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殺死了卡莫瑜伽?
來源/新品略財經
作者/吳文武
老牌連鎖瑜伽品牌卡莫瑜伽突然倒閉,熟悉的場景如今再次上演,到底是誰殺死了卡莫瑜伽?
01
卡莫瑜伽永久閉店
又一家知名連鎖瑜伽品牌 “猝死”,掀起行業巨浪。
《新品略財經》關注到,6月1日,知名連鎖瑜伽品牌突然發布公告稱,正式永久關閉所有門店,并稱沒有退費能力。
卡莫瑜伽倒閉前早有信號,今年5月21日,其在官方公眾號宣布休業整頓,暫未確定再次營業時間。
這份停業公告發布之后,卡莫瑜伽的會員們就有了一種不祥的預感,卡莫瑜伽可能很快要倒閉了。
而如今,隨著卡莫瑜伽正式公告倒閉,之前倒閉的健身房和瑜伽館的場景,如今落到卡莫瑜伽頭上。
據中國商報報道,卡莫瑜伽會員王女士在5月21日卡莫瑜伽公告休業整頓的那天晚上,就收到了銷售人員發來的一條信息:公司倒閉了。
卡莫瑜伽突然倒閉的消息,還是讓其會員們感到非常突然。雖然卡莫瑜伽之前說表示休業調整,但是幾個月前,卡莫瑜伽關了幾家門店時承諾的會員退款目前也沒有兌現。
或許卡莫瑜伽早就在籌備突然跑路,有媒體記者致電卡莫瑜伽集團總部、卡莫瑜伽多家門店,電話均無人接聽。
卡莫瑜伽倒閉,首先很受傷的是會員。據媒體報道,一份由會員自發的登記表顯示,卡莫瑜伽會員損失慘重,有43%的登記會員未消耗課時價值在一萬元以上,甚至還有會員損失高達數萬元。
上述的王女士在去年才辦了卡莫瑜伽兩家門店的通用年卡,目前卡內仍有1萬元余額,剩余20多節私教課未用。
卡莫瑜伽早就拖欠員工工資,后來還斷繳了社保,卡莫瑜伽員工受害微信群中人數也超過了200人,其中很多員工都被拖欠了兩到三個月的工資。
早在今年4月,有私教老師就偷偷跟會員說,卡莫瑜伽已經兩個多月發不出工資了,讓會員抓緊刷卡消費。
卡莫瑜伽正在進行善后工作,接手的新公司是一家醫美公司。目前,部分卡莫瑜伽門店已和新公司簽訂新合同,可能在休整后迎來新店。
拖欠工資、社保斷繳、拖欠房租、突然人去樓空……直至最后一刻宣布倒閉,各種跡象已經說明,卡莫瑜伽氣數已盡,瑜伽江湖再無卡莫瑜伽。
02
是誰殺死了卡莫瑜伽?
卡莫瑜伽突然倒閉之所以能引發如此高的關注度,就在于卡莫瑜伽是一家瑜伽連鎖頭部機構。
公開資料顯示,卡莫瑜伽成立于2013年,總部位于北京,卡莫瑜伽起步于線下瑜伽連鎖,截至2024年,卡莫瑜伽在全國共經營30余家連鎖直營店。
卡莫瑜伽從2019年開始發力線上業務,其宣傳稱,“線下場館+教培+線上線下商城+線上課”四大業務和收入來源,卡莫瑜伽還曾提出過千店目標,直到倒閉也沒能實現。
卡莫瑜伽曾是資本寵兒,于2022年7月獲得由真格基金領投,零一創投、藍象資本跟投的2800萬天使輪投資,背后站著明星資本,曾風光無限。
更值得關注的是,卡莫瑜伽2024年2月還宣布與國內首家藝術教育美股上市公司ACG國際藝術教育集團達成深度戰略合作。
算起來卡莫瑜伽已經營業了11年之久,都扛過了艱難的三年疫情,為何現在會突然閉店?那么,是誰殺死了卡莫瑜伽?
