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品牌關閉內地所有門店
來源/新實體Mall
撰文/樊益寧
編輯/木魚
12月23日,JOYCE載思在公眾號發布消息,稱其上海恒隆廣場店將于2023年1月15日正式結束營業。同時,JOYCY載思也表示,目前該店所有商品正在以低至3折價格進行清倉處理。
據悉,上海恒隆廣場店是品牌內地的最后一家獨立門店,其正式閉店后,內地將僅剩北京金融街購物中心連卡佛內的 Joyce Trunk 專柜。
公開資料顯示,JOYCE于1970年在中國香港成立,并以創始人之一的馬郭志清的英文名命名。日常運營中,JOYCE主要通過旗下門店發售自營品牌以及Alexander McQueen、Alexander Wang、Balenciaga和DIOR等國際設計師和奢侈品牌的時裝、化妝品及配飾等。1986年,JOYCE推出全球首本買手店出品的時尚評論雜志《JOYCE》。
1990年,JOYCE在香港聯交所上市,是香港最早的買手店之一。同年,JOYCE率先提出“特殊生活方式零售”理念,推出包括JOYCE Beauty、JOYCE Living、JOYCE flower、JOYCE café等生活方式條線。
業績方面,JOYCE在2011年、2012年達到巔峰,分別實現凈利潤1.33億港元、1.51億港元。這主要得益于當時中國內地奢侈時尚市場完成了消費教育,且市場認知及國民消費力均趨于成熟。
事實上,彼時大部分國際時尚品牌并未進入中國市場,也沒有代理商,而JOYCE這類買手店在一定程度上擔任著,國內消費者與國際時尚品牌之間的中轉站角色。
但是這一商業模式并沒有風光很長時間,隨著國內電商行業的崛起,以及時尚潮流不斷加快的更新速度,消費者的購物習慣和喜好發生了巨大變化。
同時,隨著時尚品牌逐個收回代理權,JOYCE與不少品牌的經營也走到盡頭,其業績也開始出現下滑。自2015年以來,JOYCE的業績每況愈下,僅2016年上半年、2017上半年,JOYCE分別虧損1656.6萬港元、2808.8萬港元。
據JOYCE集團2019年發布的上半年財報,截至當年三季度,集團收入同比大跌18.4%至3.38億港元,凈虧損則擴大1.26倍至5492.4萬港元。值得關注的是,2019年已是JOYCE集團連續第四年虧損,其4年累計虧損近2億港元。
2019年12月,JOYCE集團大股東吳光正宣布將JOYCE進行私有化。2020年3月23日,JOYCE通過私有化議案,并與同年4月27日正式退市。其后,JOYCE也曾在2020年推出線上渠道,但本土買手店新興品牌的興起依然在不斷擠壓JOYCE這類傳統買手店的市場空間。
JOYCE的衰敗,是彼時國內買手店行業發展的一個縮影。2017年,巴黎明星買手店Colette宣布關閉門店后,就曾引得行業一片震動,同年,意大利知名買手店10 Corso Como也關閉了北京SKP門店。
至于關閉上海恒隆廣場店,只不過代表著JOYCE在中國市場的最終落幕。而且不止該店,據壹覽商業不完全統計,2022年,實體零售多個業態中有至少7000家實體店宣布關閉,不乏大潤發、沃爾瑪、海底撈、安踏、美寶蓮等知名品牌旗下門店。
在壹覽商業看來,疫情對實體零售的打擊,確是不爭的事實,但本質來講,每家品牌門店的關閉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有部分品牌、企業本身就處于衰退之中,疫情只不過是推波助瀾而已,JOYCE上海恒隆廣場店就是如此。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