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到店60000人,“五一肥節”,餐飲人簡直忙瘋了
來源/餐企老板內參
撰文/內參君
五一假期,迎來餐飲人苦等的“肥節”!
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人從眾”景象再現,根據交通部門初步統計顯示,5月1日—5日,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預計約13.6億人次,日均超2.7億人次,比2019年同期增長24.1%。
而今年“五一”,13.6億人次的“游客”,儼然成了餐飲消費的“主力軍”。
在景區附近的餐飲門店、在下沉市場的美食街、在熱門旅游城市的商圈……“走不動”是常態,排長隊是“基操”。
從各熱門城市、景區附近的餐飲門店實際情況來看:
湖南長沙市海信廣場文和友總店,假期首日到店人數約6萬人次,迎來今年以來到店人數最多的一天;
北京同和居什剎海店,慶豐包子鋪北海店、三座橋店等景區附近的餐飲門店在“五一”期間實現營收翻倍。“4月比3月營收翻番,‘五一’期間又比4月實現了翻倍。”
武漢“地標”江漢路步行街的肥肥蝦莊門店,等位從上午11點排到凌晨,日均客流量同比去年提升15%,店前坐滿了排隊等位的顧客,不少都是拖著行李箱的外地游客。
費大廚辣椒炒肉長沙黃興中心廣場店單日取號最高接近3000桌,北京西單大悅城店,從上午10點半到晚上9點半全天不間斷營業,每天開餐取號超過700桌。“五一”假期前3天,費大廚全國門店售出招牌菜辣椒炒肉接近10萬份,位于熱門商圈的多家門店全天開餐取號超過1000桌,平均等位時長在90分鐘以上,單日餐廳翻臺率達到10輪以上。
海底撈官方數據也顯示,5月1日到5月4日,海底撈大陸門店累計接待人次約750萬,同比去年“五一”前四天增長約15%,下沉市場門店增長更加明顯。其中,在假期首日,海底撈全國超1300家門店共計接待顧客約200萬人次,較去年同期增長超10%。
根據商務部發布的數據顯示,“五一”假期餐飲休閑消費持續火熱,重點監測餐飲企業銷售額同比增長7.1%。美團數據也顯示,假期前三天,全國餐飲消費規模較2019年同期增長92%;全國餐飲堂食訂單量較去年同期增長超73%,部分餐廳排隊等位超過1000桌。
實探大熱旅游城市——長沙,“走不動!真的走不動!”
這個五一,內參君也去到了“旅游熱門城市”、“美食天堂”的長沙,實地感受到了“長沙五一廣場”的客流量。
4月30日,盡管天氣不佳,來長沙游玩的特種兵已率先到達,#第一批游客已冒雨抵達長沙#沖上微博熱搜,熱門的五一廣場開始擠滿了品嘗臭豆腐的年輕人。
5月1日傍晚,內參君親自感受了這一“盛況”,從芙蓉廣場步行到黃興路步行街,起初人還不多,但越往前走人越多,等到國金廣場時,已經不用自己動腳,會被人群推著走,感覺特種兵們都在此處大集結,堪比春運一樣的“大遷徙”。
費了好大勁,內參君終于擠進了國金街,打算坐五一廣場返程,從B1下到B2,又被這結結實實的人群嚇到了——霸王茶姬、茶顏悅色、果呀呀等熱門茶飲品牌門口擠滿了人,最少等位20分鐘起步。
主打長沙小吃的黑白電視,雖然上菜速度快,但架不住人流一波又一波,也要等位20分鐘以上。排隊一詞已經成為長沙五一假期的主旋律,炊煙千人到店排隊,小店光腦殼湘菜館要排隊2小時,上菜還要等半小時,“我服了,去吃笨蘿卜連著跑了兩個店都排了好多人,最后沒吃成,跟我媽吵了一架就回去了”。
