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信超市披露IPO招股書,沖擊港股主板上市
來源/斑馬消費
撰文/徐霽
在線下零售業的至暗時刻,江蘇揚州區域連鎖企業宏信超市,在規模和業態并無太大優勢的前提下,披露IPO招股書,沖擊港股主板上市。當真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港股市場連鎖超市板塊已經多年沒有擴容了,宏信超市如何破局?高鑫零售、聯華超市和北京京客隆在二級市場的表現有目共睹,宏信超市“有效上市”,到底有多難?
01
又有超市IPO
6月底頗為熱鬧的港股IPO市場,終于迎來了一個“意外”。6月26日,江蘇宏信超市連鎖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宏信超市”),披露招股書,沖擊港交所主板上市。
不管港股還是A股,已經有許多年,不曾迎來新的零售業上市公司了。上一次有連鎖超市沖擊IPO,那也是3年前的物美科技。
宏信超市的歷史,可以追溯至1994年成立的江都商城和2005年成立的江都商城宏信超市,經過更名、合并、MBO(管路層收購)等一系列變動后,這家原本由揚州市江都區國資控股的連鎖企業,成為如今以高峰為實際控制人、管理層共同持股的零售品牌。
宏信超市最顯著的特點是“小”。公司以宏信龍為主品牌,經營51家超市及109家便利店,還有兩家商城—江都商城和宏信龍購物中心。
另外,公司還基于零售店鋪推出了兩個O2O小程序,龍會易購和宏信龍當日達,以及部分批發業務。
即便把這些業態全部都算上,公司的收入規模也就只有10億級。2021年-2023年,宏信超市營業收入分別為14.32億元、13.29億元、14.02億元。
前段時間,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披露了中國連鎖百強和中國便利店百強名單,宏信超市均不在列。
公司計劃,2025年-2028年,新開超市和便利店9家、9家、12家、12家。這樣算下來,5年后,宏信超市的規模,仍然談不上有多大。
宏信超市的另一大特點是,區域型。旗下超市、便利店、商城,基本都位于揚州市。目前只在隔壁的泰州,新開了2家超市和1家便利店。
即便在揚州市場,宏信超市的市場地位也不拔尖。按銷售額計,公司2023年在當地超市運營商中僅排名第二,市場份額為9.1%;在蘇中地區排名第五,市場份額為2.3%。
公司引以為傲的便利店業務,在區域市場的地位也并不強勢,排在揚州第四,市場份額5.3%;在當地百貨店市場中排名第五,市場占有率4.91%。
02
講不出新故事
為了順利上市,宏信在連鎖超市業務的基礎上,試圖講出一些新的故事。
首先,突出便利店。以門店數量來看,便利店構成了宏信的大部分版圖。2025年-2028年,公司計劃拓展42家門店,其中30家為便利店。
這些16或24小時營業的便利店,配合完善的供應鏈,再加上于揚州市場的密集分布,讓宏信超市的盈利能力處于行業較高水平。
2021年-2023年,公司毛利率分別為19.7%、22.7%、21.5%,同期歸母凈利潤分別為3508.0萬元、5106.5萬元、5160.2萬元,凈利率2.4%、3.8%和3.7%。這樣的盈利水平,在當下的零售市場、特別是連鎖超市行業,確實搶眼。
招股書中,宏信超市突出自己類似于711的供應鏈,強調餐食供應能力,處處提到、對標預制菜相關企業,仿佛它就是一個披著超市外衣的供應鏈或預制菜企業。
在定制版的報告中,公司2023年預制菜銷售額1500萬元,在揚州地區排名第四,市場份額1.21%。
近期,港股IPO行情整體回暖。然而,宏信超市的上市進程,依舊艱難。
當下,正處在零售業的至暗時刻。以大賣場和小超市為主的傳統連鎖模式,遭遇嚴峻挑戰;新的商業模式,正處在探索、嘗試和本土化的過程中。連鎖百強榜單頭部陣營中的本土品牌們,業務和業績表現都不算好。
接下來的出路,或許是類Costco的胖東來模式;或許是盒馬的供應鏈+極致服務模式;深耕區域、極致效率的新便利店模式,也可能是一種選擇。
但是,上海城市超市與湖北富迪超市的停業,紅旗連鎖業績承壓創始人退出,讓投資者們對區域型商超提不起更多信心。
物美商業+麥德龍中國組成物美科技,物美創始人張文中的另一家零售數字化服務商多點Dmall,港股IPO屢戰屢敗。這下,連麥德龍供應鏈也被分拆出來,與宏信超市同一時間,沖擊港股上市。
相比之下,宏信的業務傳統得多,體量又小得多,預期增長空間也很有限,如何能被市場刮目相看?
更為關鍵的是,就算能夠登陸港股市場,那又如何?
行業排名第三的高鑫零售,坐擁上百億元現金和超過450萬平的自有門店物業,市值也不到150億港元;行業排名第八的聯華超市(00980.HK),市值不到5億港元;區域型連鎖超市,連鎖百強排名第48的北京京客隆(00814.HK),最新市值不到2億港元……
宏信超市,為何選擇這個時候,乘興而來?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