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于“9.9元”低價營銷的瑞幸,如何突圍?
來源/新博弈
作者/王瑾萱
一路狂飆的瑞幸已經問鼎了國內連鎖咖啡第一的寶座。
2月23日公布的財報顯示,2023年,瑞幸實現全年總凈收入249.032億元,同比增長87.3%,超過了同年星巴克中國市場227.543億元的總營收,成為當前國內營收規模最大的咖啡品牌。
圖片來源:瑞幸財報
亮眼的數據背后也有“負重前行”的隱憂。Q4的營業利潤率、凈利潤及自營門店銷售增速等多個指標出現滑坡,其中自營門店的營業利潤為6.9億元,門店層面的經營利潤率同比下跌了8.1%。
盡管有淡季、加大營銷費用投入等多種因素,但“9.9元”的低價策略更是利潤空間壓縮的重要原因。就在前不久,“瑞幸9.9元一杯活動縮水”沖上熱搜,起因是消費者發現“9.9元下單”由首頁彈出的顯眼形式悄悄隱藏到小程序專區,適用的品類也只剩下10種。
這僅僅是一個信號。盡管打著“讓高品質咖啡進入9.9元時代”的旗號,但對于追求經濟利益的品牌而言低價活動無疑只是手段,以低價實現市場規模擴張后再更改價格策略,尋求穩定的盈利。但沒有了“9.9元”的瑞幸,消費者還愿意買單嗎?
面對愈發內卷的咖啡行業和尚未成熟的市場格局,瑞幸如何從“9.9元”的低價營銷中突圍?
“9.9元”擊退庫迪、跑贏星巴克
瑞幸憑借性價比在現磨咖啡行業異軍突起,成為更多以打工人為代表的年輕群體的選擇。比起單杯35元以上的星巴克,瑞幸的超越,映射的是中國咖啡消費者群體的大眾化、年輕化趨勢,也是其市場定位的優勢所在。
而中國的咖啡市場也在持續擴張,據《2023中國城市咖啡發展報告》顯示,2022年中國咖啡產業規模為2007億元,2025年將增長至3693億元。尤其是在下沉市場,現磨咖啡需求仍有進一步的增長空間與市場潛力。
各大品牌為了搶占市場份額,都在不斷研發創新口感、提升品質和加大營銷投入。瑞幸憑什么占領連鎖咖啡品牌最大的市場規模?
2022年創辦的庫迪咖啡,一直是與瑞幸的老對手。有著與瑞幸相差不大的市場定位與消費群體,庫迪以低價策略吸引客流,靠聯營商在7個月內開店五千多家,一路狂飆占領市場。
為頂住庫迪追擊,瑞幸也開始進入了9.9元時代。2023年6月,瑞幸以慶祝全國門店數破萬的名頭,推出了每周9.9元的優惠活動。但慶祝萬店只是名頭,與庫迪搶奪市場才是目的。
除了價格戰,瑞幸還在不斷擴大門面規模,2023年凈增門店約8034家,Q4單季度凈增門店就有2975家,環比大增22.4%,截至2023年底,總門店數已經突破了16000家。為占據更大的增量市場,不僅僅在一二線城市加密布局,也打入下沉市場,在三四線城市乃至縣城也鋪開門店。“9.9元”的低價策略,與門店擴張帶來的便利性結合,的確大幅提升了整體銷量、進一步釋放出更廣闊用戶的咖啡消費需求。
而庫迪明顯擴張受阻,低價營銷極大壓縮了利潤空間,加盟商在社交媒體表示“毛利低、回本困難;運營團隊拉胯”,且存在供應鏈脫節、供貨不足和新品研發受眾窄等問題。
根據《2023上半年連鎖餐飲品牌門店發展趨勢藍皮書》,2023年上半年庫迪共有318家門店倒閉。依賴加盟商做大規模的策略難以為繼,與瑞幸貼身肉搏仍是差距明顯。
