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職業餐飲網
作者/辰溪
餐飲業,正在集體降價!
今年以來,快餐、火鍋、面館等各個細分賽道的餐飲品牌,都先后宣布降價。呷哺呷哺的套餐下調10%,和府撈面半年內兩次降價,鄉村基宣布4款產品降價回到2008年……
持續上演的“降價潮”,預示著餐飲行業的處境將愈發艱難。隨著市場成熟,大眾消費更加理性,眾多餐企尤其是頭部連鎖品牌,將逐步進入“低利潤”時代!
面對這一趨勢,一批餐企紛紛調整戰略。其中部分餐企把降價作為“求生”手段;一部分餐企則抓住機會,調整品牌定位,尋找破局之路。
面對這波“降價潮”,餐飲人該何去何從?從頭部餐企的降價策略中,餐飲人能獲得怎樣的啟發?
01
有人“求生”:
消費力下滑,降價成為餐企“生存之戰”
隨著消費力下滑,消費者錢袋子緊縮,大眾對餐飲消費的選擇變得更加理性。性價比,已經成為人們日益看重的首要因素。這使得一批原本定位較高的餐飲品牌,陷入發展的窘境。
而降價,將價格區間下移,正在成為一批連鎖餐企的發力點。
今年6月,和府撈面宣布降價,降價幅度在27%-32%,涵蓋了草本骨湯軟骨面、草本番茄肥牛面和草本酸辣肥牛面3款產品。全新版本菜單顯示,和府撈面的主流價格帶在16-29元之間,與品牌初創時主打的40-50元區間相比,幾乎“腰斬”。
過去,和府撈面主打“書房里的養生面”,定位高端化。然而經過這幾年的發展,和府撈面卻遭遇了不小的阻力。數據顯示,和府撈面在2020年至2022年期間累計虧損約7.16億元。
較高的價格定位,令許多消費者直呼“吃不起”“不劃算”。面對消費力下滑,和府撈面不得不主動“放下身段”。先是宣布開放聯營,開設模式更輕的門店,還多次宣布降價,靠降價努力“自救”。
同樣靠降價“求生”的,還有慫火鍋。今年6月,慫火鍋開啟一波價格調整,新增了8元鍋底的選項,菜品低至6.6元,整體幅度在0.9元到14元之間。
慫火鍋原本定位人均130元左右,但在人們更看重性價比的當下,慫火鍋也開始降低就餐門檻。在這背后,慫火鍋的客單價已經連續三年下滑。數據顯示,2021年-2023年,慫火鍋的人均消費分別為129元、128元、113元,處在連續下滑狀態。
可見,面對消費者對價格的敏感度增加,一批頭部餐企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的定價策略,重新吸引消費者。
02
有人“回歸”:
回歸性價比定位,順應大眾餐飲市場
降價不僅是對價格的調整,也是品牌對市場變化和品牌自身定位的再思考。
在這波降價潮中,包括呷哺呷哺等餐企基于對未來趨勢的判斷,從產品體系上做出調整,回歸性價比定位,以適應新的市場變化。
今年5月,呷哺呷哺宣布降價。新菜單顯示,品牌的單人套餐及雙人套餐價格全面下調,其中單人餐均價58元,雙人餐均價130元,平均客單價不超過60元。除了套餐外,其他餐品也有不同程度優惠。對比過去,呷哺呷哺本次新菜單套餐均價降幅超10%。
作為“一人食”小火鍋的王者,呷哺呷哺曾以高性價比吸引顧客,而近年來品牌不斷漲價,導致許多顧客流失。2014年,呷哺呷哺的客單價為44.4元,但到2023年,客單價就漲到了62.2元。
越來越貴的小火鍋,正在被消費者拋棄。尤其是近年來,一批新興的小火鍋品牌正在火速冒出,主打30-40元的價格帶,正在快速占領市場。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若呷哺呷哺不主動降價,將會失去原有的核心客群。
“整個餐飲市場都在降價,我們不調也不行。這個市場你不搶就只有餓死。”呷哺集團創始人賀光啟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如今,呷哺呷哺選擇回歸最初的定位,主打符合大眾期待的套餐價格。
頭部茶飲玩家喜茶,也同樣鎖定了大眾消費市場,提高產品性價比。過去,喜茶主打30元的價格帶,被貼上“高端茶飲”的標簽。而隨著這幾年茶飲行業瘋狂內卷、“價格戰”白熱化,喜茶也逐步下調價格,攻占下沉市場。
早在2022元,喜茶宣布下調價格,告別“30元”時代。如今,喜茶將主流產品降到20元以下,部分產品更降到個位數。
喜茶的降價策略,背后是對市場變化的洞察和快速響應。根據《2023—2024中國茶飲行業年度發展報告》,絕大多數茶飲品牌的客單價在10元至25元之間。對大部分消費者而言,15元左右一杯的奶茶,才更符合他們的接受范圍。
而喜茶的主動“下沉”,也讓一些堅持高客單價的品牌看到,想要長遠發展下去,必須回歸大眾市場。若為了維持高端定位而錯失調整戰略的機會,將被市場無情淘汰。
03
有人“突圍”:
降價與創新并行,下探細分市場
面對餐飲降價潮,還有一部分餐企選擇做“兩手準備”。在維持原有市場的基礎上,將“降價”作為探索新市場的機會。
例如海底撈此前推出了火鍋子品牌“嗨撈火鍋”,主打80元左右的客單價。海底撈近期還將其升級為“小嗨火鍋”,客單價進一步降低,人均低至50多元。
作為火鍋頭部玩家,海底撈這些年一直在嘗試創新業態,孵化一些餐飲品牌。在火鍋品類上,海底撈盯上了平價火鍋賽道,并且瞄準人均50-60元的價格帶。而小嗨火鍋的打造,就是海底撈探索平價市場的“利器”。

與客單價99元的海底撈相比,小嗨火鍋更具性價比,門店模型也更輕,有利于進入下沉市場。目前除了北京,小嗨火鍋也進入了臺州、滄州等二三線城市,未來或將進一步鋪開。
可見餐企打造平價副牌,降低客單價,一方面滿足了消費者對性價比的追求,另一方面,也為餐企開拓了新的市場空間。
必勝客此前在廣州開設了新餐廳“Pizza Hut Wow”樂享店,主打40元左右的價格帶,比人均60多元的必勝客更具性價比。這家餐廳主打披薩、意面、炒飯、甜品等,價格基本在10-20多元之間,一些單品低至9元起。
必勝客此次開設的新店模式,也是基于未來的趨勢進行布局,用客單價更低的產品爭取大眾消費者。畢竟在消費力下滑的當下,大眾餐飲已經成為了主流。向大眾餐飲市場靠攏,品牌才有更多機會生存。
職業餐飲網小結:
在餐飲行業的降價潮中,價格戰似乎成為了企業的競爭手段,但這并非長久之計。
其中一部分餐企主動進行戰略調整,它們超越短期的價格競爭,進行更深層次的戰略布局。
這也在告訴餐飲人要從價格戰的內卷中跳出來,通過戰略性的思考和行動,找到適合自身發展的路徑。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