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電商逆境,分銷究竟是福是禍?
來源/聯(lián)商專欄
撰文/瀝金
隨著人們對品質生活需求的不斷提高,消費者咖啡心智逐漸養(yǎng)成。
咖啡品牌8.8、9.9一杯打得火熱,咖啡聯(lián)名層出不窮,線下咖啡品牌精心策劃,持續(xù)搶占消費者視線。
電商平臺作為品牌建設和推廣的重要渠道之一,是咖啡從業(yè)者的必爭之地。那電商咖啡大類市場狀況是怎樣的?市場格局與線下相似嗎?品牌又該怎樣突出重圍?
為厘清電商咖啡大類銷售的現(xiàn)狀與未來發(fā)展,瀝金特邀數(shù)里話主理人王簀錫以淘系平臺咖啡大類為例,選取近三年的銷售情況進行了對比分析,深入剖析電商咖啡行業(yè)的情況,以下是結論總覽:
1. 基本盤:淘系咖啡大類2022年與2021年銷售水平相仿,但2023年大幅下跌,營業(yè)額縮減逾20%;近三年間淘系平臺中國咖啡大類在9月的銷售數(shù)據(jù)中,損失的銷售額幾乎都來自平臺經營者。
2. 渠道變化:天貓超市生存環(huán)境急劇惡化,份額被淘寶侵占;影響力較小的發(fā)展中品牌生存空間正持續(xù)遭受擠壓;大牌占據(jù)七成以上的市場份額;各渠道中,淘寶正受到重視,而受眾較小的特色商品和大品牌低價竄貨可能進一步受到市場青睞。
3. 品牌渠道配置:雀巢、星巴克的官方渠道份額變化不大;隅田川面對業(yè)績壓力采取了集中型策略,減少官方渠道間的價格競爭并緩慢打開經銷商渠道;麥斯威爾長期依賴分銷,可能導致品牌在毛利上缺乏調整空間;illy減少了天貓超市的份額,短期內對品牌影響較��;AGF短期內的分銷水平超過麥斯威爾,品牌內部追求增長的動力可能很強勁。
4. 點評:品牌避免過度分銷落入功能化陷阱,造成不可逆的品牌價值損傷;也需正視衰退帶來的銷售減損,這是任何企業(yè)都無法避免的,品牌應建立合理的分銷預期和措施,并接納恰當?shù)臉I(yè)務半徑收縮。
5. 分析維度:本次分析范圍覆蓋淘系平臺(天貓、淘寶、天貓國際、天貓超市),涉及咖啡大類大部分消耗品,濾紙、咖啡機等部分耗材和沖泡器材不在討論范圍。
淘系咖啡銷售額下滑超20%
損失來自平臺經營者
首先,從宏觀層面來看看淘系咖啡大類的基本銷售情況。
可以將淘系平臺內咖啡的經營主體可以分為三類:個人經營者,分布在淘寶、全球購中;平臺經營者,分布在天貓超市、天貓國際自營店中;企業(yè)經營者,多數(shù)為品牌,分布在天貓、天貓國際中。
淘系平臺咖啡大類銷售額情況
對比近三年間淘系平臺中國咖啡大類在9月的銷售數(shù)據(jù),可以看到銷售額在2021年至2022年降幅較小,損失的銷售額幾乎都來自平臺經營者。
但到了2023年,平臺經營者銷售額大幅下降近50%,企業(yè)經營者跌幅約為30%,個人經營者損失相對較小,僅約8%。各經營主體銷售額的下滑導致咖啡大類2023年整體銷售額下滑超20%。
從渠道配置看品牌業(yè)績,大牌壟斷,同行受擠壓
接下來,主要聚焦天貓、天貓超市、淘寶三大渠道,從品牌渠道配置的視角入手,解析咖啡大類各品牌的渠道策略與經營結果。
首先可以明確的是,平臺內的渠道通常不是孤立存在,而是以渠道組合的形式出現(xiàn)。因此,可以將淘系平臺中擁有不同渠道配置組合的品牌分成五大類,并界定其特點。
一是同時使用三個渠道的品牌,也是影響力最大的一類品牌,例如雀巢、星巴克。它們對待分銷寬容,多使用分銷渠道,如天貓超市和經銷商。
二是在天貓和淘寶銷售的品牌,具備較大影響力,例如辛鹿咖啡。出于某種原因未入駐天貓超市,而與眾多經銷商合作分銷。
三是專注官方渠道,即天貓、天貓超市的品牌,影響力中等,比如Costa咖世家�?赡苡捎诮涗N商的分銷范圍有限,市場尚未出現(xiàn)竄貨現(xiàn)象。
四是僅在天貓銷售的品牌,它們影響力相對較小,導致天貓超市和經銷商對其產品信息不足,所以處于強直營狀態(tài)。比如瑞幸咖啡,該品牌正嘗試拓展即溶咖啡市場,目前僅在天貓設有旗艦店。
最后是影響力最小的一類品牌,它們僅在淘寶銷售,主要通過代購和個體經銷商流通,可能是一些小眾海外品牌,或從線下起家的品牌。
品牌在淘系平臺銷售額分布對比
基于以上的分類界定和銷售額分布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影響力較小的發(fā)展中品牌,即僅在天貓有售,或同時經營天貓、天貓超市的品牌,它們的生存空間正持續(xù)遭受擠壓。
而影響力較大的成熟品牌,通常同時配置了三個渠道的品牌,它們對市場具有壟斷能力,占據(jù)了七成以上的市場份額。
從渠道方面看,淘寶正受到重視,而受眾較小的特色商品和大品牌低價竄貨可能進一步受到市場青睞。
窗口期消失,品牌如何進行渠道配置?
