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爭分奪“秒”
來源/雪豹財經社
作者/葉增文
零售這門古老的生意,正隨著消費者對送貨速度的極致要求而不斷進化。
從耐心等待一周,到晚送5分鐘就要給差評,消費者對線上購物體驗的要求日益嚴苛,尤其是配送時效。有人吐槽消費者被平臺“慣壞了”,有的企業家則從中窺探到商機。
創業初期的劉強東就視用戶體驗為自己的核心武器,“打造極致的用戶體驗,京東可以打敗任何對手”。
對消費體驗要求越來越高的用戶,倒逼著電商慢慢長成即時零售的模樣,并創造出一個巨大的市場。據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預測,2030年,即時零售的市場規模將達到3.6萬億元。為了吃到這塊巨大的蛋糕,京東、阿里、美團、字節等電商巨頭絞盡腦汁地討好消費者。
近日,京東通過加大投入旗下承接即時零售業務的達達集團,打破了整個戰局的平衡,讓整個即時零售的戰場再次升溫:原即時零售品牌京東小時達、京東到家全面升級為“京東秒送”,為消費者提供“好物立享”、最快9分鐘送達的購物體驗。京東秒送的入口遍布核心位置:京東首頁的“秒送”頻道以及首頁在核心位置新增的秒送專區。
與十多年前的電商大戰相比,這是一個離消費者更近,同時也更“卷”、硝煙味更濃的戰場。不變的是,用戶體驗仍是決勝關鍵。
01
秒送登上“時代廣場”
很多時候,位置決定價值。秒送專區的入口占據京東App首頁最核心的位置,這是一個月活超5億的巨大流量入口。
超級App首頁的每一個位置,都堪稱寸土寸金。核心區域的一級入口,則像是紐約時代廣場上的廣告牌,有著巨大的流量和曝光,也往往是一家公司的戰略風向標。
京東秒送成為京東“時代廣場”的主角,足以說明京東入局即時零售的決心。
距618大戰開啟不到半個月,承接京東即時零售業務的達達集團,在財報中披露了自己的最新一次進化。
據達達Q1財報,京東即時零售業務品牌由原京東小時達、京東到家整合升級為京東秒送。京東秒送能為用戶提供“好物立享”、最快9分鐘送達的購物體驗,這既是履約和服務能力的提升,也是京東高調增兵、全力加大即時零售賽道投入的信號。
目前,京東已在資本市場證明即時履約能力的商業價值和潛力。財報顯示,今年一季度,達達快送營收12億元,同比增長57%,增速創過去8個季度的新高。
登上“時代廣場”后,京東的即時零售業務又將迎來什么樣的變局?
去年3月,“百億補貼”和“9.9包郵”以專區的形式,登上了京東App首頁中間位置。它們承載著彼時京東最重要的低價策略,也憑借這個C位獲得了流量和實實在在的業務增長。
據京東披露,去年雙11,京東百億補貼的商品數量較618期間提升了兩倍,用戶規模增長近5倍,有超300個品牌的銷售額突破億元。9.9包郵頻道的用戶數,較去年6月提升了近30倍。
京東在App首頁上線百億補貼頻道后,各大電商平臺迅速跟進。淘寶在首頁上線了百億補貼一級入口,抖音則在商城頁面首頁上線了超值購頻道。
這意味著,登上舞臺中心的京東秒送,同樣會得到流量的加持,收獲用戶數和GMV的增長。更重要的意義則在于,在巨頭林立而戰況激烈的即時零售賽道,它就像一面高舉的戰旗。
國內最早入局即時零售且已站穩腳跟的京東,為何選擇在此時將戰火升級?