從經營理念及模式上來看,卡莫瑜伽還算是一家比較穩健經營的機構,用科學嚴謹的教學和健康管理理念贏得了較好的市場口碑,就連不少行業人士都曾看好卡莫瑜伽。
然而實際上,卡莫瑜伽從一開始就是玩資本套路,一位卡莫瑜伽總部的前員工在小紅書上表示,卡莫瑜伽創立之初就是奔著上市去,按照資本市場邏輯,卡莫瑜伽要么上市,要么賣掉,最壞的結果就是倒閉。
這位卡莫瑜伽前員工表示,卡莫在企業管理和內部管理方面也存在不少問題,這些問題看似很小,實際上早就埋下了雷。
難道導致卡莫瑜伽倒閉最大的原因是因為門店不賺錢么?這倒也未必。有短視頻博主曾發布卡莫瑜伽的門店盈利估算視頻稱,經營好的卡莫瑜伽門店還是賺錢的。
上述博主在視頻中分享,以卡莫瑜伽的一家460平方米的門店為例,一年營收在900萬上下,扣除房租、人工、日常洗漱等綜合成本在40萬一個月左右,按課耗按總收入90%計算,利潤率在40%,計算出每年的利潤在360萬左右。
實際上,卡莫瑜伽在全國開了超過30家直營連鎖門店,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和長期的運營成本來維持門店經營,卡莫瑜伽的倒閉結局與其盲目擴張直接有關。
卡莫瑜伽還曾發力嘗試做開發智能硬件,曾想做健身鏡,最終還是做了智能瑜伽墊,這些都需要投入相應的資金。
前期有資本輸血,卡莫瑜伽可以擴張及維持運營,一旦沒有了資本輸血,卡莫瑜伽的造血能力不強的話,就只能走下坡路。
疫情的沖擊對卡莫瑜伽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畢竟在疫情期間,卡莫瑜伽還需要繼續支付房租和員工的工資等成本。
公司被賣和管理團隊換血,似乎加速了卡莫瑜伽的衰落。后來卡莫瑜伽老板把公司賣給了現老板,高管團隊大換血,這與卡莫瑜伽原來的理念不符合,自然就出現很多問題。
《新品略財經》認為,卡莫瑜伽突然倒閉,除了市場因素影響外,更多原因還是在于卡莫瑜伽自身的經營管理問題,所以說:卡莫瑜伽是自己殺死了自己。
03
卡莫瑜伽之死的背后
卡莫瑜伽倒閉,讓市場各方目光再度聚焦到瑜伽行業,其實背后這兩年早就出現了一波連鎖瑜伽品牌倒閉潮。
曾在上海經營了近10年之久的Mysoul瑜伽館,從2022年10月開始就毫無征兆地關門,開始拖欠會員費,這家上海老牌連鎖瑜伽館倒在了2023年初。
2023年2月,曾號稱國內瑜伽賽道標桿,走高端路線的梵音瑜伽也倒閉了,其創始人稱負債幾個億,倒閉前的梵音瑜伽在全國共開了80多家瑜伽門店。
其實早從2022年開始,瑜伽行業就開始了倒閉潮,有行業報告分析稱,2022年瑜伽行業閉店率為10.39%。
從2023年到2024年現在的實際情況來看,瑜伽行業的閉店率應該是持續往上走,昔日風光無限的多家行業頭部連鎖瑜伽品牌基本上已經全軍覆沒。
有意思的是,一方面,現實中很多瑜伽館倒閉了,但另一方面,瑜伽市場規模似乎依然在保持增長。
據艾瑞咨詢報告,2020年中國瑜伽市場規模已達到387億元,2023年這一數據達到了驚人的561億元,還在繼續保持增長。
在這么多健身運動中,柔和舒緩的瑜伽備受女性青睞,而女性為了健身、健康、塑形和培養氣質,讓瑜伽成了中國女性的第二大運動,其受歡迎程度僅次于跑步。
瑜伽的火爆,我們可以從瑜伽服賣爆了的新聞中看出來,千元甚至是幾千元一條的lululemon瘋狂吸金,也是瑜伽運動流行的一個寫照。
然而在現實中,要持續經營好一家瑜伽館并不容易,前期的裝修,房租水電,人工成本,還要營銷,請瑜伽老師等,都是需要砸錢的。
而對于卡莫瑜伽、梵音瑜伽這樣的行業頭部機構而言,各項經營成本投入更多,相對而言,卻沒有很強的盈利能力,這樣肯定不長久。
都說瑜伽是一項有很高用戶黏性的運動,但現實中并不一定如此,有很多人都是靠著三分鐘熱度去練瑜伽,但很快就懈怠了。
再加上這幾年,不少健身房和知名連鎖瑜伽品牌跑路、倒閉的事件接連發生,讓不少會員不敢預付費,這些健身場館經營品牌的收入自然就少了。
瑜伽同樣有競品,比如普拉提等新興運動和瑜伽的健身效果相似,對于很多愛美的女性來說,更“出片”,時間一久,就會搶走一部分瑜伽客群。
但從長遠來看,瑜伽依然是一項很受女性健身愛好者歡迎的運動,對于瑜伽場館運營品牌方來說,也是一門長久的生意。
很多時候,企業切勿盲目擴張,追求規模,做一家區域性或者是地區性的精品品牌,深耕市場,穩健經營,也是一條很好的經營之道。
今年春節后,一位好友告訴《新品略財經》,自己健身三年,位于深圳福田某甲級寫字樓的某大型連鎖健身品牌門店突然關停,他很受傷。租金貴、健身的人少,不足以支撐一家門店經營,倒閉是遲早的事情。
作為會員或消費者,誰都根本無法預料這些健身場館品牌方何時經營異常,唯一能做的就是理性消費。
卡莫瑜伽倒閉了,但卡莫瑜伽留給同行們的深思和反思卻永遠不會消失。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