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報如面,我們與杭州國大的四季之約
作為浙江省交通集團旗下項目,國大城市廣場五樓的顧客服務中心像渡口,又像一個信報中心,時常會放上一些DM供需,比如三八節的《變美手冊》等。
今年,逛國大的人會發現多了一個新產品,一張黑白分明、四四方方的報紙。路過的顧客抽走一張報紙,看完后撕下剪角,乘電梯到負二層,兌換一支麥記甜筒。
梅雨落幕,暑期正式登場。伴隨著熱烈盛夏的一齊亮相,還有六月新出爐的《路邊社通訊》夏季刊。
國大城市廣場2024的年度主題叫“在路上”,因此,這份誠意滿滿的印刷品也被認真地冠上了一個名字:路邊社通訊。
剛面世的時候,主創月小刀曾經想過這報紙有什么用?設想有三:商業品宣與顧客溝通、當包裝或墊紙、撕券去吃麥當勞甜筒。如今,一一實現。
做一份實體報紙——在這個大家總愛低頭刷手機、被流浪無限裹挾與吞噬的信息時代,似乎有點反向操作。有點vintage,更有點酷。
據說世界上第一份報紙誕生于公元前60年古羅馬,愷撒將國家及羅馬市內發生的事情寫在白色的木板上用來告知公眾。此后一直到近代,特別在千禧年前后,報紙曾是內容和大眾媒體頂流,如今,它成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亦或是“奢侈品”。國大城市廣場就做了這么一件有點“奢侈”的事。
四季四刊,每刊四版,有國大公共活動、顧客身影、特色商戶、購物指南、填字游戲……這份報紙可以讀,可以玩,甚至還可以“吃”,版四有彩蛋——這兩期都是麥當勞冰淇淋券。
從春到夏,從《道路就是生活》到《一直舉手的同學》,路邊通訊社記錄了上半年的步履不停:她藝術展、國大在地藝術計劃、愛豆變電所、音樂會……
一期一會的國大一小時也被串聯在了一起,成了一部連續播映的系列片:三八節的《勇氣比完美更重要》、世界讀書日的《五條路》、《重拾故鄉》分享會、畢業季的三校巡談……因為這張報紙,國大一小時被拉長成了N小時,也算是活動的一種回聲和漣漪。最近的兩刊也采訪了澳驕創始人朱亦然和Foamy Foamy的大尼,以及國大正哥點心的魏良華等,對于城市廣場的商戶來說,在這份報紙上亮相,表示他們是這兒朋友圈的一員,更是一次誠意濃度滿滿的深度鏈接。
人生最美的風景,往往在路上。道路就是生活,遍及時尚流行與城市四季、人生旅途。在行色匆匆、美食被預制菜兇猛沖擊的快時代,我們反而懷念起那個車馬行都慢悠悠的歲月,所以另辟蹊徑,捧出了《路邊社通訊》這款小而美的慢產品,就是希望與大家一起感受路:日子酸甜苦辣,國大快樂來往,杭州湖光山色。
前陣子大火的《我的阿勒泰》里有一句臺詞,“人與人之間產生友情或者愛情,是由于被看見。”在哈薩克語中,我喜歡你的意思是——我清楚地看見你。很多時候,比“愛”更珍貴的是“看見”。
路過的身影,這個空間內發生的每一件事,繁花與綻放,相遇與別離,都值得“被看見”與“被記錄”。在這張報紙上,此刻,你看見“我”,感受只言片語里的氣息,它也是我們的路:顧客與商場交流之路,商戶的成長之路,每一位國大人的奮進與篤行之路。
《路邊社通訊》出品人、浙江國大城市發展公司黨支部書記李長林表示:“看到這份報紙,好像與情懷碰了個面,在春夏秋冬的光陰中、在國大城市廣場商潮的涌動中、在國大一小時互動中,她用文字記錄畫面,拉長了時光片段的記憶,沉淀起國大的商業文化。”
高考季剛結束,填報志愿時有一個說法:熱愛比熱門有用。這份報紙的內核也是源自熱愛:對顧客的熱愛,對美好商業的熱愛,對城市生活與四季時光的熱愛。
春、夏已交卷,接下來還有秋與冬。見報如面,我們下期會。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