緊接著再來看品牌怎樣實施渠道配置才能收獲好業(yè)績?各渠道之間的份額又是如何流動的?渠道彼此之間是否存在競爭關系?
首先可以明確的是,當前淘系咖啡大類市場處于存量環(huán)境,因此只需要分析品牌不同渠道配置策略的占比變化情況,就可以構建渠道配置流動的可能性。
將2022年與2023年情況進行對比,能夠看到一部分影響力較弱的品牌,也就是僅經營天貓,或天貓和天貓超市的品牌,逐漸升級成為使用三個渠道的品牌。
另外,一部分品牌從天貓退出,它們極有可能是海外品牌,但其產品在淘寶仍有一定影響力;有部分品牌放棄了天貓超市;
個體創(chuàng)業(yè)者的活躍推動淘寶市場提供更多差異化產品,進而實現(xiàn)銷售額的增長;更多品牌通過與經銷商合作這樣更靈活的分銷方式來尋找商業(yè)突破,這些商業(yè)行為使得市場中淘寶銷售業(yè)績顯著增長。
咖啡大類品牌不同渠道配置的數(shù)量對比
再來從市場供給的角度深入探析渠道份額的變化情況。
2021年至2023年期間,淘系市場咖啡品牌總量呈現(xiàn)上升趨勢。但在2023年,品牌增速明顯放緩,遠低于上一年同期;除僅開設天貓店和僅開設淘寶店的品牌數(shù)量減少,其他渠道配置策略的品牌數(shù)均有所增長。
近三年咖啡大類品牌淘系內渠道布局變化
再來通過�;鶊D展示的精細化渠道策略流動情況,結合各策略的銷售額表現(xiàn),進一步透析當前咖啡大類的市場情況。
2022年是淘系咖啡市場內卷元年,大部分品牌進入無利潤或負利潤階段;同時也是頭部市場格局穩(wěn)定的最后窗口年,短期來看,大影響力品牌鞏固了自身市場地位,甚至可能形成壟斷局面。
壟斷的對立面是一些受眾極小的特色產品,它們的機會窗口正在逐漸關閉,營業(yè)環(huán)境壓力倍增。
也有一小部分品選擇與經銷商合作,更靈活的分銷,導致了竄貨現(xiàn)象有所增加。天貓超市的生存環(huán)境在兩年間急劇惡化,份額被淘寶經銷商所侵占。
淘系是國內電商的一個縮影,通過咖啡大類在淘系的整體銷售來看,其現(xiàn)狀和未來是相當不理想的。
可預見的是,2024年市場將率先淘汰一批財務狀況不佳的發(fā)展中品牌;新創(chuàng)、缺乏品牌沉淀與根基的品牌也將面臨經營困境;而對于特色產品來說,消費者是否仍會為品味溢價買單的不確定性可能導致其生存環(huán)境急轉直下。
頭部品牌啟示錄:過度分銷不可取,接納縮減,直面代價
最后,再從咖啡市場的頭部品牌的渠道配置策略入手,探究頭部品牌的經營策略及結果,以期為品牌們在“逆境”中找到新方向。
當前咖啡大類市場品牌前六名為雀巢、星巴克、隅田川、麥斯威爾、AGF和illy。
從近三年(同比9月)情況來看,按照營業(yè)額變動情況可以將品牌劃為三大類,一是營業(yè)額加速下跌的品牌,有隅田川和麥斯威爾;二是營業(yè)額減速下跌的品牌,有雀巢和星巴克;最后是營業(yè)額保持原有水平的品牌,有AGF和illy。
為了更直觀地分析品牌的銷售水平,先將天貓銷售額視為品牌直營能力的體現(xiàn),天貓超市和淘寶銷售表現(xiàn)分別看作品牌的場內分銷能力、場外分銷能力。
頭部品牌銷售水平分析
先來看各渠道特點及主要消費人群。