利潤壓縮與漲價窘境
擊退了庫迪的威脅,又出于低價壓縮利潤的壓力,瑞幸此次對9.9元品類的減少不僅是宣告價格戰的基本結束,也是實現長期穩定盈利和品牌價值升級的必要舉動。許多人認為,“9.9元時代”的終結是必然。
從品牌與投資方的角度,“9.9元”低價的使命已經基本完成。通過活動低價與門店擴張,為品牌早期打開市場、提高市場占有率。在完成品類滲透和品牌知名度提升后,再優化營收結構和提升品牌形象。低價只是一時戰術,而非長遠之計。
但瑞幸想從“9.9元”中脫身似乎并不容易。一方面,本作為營銷手段的“9.9元”低價策略,無形中成為了瑞幸成為一些消費者選擇的標簽。這部分被“9.9元”吸引的消費群體,很大一部分不是傳統的咖啡愛好者,不太注重口感與品質的差異,價格高低就能較為顯著影響消費選擇。
價格戰的成功,是否帶來了真正的用戶粘性和品牌認可度?在此次優惠券縮水的聲討中,許多人表示,“瑞幸只喝9塊9,超過就虧了”、“沒有9.9元那就去喝庫迪了”、“不會買超過9.9的瑞幸”。
可見低價策略并未形成足夠強的用戶粘性。低價營銷常態化下,許多人對瑞幸的心理價位降低到只有9.9元,對于更高價位必然難以欣然接受,但利潤的壓縮與市場擔憂讓瑞幸陷入窘境。在品牌價值上,需要探索價格之外的新的突破與市場認可。
不打低價,瑞幸競爭力何在?
其實瑞幸的“9.9元”策略與門店擴張,并非單純的價格競爭。背后有著完善的標準化供應鏈、產品研發創新和運營管理能力的支撐,這些才是品牌應對競爭壓力、實現持續增長的內生動力。
2023年初,瑞幸開啟了“全球尋豆計劃”,到全球優質咖啡原產地尋找高品質咖啡豆,并經過SCA杯測風味后聯系咖啡莊園進行定制化種植。建立了完整的原材料采購、加工與配送體系,向供應鏈上游延伸。其次,持續穩定的新品研發使得消費者有更多樣化的選擇,也經常出現爆款,比如去年爆火的醬香拿鐵,首日銷售額就突破1億元。
靠聯名IP提升產品附加值也是瑞幸打開市場的一大方式。先有醬香拿鐵與茅臺聯名、后又推出與貓和老鼠聯名的馬斯卡彭生酪拿鐵,再到現在與《紅樓夢》舞劇的聯名......社交平臺上的打卡熱潮也在助推更高的產品熱度。
在用戶畫像上,瑞幸的價格與產品風格都錨定的是年輕的大眾消費群體,無論是口感創新還是聯名IP,都有著年輕化、大眾化的特點。星巴克以第三空間的氛圍與格調構建起護城河,而瑞幸的定位就是滿足更多人日常化的消費需求。
在競爭激烈的茶飲市場,瑞幸也想分得一杯羹。許多奶咖產品完全沖淡了咖啡的酸苦口感,種類豐富的新品很多也更接近于奶茶的飲品類型,更貼合大眾的口味習慣,這也進一步擴大了它的受眾面。
精準錨定消費群體的需求,加之持續的研發創新與爆款活動的營銷投入,實現更有競爭力的品牌價值,才是瑞幸在低價帶來的利潤壓縮中突圍的關鍵。
“9.9元”會徹底消失嗎?瑞幸“卷贏”連鎖咖啡行業,靠的是性價比。但無論是盈利能力的持續增長,還是咖啡市場對于品質需求的提升,都不能困于低價營銷。想要撕掉“9.9元”標簽的瑞幸,需要的是更有韌性的綜合實力,積累起更強大的用戶粘性與品牌競爭力。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