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回答2023,快手如何恢復增長?
來源/節點財經
作者/四海
2022全國高考Ⅰ卷作文試題的題干出現了圍棋術語“本手”,不了解圍棋的人不解其意。圍棋世界冠軍柯潔在第一時間給出了解讀:“本手”字面意思為本分的一手,常常形容在棋局當下選擇中庸的一手,介于不壞和好之間,但中庸并不等同于“平庸”。
回望快手2022年的業務發展,恰好可以用“本手”來形容。
過去一年里,快手的國內業務實現了連續盈利。而國內業務盈利的背后,得益于投入上的“有所為有所不為”,以及業務的加速內循環。前者是互聯網行業2022年的共同主題,后者則是快手的選擇。
2023年,快手的業務會走向何方呢?
內循環是好選擇嗎?
長期以來,快手都是中國互聯網行業中最特別的存在,它擁有較高的老鐵含量,以及雙CEO的管理結構。
一年多前,雙CEO結構變為常規的結構,程一笑出任快手唯一的CEO。目前,程一笑繼續治理快手,而宿華也有了自己的新方向,他于1月18日減持逾5471萬股快手B類股票,用于慈善公益捐贈、前沿科技探索以及基礎設施投資等領域。
在接手快手一年來,程一笑在業務上重新定調,突出了內循環的地位。說到內循環,就要說一些快手的業務模式。
快手的商業模式與其他內容平臺相同,先通過投入聚攏內容,然后吸引用戶和流量并變現,再用收入繼續投入,如此循環往復。快手選擇了廣告和直播作為平臺的商業化出口,其中廣告業務越來越重要。
一方面,廣告業務在總收入中的占比已在2021年超過了50%,2022年前三季度也維持在50%左右,是快手的第一大收入來源;另一方面,快手的明星業務電商業務的收入屬性也屬于廣告,“廣告”是快手的命門。
目前,快手將廣告收入分為外循環廣告和內循環廣告兩部分。外循環廣告指的是外部商家的流量廣告費,內循環廣告則是快手生態內的商家、主播的流量廣告費,以及電商的交易傭金。
快手會這樣做的原因,與平臺的歷史“包袱”有關。
在2020年之前,快手的第一大收入是直播業務,該業務根植于老鐵文化之中。但從2020下半年開始,直播業務的營收就開始負增長,快手轉頭把廣告業務作為新的增長點。快手用了約一年的時間,讓廣告業務(財報中的口徑為線上營銷服務)取代了直播業務的位置,并且在2021年實現了95.22%的同比高增長。這個表現與廣告行業的整體趨勢是一致的,2021年,中國廣告營銷推廣費用還能同比上漲了25%。
在廣告業務的推動下,快手的總收入規模在2021年創下了新高,同比增長規模約等于一個2019年,2022年前三季度的規模接近700億元。
但是,快手的廣告業務還是沒能擺脫外部環境的影響。在2022年一季度至三季度,快手的廣告業務增速一直在下降,從一季度的30%+降至三季度的不足10%。
程一笑在三季度時曾解釋稱,進入下半年后,整體廣告市場的恢復情況相對較弱。根據第三方機構的預計,2022年全年線上廣告大盤增速會在中個位數左右,這也反映在了快手三季度線上營銷服務收入同比增速放緩上面。
在2022年三季度,快手費用中占比最大的銷售支出的規模大幅收縮,同比下降17% 降至 91 億元,低于公司指引和市場預期的近100億元。在前三季度,快手的銷售支出為272億元,假設四季度銷售開支的水平與前三個季度相近,那快手2022年的總銷售支出水平將大幅低于2021年的442億元。
不過,快手的用戶增長卻遇到了問題。同比角度看,快手的用戶規模還在高速增長,但如果看環比,則在下滑。
在2022年一季度,快手的平均月活用戶為5.979億,平均日活用戶為3.46億,應用直播平均月付費用戶為5650萬,每位日活用戶日均使用時長128.1分鐘。
到了二季度,除了平均日活用戶小幅增長至3.47億外,月活躍用戶和應用直播平均月付費用戶規模、每位日活用戶日均使用時長都在下滑。
此消彼長之間,內循環幫助快手止住了血,但用戶增長也失速了。
“土味”的后勁影響有多大?
