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第二大超市要IPO了
來源/投資界-天天IPO
撰文/周佳麗
超市也要IPO了。
投資界-天天IPO獲悉,江蘇宏信超市連鎖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宏信超市)向港交所提交招股說明書,正式沖刺港股IPO。
這是一家總部位于揚州的連鎖超市及便利店,其歷史可追溯至1994年,后來進行轉制并更名。2005年,宏信超市第一家鄉鎮店邵伯店開業,至今坐擁51間超市及109間便利店,且主要集聚在江蘇地區,是揚州第二大超市品牌。年營收14億元,宏信超市背后還出現了江蘇省政府投資基金的身影。
放眼全國,本土便利店品牌遍地開花,如廈門見福、湖南芙蓉興盛、浙江十足等等,幾乎每個區域都有當地的龍頭便利店。而中國便利店之王——美宜佳,來自廣東東莞。
揚州超市要去IPO,江蘇國資投了
這是從揚州起家的連鎖超市。
時間回到1994年,宏信商貿(前身為江都商城)成立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從事購物中心業務。2001年,宏信商貿獲得中國外貿易經濟合作部批準的出口經營權,公司98.45%的股權也轉讓給了高峰等人。
2005年,宏信超市成立,后經過更名、轉制、合并等一系列變動后,這家原本由揚州市江都區國資控股的連鎖企業,成為以高峰為實際控制人、管理層共同持股的零售品牌,開始從事超市及便利店連鎖運營業務。這一年,宏信超市第一家鄉鎮店邵伯店開業。
高峰,現年64歲,是宏信超市當前董事長兼執行董事。1986年7月,高峰畢業于江蘇廣播電視大學(現稱:江蘇開放大學),后來在南京師范大學完成經濟與管理專業的研究生培養方案,多年后獲得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管理碩士學位。
在超市及供應鏈領域,高峰有超40年經驗。早年間,他曾任職于江都市供銷合作總社,一直做到副主任。1992年,高峰加入江都供銷大廈,也就是宏信商貿的前身,擔任副總經理,后晉升為總經理,負責監督企業的管理及運營。
直到現在執掌宏信超市,高峰等人為一致行動人,能夠行使公司已發行股份總數約41.5%的投票權。其中高峰直接和間接持股宏信超市29.68%。
多年來扎根于揚州,宏信超市身后也有江蘇國資的身影。根據招股書,公司此前進行過多輪增資和機構投資——
2019年7月,江都基金斥資6000萬元,以3.66元/股認購約1639萬股;同年11月,民生農業以及A批投資者以3.66元/股分別認購股份;2020年下半年,疌泉基金以及B批投資者以每股3.85元認購部分股份。
疌泉基金的普通合伙人為江蘇新供銷基金,最終由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控股。疌泉基金的有限合伙人包括南京新供銷企業管理有限公司、江蘇省政府投資基金(有限合伙),以及南京揚子國資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IPO前,疌泉基金持股宏信超市13.42%。
招股書中也披露了,宏信超市授予投資者的特殊權利,如江都基金于2024年5月提供一項承諾,倘若公司2024年6月30日或之前向聯交所提交,則不會追討恢復江都基金認購協議項下授予江都基金的特別權利,且只要于2025年6月30日之前獲得批準并完成,特殊權利仍不會恢復。
疌泉基金也擁有相似的認購協議及補充協議,但相關特殊權利在宏信超市向聯交所等提交之日終止。
如此種種,或許是這家揚州超市急于港股IPO的因素之一。
何以撐起一個IPO?
