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死磕低價
來源/36氪未來消費
作者/柯曉斌
“又好又便宜”還是“又便宜又好”,對京東而言,是一個難題。
一位接近京東人士告訴36氪,內部討論今年618主題時出現了一個插曲。幾經討論,主題從最初的“又好又便宜”,變成了最終的“又便宜又好”,京東的低價焦慮展露無遺。
拼多多以低價突出重圍,如今已能和阿里一較高下,來勢洶洶的抖音電商也不遑多讓。京東陷入了保三爭二之戰,過去一年的“低價”戰略,在京東618這個角逐場 ,迎來大考。對于以自營為底盤的京東,想實現低價需要有重塑供應鏈的勇氣,破釜沉舟。
一方面通過降低入駐門檻,大量尋找中小商家,并加碼源頭直采,擴大白牌容量,尋找“低價”的解題方案,另一方面,在內部打通第三方商家和自營的運營系統,執行“誰低價,推薦誰”,力推自營和第三方商家的流量平權。此外,京東對標拼多多推出了百億補貼,真金白銀下場做低價。
同時,京東還成立了比價團隊,通過人工加系統雙向檢測的模式,進行全網比價。“一旦發現,同款產品在其他渠道售價更低,京東的后臺系統會自動跟價。”一個家電商家表示,比價很早之前就有,但今年618系統抓得很準,跟價也很快。
如果說過去一年,京東在全方位補課,那今年618是它交出的第一份答卷。目前來看,京東的“低價”戰略初顯成效,但大象轉身,尚需時間。
01
京東補課低價
變化是劇烈的。
2022年底,京東創始人劉強東在一場內部大會上,將“低價”列為京東零售未來三年最重要的戰略。劉強東還在其他內部場合表示,零售制勝秘訣只有一個:低價、低價、低價。
時任京東集團 CEO 徐雷也在這個會上強調了低價戰略之路道阻且長,刻不容緩。“今天我們堅定了要做低價,大家意志統一了,以后的改變特別多、特別難,但沒辦法,(低價)這條路,我們必須走下去”。
至此,自上而下的京東低價戰略正式浮出水面。
“每天都在培訓,學習如何和商家談判,既要拿到更低價格,又要穩定商家情緒,以防出逃”,一位京東采銷回憶起那段時間,“一個會接著一個會”。焦慮的情緒在彌漫在京東上空,如何穩住KA是重中之重。
如果品牌方是京東的底盤,讓他們實現低價成本較高,腰部商家和白牌品牌則是京東低價戰略的破題之處。
去年1月,京東推出商家推出“春曉計劃”,通過簡化開店流程,降低開店成本、補貼等形式最大限度去擴充商家容量,其中大力鼓勵個人在京東開店。一時間內,京東C(個人)店數量迎來井噴期。
同時,京東還大力推動源頭直采,擴充白牌容量。“差不多的商品,我們賣130元以上,他們只賣99元,甚至79元”,上述京東商家透露。的確,拋卻品牌溢價,白牌商家在價格上更具優勢。
去年4 月9 日,京東零售開啟了5 年來最大組織變革:取消事業群制,變為事業部制,原事業群統管下的各事業部,將按照細分品類拆分為具體的經營單元,拆分后的經營單元內,將不再區分POP 和自營,二者全面打通,進一步實現流量“平權”。
“明顯感覺到,今年搜索同類商品,第三方商家的數量變得更多了”,上述商家表示。“以往京東會把客訴率、口碑等維度的權重放得很高,這樣導致自營的商品實際上有更高推薦權”,一位負責京東銷售的員工表示,去年618前后,京東改變了前臺的推薦算法,執行誰低價,推薦誰。
供給端和銷售模型雙向并軌,受益于此,京東的第三方商家數量迎來上升期。
京東集團CEO許冉表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京東第三方活躍商家數已突破百萬,而且三方商品的訂單量和用戶數都在大幅提升。但她也承認,相比于競爭對手,京東在三方商品上的供給仍處于劣勢,“未來幾個季度,仍是拓規模的階段”,但她相信,“3P訂單數和GMV超過自營商品只是時間問題”。
在低價上,京東和拼多多殊途同歸,但模式并不相同。
拼多多以白牌起家,通過流量裹挾品牌商家,被迫讓品牌商家卷入低價的無限游戲。京東則是在現有流量基礎之上,大規模引入白牌或中小商家,通過價格,讓他們充分競爭,以期獲得通往低價之路。
02
商家底盤尚穩固
充分競爭是有陣痛的,短期內,交易額不變的情況下,這其實是商家自己的的左右手博弈。
“從銷量來看,自營店鋪依舊大于第三方店鋪,但第三方店鋪的銷售增速更快。”一位在京東上是同時擁有自營和第三方店鋪的KA商家告訴36氪。
從36氪接觸到的多位商家銷售情況來看,第三方店鋪銷售數據上升的代價是自營店鋪銷售數據下滑,整體趨勢大致如此。一些商家在京東的銷售額已低于其他非貨架電商平臺,不過,對大部分商家而言,京東依然是重要銷售渠道。
低價戰略時會壓縮商家們的利潤空間,但京東試圖在極限拉扯中尋找平衡點。
“京東只跟品牌商授權經銷商的價格,如果品牌商其他渠道亂價,京東跟價,正常來說,我們只要投訴,還是可以挽回一些損失。”上述KA商家表示。
同時,對于自營店鋪而言,京東為了覆蓋物流、運營等成本,京東和商家會協商一個毛利區間。“供貨價格不變,銷售價變低的情況下,京東毛利空間會降低,為了找到平衡,京東就需要壓低供貨價。”上述KA商家告訴36氪。但為了穩定商家,京東同時會從其他費用里彌補商家。
比如,一些商家的銷售費用在縮窄。“過去618,品類主推日時,首頁會場展示的資源位價格比較貴,雖然有曝光但是轉化效果一般。”上述KA商家表示,今年,只要做到價格足夠低,就可以免費獲得百億補貼的廣告位。“低價產品價格星級高,權重高,搜索靠前流量就大”。
一位腰部商家表示,今年618期間,他們的廣告費用下滑了80%。
這種變化已經在京東1季度報中初現端倪。今年Q1京東平臺廣告服務收入表現低迷,增速只有1.2%——這是京東不得不做的取舍。只有激活商家側,才能獲得新的增量。
不過好在,今年京東Q1季度報超出市場預期。剛過去的Q1,京東實現營收2600億元,同比增長7.0%,經營利潤則達到了77億元,同比大增20.3%。財報發布前夕,京東對零售業務給出的指引是,經營利潤可能下滑16%。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