為了逃離這“炸裂的現場”,內參君快速往五一廣場的地鐵口走去,但真正的“噩夢”開始了,地鐵口由于人流量過大,“堵”上了,只能緩慢地挪動,挪動了30分鐘,看過了密密麻麻的人頭后,才順利進站。
大數據建模分析顯示:2024年“五一”勞動節假期5天,長沙市共計接待游客617.48萬人次,游客總花費達72.46億元。餐飲品牌們不光要承接這巨大的流量,還想盡辦法把這流量轉化為更大的品牌勢能。
走在長沙街頭,你能隨處可見大“零食”,大辣條、大薯片、大餅干,像茶顏悅色就推出了巨型面包丁滾滾、大大脆脆條。巨大的零食像流動的廣告牌,在大街小巷“刷屏”,攻占消費者的心智。
商家們不僅要賺“到店”的錢,更要賺“到家”的錢,不僅要賺現在的錢,更要賺未來的錢。不少品牌推出了“長沙特產包郵到家”的服務,墨茉點心局就有三大品牌聯名的禮盒,一盒買齊,全國包郵,包含醬板鴨、茶顏的茶,還有墨茉的點心。·
茶顏悅色也推出了充400送200的限時活動,為了推廣者活動,茶顏小哥們已經沖進了地鐵站,一遍指揮交通,一遍推廣充值活動,甚至都沖到了霸王茶姬的門口。
“先上后下,注意腳下,充值400送200,限時兩天……”
長沙的人潮人海,長沙的餐飲品牌不僅接得住,還接得巧,線下抓人流,線上占心智。
兩級分化:下沉、旅游城市餐飲生意火爆,“潮流網紅店”反而冷冷清清
不止長沙,今年的“五一假期”,煙火氣布滿了很多熱門城市,以及“小眾縣城”。
>>在北京,
簋街、牛街、南鑼鼓巷、王府井等美食聚集地,餐飲店前人頭攢動,各知名老字號、景點附近餐飲門店“一座難求”。北京“美食打卡地標”胡大總店,下午5點多門店排位已經接近800桌,有消費者直言:“感覺自己到了5A級景區。”
>>在重慶,
觀音橋好吃街擠得“挪不開步子”,下午6點過后,美食街的每個攤位都擠滿了消費者,街道上更是可見有游客直接拖著行李箱。“五一”假期首日,觀音橋好吃街客流量就超過20萬人次,銷售額達到了224萬元,較去年“五一”同期,客流量增長2.05%,銷售額增長10.05%。
>>在武漢,
武漢的地標打卡江漢路步行街,幾乎每家小吃店門口都排著長隊,尤其是武漢本土小吃店。五一假期期間,江漢路步行街累計客流達到50余萬人次,再創歷史新高。
而在一些新晉的熱門“小眾縣城”,也迎來了餐飲消費高峰。
比如淄博靠燒烤小串,從去年的“進博趕烤”,到今年的“進博復烤”熱度依舊高漲;年初爆火出圈的甘肅天水麻辣燙,憑一己之力帶動“品類創新”,天水假期首日游客突破40萬人次……
不過,兩級反轉雖遲但到。
在熱門城市及地標小吃、景區餐飲的對照下,一些“潮流網紅店”在今年則顯得冷冷清清。
北京的潮流打卡地三里屯,不少“網紅餐飲店”從此前的動輒1000號長隊到寥寥幾人;某“網紅”川菜的廣州熱門商圈店,開業時也曾引發大量消費者排隊3小時打卡,但這個五一卻變成了“您直接來,不用排隊”……
務實消費時代,“窮游”“窮逛”的消費者們開始從“虛榮泡沫”中清醒,選擇扎進煙火氣中,一眼相中了有性價比、有好味道、有口碑的小店、品質店。而只有流量和網紅光環的餐飲難以再一次捆住消費者。
有流量加持,也要靠“專業”來承接,否則就算潑天的富貴到了頭上,接不接得住也得兩說。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