這是一家典型的區域型商超。
據了解,宏信超市以“宏信龍”品牌經營零售業務及批發業務。根據行業報告,按銷售額計,宏信超市2023年在揚州超市運營商中排名第二,市場份額為9.1%;按銷售額計,2023年在江蘇中部地區的超市運營商中排名第五,市場份額為2.3%。
成立以來,宏信超市曾嘗試過向外省擴張。揚州新聞廣播在2020年12月的一則報道顯示,宏信龍超市在揚州6個縣市區以及泰州、安徽天長等地擁有門店400多家。但招股書中披露,截至目前,宏信超市在江蘇省經營51間超市及109間便利店,其中49間超市及108間便利店位于揚州市,兩間超市及一間便利店位于泰州市。
這也意味著,宏信超市三年之間店面數量銳減了240家,幾乎撤回到大本營揚州。除超市及便利店外,公司還在揚州經營著兩個商城——江都商城及宏信龍購物中心。
整體來看,宏信超市主要業務為超市及便利店以及兩家商城的零售業務,批發業務則是向經銷商銷售糧油食品,也向海外客戶銷售服裝及木制品等。此外,宏信還有租賃業務,將零售店鋪及商城的部分店面租賃給其它餐廳、酒店及藥房等零售商,同時還向當地企業、學校或政府機構配送餐食。
如此一來,宏信超市2021年至2023年的總營業收入分別約為14.32億元(人民幣,下同)、13.29億元、14.02億元,其中毛利分別為2.83億元、3.02億元及3.01億元,較為穩定。報告期內,這家連鎖超市一直保持盈利狀態——分別為3508萬元、5107萬元、5160萬元。
宏信超市試圖講述更大的故事。首先是規模,招股書透露,宏信超市計劃自最后可行日期起至2025年第4季度,在江蘇省及安徽省開設共計12家超市及30家便利店,其中,計劃在揚州開設3家超市及6家便利店,在泰州開設7家超市及18家便利店。
電商化是宏信超市積極探索的方向。宏信超市相繼開通了小程序“龍會易購”“宏信龍當日達”,同時還與抖音等電商平臺合作。不過從過去三年的財務數據來看,電商對宏信超市的營收貢獻程度并不大。
宏信超市也在布局預制菜賽道。招股書顯示,利用采購及供應優質新鮮食品配料的能力,宏信超市亦經營一個中央廚房,生產餐食,并交付至當地企業、學校或政府實體。據悉,宏信超市截止目前每天可生產10000份午餐餐食及10000份晚餐餐食。
但此業務在公司總營收中存在感并不高,僅1%左右,在揚州地區排名位居第四,市場占有率僅為1.2%。
為此,宏信超市計劃擴大預制菜的供應鏈規模。招股書中提到,公司計劃收購13000萬平方地塊來建立新的中央廚房和配送中心,預計資本支出為7480萬元。這也是宏信超市沖刺港股IPO的原因之一。
每座城市,都有一個超級便利店
說起來,便利店已經成為很多城市的標志物。
便利店,往往反映了一座城市運轉的效率。現階段,國內便利店呈現諸侯割據態勢——區域龍頭較多,如福建見福、山西金虎、浙江十足等。其中,廣東東莞開便利店最為強悍。
美宜佳,一個發家于東莞的便利店正在全國遍地開花,《2023中國便利店TOP100》顯示,美宜佳以33848家門店奪得全國第一。而一手打造這間便利店的,是現年73歲的葉志堅。作為美宜佳的靈魂人物,他成功在外資零售巨頭的圍攻下,打出了自己的一片江山,是名副其實的“便利店大王”。
東莞,不止誕生美宜佳。被譽為東莞便利店“教父”的葉志堅,麾下還走出了幾位叱咤江湖的猛人,如畢業于暨南大學中文系的歐陽華金,后來與一群年輕人攜手創立了天福便利店,如今已坐擁超7400家門店,排名全國第四。
孕育了一批中國便利店名將,東莞被冠以“便利店之都”。有人曾調侃:在東莞,摔個跤都可能摔在便利店門口。數據顯示,東莞便利店密度達到1242人/店,密度高居全國第一,是北京的7倍之多。
芙蓉興盛,是中國本土第三大便利店品牌。這是一個湖南人創富的故事。出生在湖南益陽的岳立華,從小學起就開始幫忙照看家里的小賣部,后來做批發業務起家。2001年,岳立華不再滿足只做批發商,干脆開起了超市,創辦了芙蓉興盛。
2010年前后,岳立華的芙蓉興盛成長為湖南長沙覆蓋率最高的便利店品牌之一,紅底白字的招牌在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甚至開到了外地,業務輻射全國16個省市的80多個地級城市和400多個縣級城市。
期間,芙蓉興盛不斷開拓業務,其一手打造出來的興盛優選曾被VC機構追搶。后來社區團購熄火,興盛優選業務收縮,但老本行芙蓉興盛的超市與便利店生意依舊如火如荼,現已累計開出超5700家門店。
相比較而言,來自揚州的宏信超市并不在《2023中國便利店TOP100》之列,其僅有160家門店,在行業中體量并不大。
而在港交所的大門外,還排著長長的隊伍,當中有蜜雪冰城、古茗、滬上阿姨等新茶飲正在比拼上市速度,還有地平線、黑芝麻、云知聲、英矽智能一眾AI獨角獸排隊IPO,大家都在卡位。
浩浩蕩蕩的赴港上市潮下,IPO戰線悄然拉長。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