO,衛龍花了十余年。為了擺脫負面評價,2004年衛龍就從歐洲采購自動生產線,并不斷從生產、宣發各角度“洗白”,終于使得辣條成為干凈衛生的零食品類。
在招股書中,衛龍表示:“我們開創了辣條行業”、“我們的產品陪伴了中國千禧一代人的成長”。
作為辣條一哥,對比零食上市公司,衛龍的營收規模并不算大;招股書顯示,2019-2022上半年,衛龍的營收分別為33.85億、41.20億、48.00億和22.61億,營收年復合增長率為19.1%。
在2022上半年,三只松鼠、洽洽、良品鋪子營收分別為41.14億、26.78億和48.95億元。
「不二研究」發現,衛龍的凈利潤和凈利潤率都很高:2019-2022上半年,其凈利潤分別為6.58億、8.19億、8.27億和-2.61億,凈利率分別為19.4%、19.9%、17.2%和11.5%。
對比“零食第一股”的年報數據,2022上半年,三只松鼠、洽洽、良品鋪子凈利潤分別為0.82億、3.51億和1.93億元,凈利率為2.00%、13.14%、3.99%,遠低于衛龍。
而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2021年中國休閑食品行業的凈利潤率約為10%。衛龍的盈利能力說明賣辣條確實“能賺錢”,高估值或與其高毛利率有關。
從毛利來看,招股書顯示衛龍2019-2022上半年分別實現毛利12.54億、15.66億、17.93億和8.62億,毛利率37.1%、38.0%、37.4%和38.1%。
衛龍的包裝成本也較低。包裝材料成本于2019-2022上半年分別為4.97億、5.58億、6.74億和2.91億,分別約占同期總收益的14.7%、13.5%、14.0%及12.9%。
與三只松鼠等品牌不同,衛龍十分依賴線下渠道。招股書披露,衛龍9成收入來自線下渠道,其中又以線下經銷商渠道為主。
2019-2022上半年,衛龍線下渠道收入分別為31.34億、37.39億和42.46億和20.21億,營收占比高達92.6%、90.7%、88.5%、89.4%。
截至2022年6月30日,衛龍擁有1830名線下經銷商,覆蓋零售終端網點超73.5萬個,其中7成分布在低線城市。
盡管衛龍也在線上持續發力:2019-2022上半年,線上收益分別為2.51億、3.82億、5.54億和2.39億,但營收占比僅為7.4%、9.3%、11.5%和10.6%。
相較于堅果、炒貨等品類,辣條因為成本低廉,因而擁有更高的加工附加值。這給予了衛龍遠高于同行的凈利率,但也暗藏危機:當眾多品牌爭相入局,衛龍憑什么繼續當“辣條一哥”?
當前,零食巨頭皆已完成線上布局,其在搶占高線城市的同時,借力電商物流網絡深入低線城市;而衛龍9成收入來自線下、且7成零售終端網點在低線城市,已然錯失發力線上的最佳時間,留給它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02
除了辣條還有什么?
盡管衛龍開創了辣條行業,但并不是辣條的唯一代表。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按2021年零售額統計, 衛龍在中國辣味休閑食品市場排名第一,但市場份額達6.2%;另一份中泰證券數據顯示,我國辣條行業產值在500-600億元,其中衛龍以10%的市場占有率位居首位。
由于辣條行業并不具備高門檻,潛力市場吸引到越來越多的入局者。在價格和口味方面,辣條品牌區分度并不強。
據「不二研究」不完全統計,三只松鼠、百草味、麻辣王子等品牌都有辣條產品;且不少地方品牌在不同區域“割據”,享有較高區域影響力,衛龍面臨不小的市場競爭。
門檻低也體現在較低的研發費用上。招股書數據顯示,2019-2022上半年,衛龍的研發投入分別為57.3萬、337.6萬549.7萬和693.4萬,僅占總收入的0.3%左右。
目前,辣條(調味面制品)仍然是衛龍最主要的營收來源,但占比正逐步縮減:2019-2022上半年,衛龍辣條的收入分別為24.75億、26.90億、29.18億和13.41億,占收入比重分別為73.1%、65.3%、60.8%和59.3%。
想要在資本市場獲取高估值,衛龍需要講出新故事;顯然,僅靠辣條“單腿走路”,并不能支撐其未來擴張。
歷經辣條粽子、自熱辣條火鍋等“黑暗料理”般創新;在辣條之外,衛龍還有什么?
