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箱包”新秀麗的煩惱
來源/時代財經APP
撰文/周嘉寶
國際箱包巨頭新秀麗(01910.HK)被曝或赴美國二次上市。
近日,香港《信報》報道,摩根士丹利在報告中引述新秀麗管理層人士消息,該公司計劃于今年中進行第二上市,但目前暫未知其中細節。
早在去年8月,彭博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新秀麗希望擴大投資者基礎,正在探索在美國二次上市的可能性。但彼時新秀麗CEO Kyle Francis Gendreau在接受彭博電視訪問時回應,目前集團沒有二次上市計劃,但會進行持續評估。他還透露,新秀麗集團的投資者基礎廣泛,歐美投資者占比超過一半。
1月11日,時代財經就二次上市消息,向新秀麗投資者關系部門發送郵件,截至發稿未獲回復。
01
新秀麗二次上市猜想
市場觀點普遍認為,港股表現低迷和流動性等問題,是不少在港上市的企業考慮轉赴其他市場掛牌的原因。浙商國際在研報中表示,港股市場當下仍面臨著基本面、資金面、政策面和情緒面難以形成合力等問題,尤其是關鍵的基本面預期仍在走弱。
過去一年,港股市場表現不及預期。Wind數據顯示,2023年全年,恒生指數累跌13.82%,恒生科技指數累跌8.83%。
盡管新秀麗方面暫未對第二上市事宜予以回應,但業內人士認為,若新秀麗選擇第二上市,也符合市場需求。
匯生國際資本有限公司CEO黃立沖對時代財經指出,在美聯儲加息和美元升值的背景下,企業選擇美國資本市場非常合理。股票作為一種資產類別受投資者偏好影響,當美聯儲加息時,美元利率會提高,持有美元的投資者將獲得更高的回報,從而吸引更多資本流入美元資產市場。
“新秀麗作為一家國際企業,以美元和歐元資產為主,而香港現在趨向成為人民幣資產為主的資產投資市場。”黃立沖表示,“新秀麗想推動市值上漲,就需要找一個資產類別符合公司基礎投資群體的市場。”
在國際市場上,隨著全球旅游市場回暖,多家機構對于新秀麗的行業龍頭地位以及成長性較為認可。
去年11月,新秀麗發布的2023年前三季度業績略高于市場預期。瑞銀、摩根士丹利、匯豐、麥格里等機構紛紛上調目標價,其中麥格里上調新秀麗目標價至46.5港元/股。
不過,市場對此反應平平。
2023年前三季度發布至今,新秀麗股價最高為26.2港元/股。Wind顯示,截至1月12日,新秀麗報23.70港元/股,今年股價已跌7.96%,總市值為344億港元。
02
主品牌在中國的市占率被LV反超
新秀麗于1910年創立于美國科羅拉多州,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大力布局亞洲市場,先后在印度、韓國等地成立合營公司。1997年,該公司于中國內地成立合營公司,2011年在港交所上市。
中國是新秀麗的重要市場,這也被視為新秀麗選擇赴港上市的重要原因。2012年,新秀麗中國市場銷售凈額達1.78億美元,僅次于該公司大本營美國市場。
不過,隨著中國市場日漸成熟,消費環境復雜多變,新秀麗的高增長速度沒有得以延續。財報顯示,2014年至2019年,新秀麗中國區域銷售凈額從2.27億美元增至3.06億美元,增速卻從18.4%下降至1.2%。
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響,新秀麗面臨前所未有的業績壓力。這一年,新秀麗的全年銷售凈額同比下降57.8%至15.37億美元,凈虧損12.78億美元,中國市場的銷售凈額降至1.67億美元。隨后兩年,新秀麗中國市場凈銷售額分別為2.28億美元和1.67億美元。
到2023年,新秀麗在中國市場雖迎來恢復,但增速表現仍落后于印度等市場。2023年前九個月,新秀麗在中國的凈銷售額相較于2022年同期增加76.5%,較2019年同期增加2%。可供對比的是,2023年前9月,該公司印度市場的凈銷售額較2019年同期增長47.9%。
不僅如此,新秀麗旗下品牌在中國的市占率也受到挑戰。
Euromonitor數據顯示,2017年-2022年,新秀麗集團主品牌Samsonite在中國箱包市場的市占率從4.9%下滑至3.7%。在2020年-2022年,Samsonite在中國市占率被奢侈品牌Louis Vuitton反超,痛失冠軍寶座。而新秀麗旗下另一品牌American Tourister在該市場的市占率亦從2.8%下滑至2.2%。
海通證券研報顯示,新秀麗在美國市場銷售占比從2012年的26.5%提升至2022年的36.8%,而中國市場銷售占比從10.0%減少至5.8%。2012年至2022年,新秀麗中國市場銷售凈額復合年增長率為-0.7%,而美國市場銷售凈額復合年增長率為8.5%、印度市場銷售凈額復合年增長率則為7.9%。
報告亦指出,伴隨印度消費升級進程,該地區或成為亞洲增長新動能。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新秀麗多元化和高端化布局的重要一子,其2016年收購的高端商務旅行箱品牌Tumi的市占率也有所下降。海通證券研報顯示,Tumi在全球的市占率從2016年的1.3%提升至2022年的1.8%,但在中國市場,Tumi 2022年的市占率僅0.2%,2013年市占率為0.3%。可以對比的是,2022年Tumi在美國的市占率為4.0%,在日本的市占率則為1.5%。
黃立沖亦對時代財經指出,新秀麗通過提升產品與服務創新、渠道變革、銷售策略等調整動作,業績得以從疫情壓力中迅速恢復,但這更多受益于歐美等其他市場的增長。隨著新秀麗中國市場面臨增長瓶頸,其試圖加大其他國際市場投入。業務板塊的調整,或也成為新秀麗與謀求美國二次上市的原因之一。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