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華30年的日系百貨,大陸只剩最后1家
出品/聯商網
撰文/李瑟
日系百貨伊勢丹在中國大陸市場將關閉三家門店。
3月25日,上海梅龍鎮伊勢丹百貨發布閉店公告,宣布將于6月30日終止營業,這也是伊勢丹在上海的最后一家門店,隨著梅龍鎮項目關閉,伊勢丹將徹底退出上海市場。
在此之前的3月14日,天津伊勢丹宣布門店將于4月14日關閉;
1月31日,天津濱海新區伊勢丹宣布將于4月27日終止營業。
伴隨著三家門店關閉,伊勢丹在中國大陸市場僅剩天津仁恒伊勢丹1家門店,這是仁恒置地與伊勢丹在2021年聯合打造的商業項目,開業尚不足3年。
01
水土不服 自救無果
梅龍鎮伊勢丹在閉店公告中指出,閉店是由于租約到期,不過外界依然認為是盈利問題導致關店。
據上海梅龍鎮伊勢丹的運營公司數據,其在2023年3月至11月的營業利潤虧損3.76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800萬元,較去年同期的2.66億日元虧損進一步擴大。
事實上,盈利問題始終困擾著伊勢丹在中國大陸市場的發展。
1993年進入中國市場的伊勢丹,在2007年首次因為盈利問題關閉門店,此后,關于伊勢丹是否「水土不服」,始終是行業熱議的焦點。
2007年9月,伊勢丹宣布關閉濟南門店,這是伊勢丹于2005年開出的門店,距離開業尚不足兩年,就因為「經營情況不及預期」而關閉;
2008年,伊勢丹宣布關閉上海華亭伊勢丹,這也是伊勢丹在中國市場開出首店,業績下滑也是閉店主因。據悉,鼎盛時華亭伊勢丹在1996財年銷售額曾達到36億日元(約2.22億人民幣)。不過到了2007財年,華亭伊勢丹的銷售額滑落至23億日元,已連續兩年出現營業赤字。
2013年,伊勢丹宣布關閉運營5年的沈陽店,這也是其在中國市場關閉的第3家門店。
為了「力挽節節敗退局面」,2015年前后,伊勢丹先后將伊勢丹美妝集合ISETAN BEAUTY美妝館開進了上海靜安大悅城;旗下精品超市伊勢丹超市入駐成都銀泰in99,計劃將天津南京路店即擴容為26萬方超大規模的百貨購物中心,打造全球最大伊勢丹門店,伊勢丹為自己在中國市場發展描繪出了清晰的藍圖。
然而水土不服的情況依然出現。
僅僅3年半,Isetan Beauty中國首店就宣布關閉,要知道,2019年正是國內百貨公司紛紛入局美妝集合店時期,金鷹、百盛、南京中央商場、新世界百貨、銀泰百貨等都已經布局或者官宣加入,「美妝」正在成為百貨公司的新增長動力。根據百盛當時財報,2019年,化妝品與配飾類別的銷售占百盛集團商品銷售總額的51.4%,且銷售增長快于其他類別。
理論上來說,早早布局的伊勢丹應該能吃到紅利,畢竟開業之初伊勢丹也是信心滿滿,計劃將視門店業績情況逐漸覆蓋中國二、三線線市場,首選上海、北京、深圳、成都等城市,「言猶在耳」,首店卻以關店收場,「美妝魔法」在伊勢丹再次失靈。
這其實與Isetan Beauty商業模式密切相關。《聯商網》在此前報道中指出,一方面,Isetan Beauty布局產品與絲芙蘭類似,另一方面,線上線下聯動銷售模式形同虛設,「購買不方便」也是被顧客吐槽最多的點。
美妝折戟三年后,超市也迎來關門。
2022年12月31日,伊勢丹關閉成都春熙路店與高新店,其中?伊勢丹百貨春熙路店于2007年5月19日開業;高新店即伊勢丹超市成都銀泰中心in99店于2018年4月8日開業。
「虧損」依然出現在公告中。
根據伊勢丹發布的通知函顯示,2021年伊勢丹春熙路店所處不動產的業主決定出售土地和建筑;高新區店因政府規劃的客觀原因持續虧損,無奈之下經與日本總部和股東討論,最終決定于2022年12月31日終止春熙店與高新店的經營并啟動清算程序。
兩家門店關閉后,意味著伊勢丹退出成都市場,彼時伊勢丹在中國大陸僅剩上海梅龍鎮項目、天津現代城和濱海新區項目及天津仁恒伊勢丹4家商場。
而隨著今年1月和3月密集發布的3則公告,上海梅龍鎮、天津現代城和濱海新區項目均將關閉,僅剩天津仁恒伊勢丹一根獨苗。
02
「老百貨」關店不止
事實上,伊勢丹不是今年唯一閉店的百貨商場。
日前,經營近33年的廣州番禹友誼商場發布《清貨撤場》公告,宣布因經營場地租期將于2024年3月31日到期,為此,公司計劃于2024年2月28日至3月28日對番禹友誼商場經營的各品類品牌進行全面清貨,租期屆滿時番禹友誼商場將閉店撤場。
建立于1956年的上海婦女用品商店于2月24日正式閉店,并啟動為期半年的改造工作。這個位于淮海中路的國內最早女士用品專業特色商店由百聯股份打造,曾經一度是上海百貨商業零售企業單位坪效最高的企業之一。
2月19日,徐家匯商圈的上海六百也正式閉店,并啟動建筑整體拆除及重建工作,未來將以購物中心模式重啟運營。
同樣在徐家匯商圈的東方商廈也宣布將改造升級,2023年百聯集團與徐匯區簽訂了徐家匯東方商廈更新重建項目的協議,未來將建成一座200米高的地標建筑。根據規劃,重建后的東方商廈由商業中心和寫字樓組成。
這意味著截至目前,至少10家百貨商場宣布關店或者閉店改造,而2023年,則至少有21家百貨門店關閉。
就像聯商網顧問厲玲所說的,對百貨經營者來講,在目前情況下,百貨店不是發展的問題,而是守店的問題。百貨行業需要不斷打造對消費者、對供應商的吸引力,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