招股書顯示,2021年衛龍年零售額過10億元的品類有兩個,年零售額過5億元的品類有4個。2019-2020年,新產品收入分別占當年總收入的36.0%和12.7%。
從營收貢獻來看,蔬菜制品占比正快速增加:2019-2022上半年,占比分別為19.6%、28.3%、34.7%和36.2%。
「不二研究」發現,目前,衛龍淘寶官方旗艦店中銷量top5中,有三個非辣條類產品:魔芋爽、溏心蛋和海帶結,其中魔芋爽和海帶結都屬于蔬菜制品。
在新消費風口下的,蔬菜制品等新品類的產品知名度,更多依賴于線上渠道。“零食第一股”三巨頭在新品類具有先發優勢,衛龍想要突圍并非易事。
此外,衛龍“辣條一哥”的定位,或與新品類并不完全適配:想要綁定“健康”標簽,說易行難。
在正式登陸資本市場前,衛龍需要新的資本故事,其正在從單一辣條產品的轉型、努力尋找第二增長曲線。某種程度而言,在辣條之外,第二增長曲線的成敗將決定其未來成長空間。
03
童年濾鏡下能否逆襲高端?
某種程度而言,衛龍的用戶忠誠度很大程度上源自“童年濾鏡”。
Z世代逐漸成長,經濟能力已能夠滿足當年“暢享辣條”的愿望,相應的也不僅僅滿足于小賣部品質。在低端面食品牌化后,衛龍的高端化勢在必行。
囿于平價零食的定位,衛龍辣條并沒有進行提價。「不二研究」發現,在電商平臺上,依舊可以以0.5元的均價買到衛龍的辣條產品。
2019-2022上半年,衛龍辣條產品均價分別為14.3元/KG、15.0元/KG、15.1元/KG和16.4元/KG,因原材料價格波動,辣條售價略有上漲。而銷量不減反增,同期,辣條銷量分別達到17.33萬噸、17.95萬噸、19.36萬噸和8.16萬噸。
可見,衛龍的消費者們價格敏感性并不太強。招股書顯示,衛龍超過95%的消費者處于35歲以下,55%的消費者處于25歲以下。
辣條或許還有提價空間;但在高價之外,高品質才是高端化的重要步驟。
2019年,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針對辣條(調味面制品)發布統一分類及添加劑使用標準,并要求企業改善產品配方,降低辣條中鹽、脂肪、糖含量,提升產品營養健康水平。
在辣條新國標的健康化浪潮下,衛龍在辣條細分市場積累的先發優勢,或與后來者逐漸縮小。
另一方面,起家于低檔調味面制品的傳統辣條,似乎很難卸下重調味的歷史包袱,傳統“五毛“辣條的天花板似乎隱約可見。
盡管衛龍擁有Z世代“童年濾鏡”這張王牌;但于2010后而言,衛龍在他們的童年中或許出場不多,且Z世代開始養生后,衛龍又將如何自處?在抵臨傳統“五毛”辣條行業天花板前,其亟需走通高端化道路。
▲圖源:衛龍官方旗艦店
童年濾鏡雖好,終有消磨殆盡的一天。衛龍想要伴隨一代人消費升級、實現品牌升級,前路殊為不易。
04
辣條不再"一招鮮"
辣條雖然是衛龍的營收支柱,卻遠非堅不可摧的護城河。
如今,衛龍或許面臨著比二十年前更為激烈的市場競爭。雖是陪伴Z世代成長的品牌,但低門檻的辣條早已不是“一招鮮”,各大零食品牌也紛紛發力辣條品類。
衛龍努力讓“五毛”辣條高端化,推出精品包裝、漲價售賣,但更貴的辣條,是否會變味呢?
衛龍試圖講述一個新故事:零食新消費風口下,擴充零食新品類,網紅零食似乎潛力無限。但與辣味的深度綁定,又使其在新品類的競爭中受限。
IPO只意味著新開始。一級市場與二級市場的估值邏輯不盡相同,若僅依靠越來越多競爭者的辣條、以及尚未長成的第二增長曲線,衛龍或許無法支撐600億的高估值。
本文部分參考資料:
1.《衛龍即將上市,它真的值700億嗎,5毛錢的辣條能否逆襲高端?》,AI財經社
2.《“辣條第一股”,衛龍有憂?》,靈獸
3.《巨頭圍攻辣條,衛龍血戰松鼠》,盒飯財經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