02
從3公里到3萬億
以用戶為中心、3~5公里為半徑畫一個圓,是即時零售玩家爭搶最激烈的區域。從這3公里起跑線望去,能看到萬億級別的想象空間。
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在一份白皮書中預測,2024年,即時零售市場將突破萬億規模,到2030年,這一數字將達到3.6萬億元。
聚焦京東App場域后,京東秒送也展現了巨大潛力。一季度,京東App場域月均下單用戶數和訂單量均同比增長超70%,4月增速同比進一步提升到100%以上。GMV則獲得超30%的同比增長,其中,秒送頻道的GMV同比增長超過200%。
隨著京東秒送用戶心智不斷增強,高質量用戶粘性也在持續提高。3月,京東App場域用戶次月復購率同比增長超30%。
跑完通向3萬億市場的最后3公里,并不容易。
隨著入局玩家越來越“卷”,即時零售的比拼已從單純的比快、求量,升級為綜合比質的全面對決。前述白皮書認為,目前即時零售已從追求量的0-1階段,過渡至追求顧客體驗提升的1-N階段。
據京東2022年披露的數據,即時零售的主力用戶,是經濟基礎較好、高學歷的已婚群體。2023年,京東披露,95后Z世代是即時零售的重度用戶。他們的共同特點,是對服務體驗有很高要求。
誰能讓用戶體驗更好,誰就有機會沖到前面。
京東敢于加大投入一線作戰部隊的底氣,在于打好地基后的厚積薄發。一方面,從2021年京東8億美元增資達達后,達達在近3年完成了數字化、履約和全品類的搭建。另一方面,過去8年,京東秒送一直在用戶、覆蓋區域、數字化工具等方面不斷開疆拓土。
正因為背靠多年的堅實地基,升級后的京東秒送才有底氣為用戶提供“好物立享”、最快9分鐘送達的服務。
在殘酷的最后3公里爭奪戰中,面對越來越挑剔的消費者和實力不俗的對手,京東靠什么來打贏巷戰?
03
得用戶者得天下
京東的答案,是通過即時零售產品和業務上的“一增一減”來提升用戶體驗,贏得用戶。
首先增加的是曝光量。此前,京東秒送通過頻道改版和優化搜索鏈路,讓GMV在Q1提升了200%。如今,升級后的京東秒送從獨立的京東到家App融入京東最核心的營銷陣地,背靠京東主站億級優質用戶,未來的蛋糕將被做得更大。
其次是用戶體驗上的增。劉強東曾公開表示,“跟任何人競爭,你能勝出一定都是因為用戶體驗,客戶選不選你都是因為用戶體驗,沒有第二條理由。”
在京東內部,用戶體驗被拆解為“多、快、好、省”四個字。
“多”體現在商家數量和商品的豐富度上。萬物到家已成為即時零售行業的共識,全品類SKU是提升用戶體驗的關鍵。京東秒送正進一步在便利店、手機品牌和電腦數碼等品類拓展門店。一季度,京東秒送與美宜佳等便利店、小米等3C數碼品牌加深合作,線上新增門店數分別超5000家和3000家。其中,來自便利店的GMV同比增長超5倍,手機和電腦數碼GMV同比分別增長近100%和40%。
目前,京東秒送已覆蓋全國2300余縣區市,合作門店超50萬家,覆蓋全品類商品。在京東App場域的活躍門店數同比增長超80%。
“快”是指履約速度,這也是即時零售的核心。京東秒送通過預估時效模型等策略,讓單均履約時長在Q1同比下降了12%,同時免運費門檻從59元降低至29元。一季度,29元免運門店覆蓋率超80%。
據即時零售白皮書預測,未來即時零售行業的核心除了提升用戶體驗,還要從燒錢占地轉向可持續、健康的發展態勢。
這也意味著即時零售下半場的競賽,要更多考驗平臺的運營精度。京東秒送優化流量分發邏輯與門店運營策略,讓商品更優、價格更低、履約更快的門店獲取更多流量,以此來達到提升服務和增加用戶的正向循環。
卷用戶體驗,既是從3公里到3萬億的“捷徑”,也是京東最熟悉的策略。
京東曾在去年創業20周年的新春賀詞中,如此總結自己一路走來的秘訣:“靠的不是什么高深理論,靠的就是對成本和效率的優化,打造最極致的產品、價格和服務。”
一直以來,用戶體驗都是京東的護城河和攻城略地的武器。而極致的配送服務,則是京東在幾輪電商大戰中的一把尖刀。
2010年,京東以首創的“211限時達服務”(編者注:指當日上午11點前提交的訂單,當日送達;夜里11點前提交的訂單,次日送達)打敗當當網,不僅完成從3C到全品類電商平臺的轉變,也改變了整個快遞和電商的游戲規則。
2012年,京東又靠低價和服務力壓國美和蘇寧一籌。在復盤這場與傳統零售巨頭的對陣時,劉強東認為自建物流功不可沒。“物流成本比蘇寧、國美要低很多。此外,國美、蘇寧庫存周轉天數大概是六七十天,而京東的庫存周轉天數只有30多天。”
如今,登上京東“時代廣場”的京東秒送,要靠什么打贏更激烈的即時零售之戰?
答案仍然是京東一直以來信奉的理念:用戶體驗是京東做事的起點和終點。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