在快手近12年的發展歷史上,它至少有兩次改變了自身的基因,內容調性變化只是其中之一。比這更早的是產品形態的轉變,快手最初是一款GIF工具,后又變為短視頻(初期是GIF+音樂,后來才變成短視頻)。
這兩次改變,影響了快手的商業化基礎。
上面提到過,在廣告業務成為快手的第一大業務之前,這個位置屬于直播業務,而快手會選擇直播業務且能做好直播業務,與平臺的內容調性和產品形態的變化有關。
2014年夏天,天佑通過一首《女人們你們聽好了》在快手上爆火,其賬號在短時間內漲粉四十萬,這吸引了YY平臺上的主播們的注意。
2015年初,大批YY主播進駐快手。他們和天佑將“喊麥-罵架-PK”、制造對立等套路移植到了快手中。此后,快手的日活用了兩三個月就突破千萬,而快手的畫風也逐漸土味化。
2015年前后,千播大戰打響,快手從2014年的“快手V4.09”版本開始向短視頻轉型,提前布局短視頻讓快手多了一個反哺直播業務發展的工具。相比于YY等直播平臺,快手的短視頻形態為主播與粉絲提供了新的互動形式,對主播來說,他們有了新的鞏固粉絲基礎的手段,快手的吸引力自然更高一些。
招股書顯示,直播業務在快手總收入中的占比在不斷降低的情況下,依然高達68.5%(2020年上半年)。沒有這兩次變軌,就沒有快手的神話。
在此之后發展的電商業務,由于生長在短視頻的土壤中,不得不面對特殊挑戰。
廣義上的電商可分為一類電商和二類電商。淘寶、京東屬于一類電商,它們的用戶有比較明確的目標產品后才會去平臺購買;二類電商的用戶沒有明確的購買需求,平臺需要依靠內容或社交驅動用戶產生需求并完成購買,快手就屬于這一種。
經過對比可知,短視頻平臺做電商業務,需要讓用戶多轉一個彎,即先讓用戶意識到短視頻平臺也可以買貨,而淘寶不需要。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快手和抖音選擇了相似的策略。一方面構建電商消費場景,在用戶心中建立消費心智,另一方面是補足供應鏈短板,這兩點對應了電商三大核心中的貨和場。
2021年,快手將“信任”作為電商業務的主打標簽,并提出“三個大搞”:大搞信任電商、大搞品牌、大搞服務商,前兩個針對的都是“貨”。自2022年3月1日起,快手又斷了來自淘寶聯盟和京東聯盟的商品外鏈。
另一個挑戰是,快手的“土味”視頻讓其用戶群限定在五環外,由于經濟發展水平、收入的差距,導致快手電商業務的單價偏低。據快手電商負責人笑古表示,快手電商的客單價在 50-60 塊,抖音在 90 塊,淘寶天貓在 120、150 塊,京東是 200 塊。
反饋到GMV上,快手電商的規模小于抖音電商。2022年,快手電商的口徑GMV目標約為9000億元。據《晚點財經》報道,抖音電商2022年的GMV非常接近既定目標之一的1.5萬億元。
走向閉環,快手能找回增長嗎?
短視頻平臺近兩年有一個共同的發展背景,那就是走向閉環。
短視頻平臺的主要收入都來自廣告。快手的收入超過50%來自廣告業務,據網易科技和晚點Latepost報道,2019年字節跳動實現總收入1300-1400億元,其中商業產品廣告收入達到1200-1300億元。
更進一步講,短視頻平臺的廣告收入來源分為買量和電商兩類,前者滿足了平臺內外的商家、主播的買量需求,后者的邏輯與一類電商相似。
抖音的電商業務在貨源上,也經歷了從引入一類電商到切斷外鏈的過程。其次,抖音電商在2021年明確了“興趣電商”的定位后,就上線了為平臺內商家解決廣告營銷需求的巨量千川平臺。
以此為契機,一些抖音的廣告代理商以及MCN也順勢轉型成為巨量千川的客戶。這兩點措施形成了抖音的商業閉環配套基礎設施。
快手的內循環和抖音的閉環得到了相似的答案:在廣告行業不景氣的情況下實現逆勢增長。
2022年一季度,阿里廣告收入僅增長0.31%、百度的廣告收入同比下降 4%、騰訊互聯網廣告收入下滑近兩成。據晚點LatePost報道,抖音廣告同期的收入同比增長超10%,其中超過35%來自巨量千川,而快手同期的廣告收入同比增長了32.74%。
可以說,快手的商業化走向與抖音不謀而合,這正是將“內循環”稱為“本手”的原因,這是個中庸卻不平庸的選擇。
在2023年,快手將沿著這條路走下去。
最近,快手宣布將于今年2月終止運營旗下的資訊平臺快看點。快看點是快手在2019年上線的新業務,當時快手采用了常見的“網賺”模式。至此,快手在內容形態上,與字節跳動基本看齊(快手在長視頻領域一直沒有大動作)。
近年來,快手還上線了其他產品,包括一甜相機、快看點、豆田等,還收購了二次元社區AcFun,但這些產品連同快手的海外業務一樣,都沒能帶來太多驚喜。
與此相比,內循環帶來的驚喜是任何人都無法忽視的,快手沒有理由不沿著這條路走下去。
不過,快手找到了對策,但還是需要站在全局的角度去思考業務的未來,短視頻行業抖快分而治之的格局已經出現了裂痕。
在1月10日舉行的微信公開課PRO上,微信公開了視頻號的部分數據,分別是視頻號用戶的使用時長超過朋友圈 80%,視頻創作者活躍度提升 100%,推薦播放量增長了 400%。它們從用戶、創作者以及推薦算法三個維度,展示了視頻號的肌肉。
第三方數據也能證明這一點。據QM2022年6月數據顯示,視頻號的MAU已經達到8.13億,而快手二季度的平均MAU為5.86億,抖音2021年三季度的MAU為6.34億。僅從這一點上看,微信用戶正在養成使用視頻號的習慣,快手也丟掉了第二大短視頻平臺的位置。
因此,業務走向閉環有助于業績增長,但如何換回用戶,讓用戶重回增長,才是更重要的事。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