一是天貓幾天貓超市,天貓擁有信用、體驗和一攬子承諾等品牌保證,主要吸引“價格容忍度高,風險容忍度低”的用戶,而天貓超市主要吸引“價格容忍度中,風險容忍度中”的客戶。
當價格誘惑足夠大時,能夠促使一些風險容忍度相對較低的天貓轉向天貓超市,二者是強價格競爭關系。
二是淘寶,其銷售主體大多是個人,缺乏品牌背書,產品價格較低。這意味著淘寶的消費群體對所購買商品的信用保證重視程度不高,或者愿意為價格承擔買到假貨的風險。因此淘寶主要吸引實用、價格敏感的消費者。
而咖啡幾乎沒有售后需求,意味著消費者一旦形成在淘寶購買某一品牌產品的習慣,就很難再選擇到官方渠道(天貓或天貓超市)購買。因此,淘寶分銷商與官方渠道之間是一種弱競爭關系。
再來看頭部品牌的渠道策略和銷售之間的關系,并預估品牌所付出的代價。
對于雀巢和星巴克這樣的大型集團來說,職業(yè)經理人通常采取相對保守的經營策略,這兩個品牌官方渠道份額變化不大,很可能延續(xù)了以往的銷售策略。為了對沖官方渠道的衰弱,他們加強了經銷商勢力,以保持品牌整體銷售額的穩(wěn)定。
而隅田川面對業(yè)績壓力采取了集中型策略。首先減少天貓超市的份額,以此減少自身官方渠道間的價格競爭,并緩慢打開經銷商渠道。由于分銷勢力相對較小,缺乏銷售緩沖帶,導致品牌業(yè)績受到更直接沖擊。
麥斯威爾長期依賴分銷,尤其是天貓超市,可能導致品牌在毛利上缺乏調整空間。為了維持整體業(yè)績只能尋求大量分銷,這種做法加速了品牌力消散,使得天貓的銷售嚴重疲軟,陷入功能化陷阱,進而導致銷售加速下滑。
illy減少了天貓超市的份額,為天貓留出更多生存空間,為了保證品牌整體規(guī)模,加速經銷商滲透,但短期內對品牌影響較��;AGF短期內的分銷水平甚至超過麥斯威爾,品牌內部追求增長的動力可能很強勁,但這種做法可能會步麥斯威爾的后塵。
從長期發(fā)展來看,隅田川和illy將有更可持續(xù)的發(fā)展。原因是當品牌面臨市場不可抗力導致銷量下滑時,許多經營者會嘗試逆周期操作來挽回局面。什么樣的逆周期操作能真正幫助企業(yè)度過周期還需要深思,但至少不是毫無限度地打開分銷閥門。
總結
過度分銷可以創(chuàng)造短期的繁榮,但超過一定限度,便會將品牌引入從‘品牌化’到‘功能化’的困境。一旦品牌完全功能化,便會陷入與白牌無異的純粹功效競爭,最終只能通過價格競爭,造成不可逆的價值損傷。
此外,也需正視衰退帶來的銷售減損,這是任何企業(yè)都無法避免的。消費作為末端行業(yè),幾乎無法帶來生產力的創(chuàng)新,就無法產生實質性的產品差異。因此,消費行業(yè)很難成為經濟增長的引擎。如果有企業(yè)逆勢增長,它要么是費用或代價驅動的短期現(xiàn)象,要么是吸收了競爭對手份額。
一家公司在市場中的浮沉不只取決于渠道策略。產品定位、市場競爭、品類剛性與否以及品牌的品類組合等共同決定品牌的市場表現(xiàn)。但這不妨礙建立合理的分銷預期和措施,并接納恰當?shù)臉I(yè)務半徑收縮。未來十年,采取什么競爭策略,如何進行成本優(yōu)化,將成為品牌的頭等大事。
發(fā)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