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度陷入虧損泥潭,奈雪難打翻身仗?
來源/氫消費
撰文/張宇
一則“經調整凈虧損約4.2億元至4.9億元”的預虧公告,導致“新茶飲第一股”奈雪的茶股價應聲暴跌。
截至8月12日港股收盤,奈雪的茶股價已跌至1.5港元/股,對應總市值僅為25.69億港元。
自2021年6月30日登陸港股至今,奈雪的茶股價一路“雪崩”,目前已較19.80港元/股的發行價跌去92.4%,總市值蒸發超過300億港元。
歸根結底,投資者不再看好奈雪的茶的原因在于其經營業績已令人失去期待。上市以來,奈雪的茶的經營業績一直不及預期。根據財報,2021年至2023年,其總營收分別為42.96億元、42.92億元和51.64億元;經調整凈利潤分別為-1.45億元、-4.61億元和0.21億元,三年時間累計虧損高達5.85億元。尤其是2024年上半年預虧損約4.2億元至4.9億元,已接近2022年全年的凈虧損水平。
現階段,新茶飲行業的戰火愈演愈烈,并且早已走過資本助推的瘋狂期,對于奈雪的茶而言,擴張速度已不再是唯一評判標準,反而是業務模式的可持續性和盈利能力將成為影響股市表現的關鍵因素。
01
再次陷入困境
奈雪的茶自成立到2022年一直處于虧損狀態,2023年扭虧為盈,但好景不長,2024年上半年又再度陷入虧損泥潭。
根據奈雪的茶的預虧公告,截至上半年末,預計收入約24億元至27億元,經調整凈虧損(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計量)約4.2億元至4.9億元。
對此,奈雪的茶解釋稱,主要由于受消費需求影響門店收入承壓,門店端成本優化已基本到位,人力、折舊與攤銷等成本短期內優化調整空間有限。同時,公司計劃關閉部分表現不及預期的門店,并為此計提了資產減值準備。
奈雪的茶曾預計2024年的開店目標為新增約200家直營門店,但在2024年第二季度,奈雪的茶新開了48家直營門店,但同時也關閉了48家直營門店,而第一季度,奈雪的茶新開了23家直營門店,這意味著上半年僅凈增23家直營門店,2023年同期,其凈增直營門店126家,可見奈雪的茶直營門店擴張已基本處于停滯狀態,全年開店目標或難以完成。
事實上,面對業績承壓,奈雪的茶曾試圖通過降價來提振銷量。
2022年3月,奈雪的茶宣布降價計劃,推出9-19元的“輕松系列”鮮果茶,并承諾每月將上新至少一款不超過20元的茶飲。此外,多款產品價格也進行了下調,最高降幅達10元,調整后已無30元以上產品。
不過降價計劃并沒有使奈雪的茶業績回暖。根據財報,2023年,奈雪的茶每筆訂單的平均銷售額由2022年的34.3元降為2023年的29.6元,同比下降13.7%。然而降價并沒有成功挽救銷量,2023年,奈雪的茶每間茶飲店日均訂單量為344.3單,較2022年同期減少3.9單,較2021年同期的416.7單減少72.4單。
奈雪的茶之所以業績承壓,與其經營模式和戰略思維息息相關,尤其是奈雪的茶主打“第三空間”。
圖源:奈雪的茶官網
“第三空間”概念曾由星巴克前CEO霍華德·舒爾茨提出,其認為“通過咖啡這種社會黏合劑,為人們提供聚會場所的第三空間”,而奈雪的茶受星巴克的啟發,試圖在新茶飲領域復刻“第三空間”。
為此,奈雪的茶一直在探索“第三空間,”比如主打雞尾酒產品的創新概念門店“BlaBlaBar”;提供集烘焙茶飲、閱讀空間、花藝、簡餐等于一體的“奈雪夢工廠”;定位“奶茶+閱讀”的“奈雪書屋”:設有零售區、閱讀區、茶室包間、私人影院等多種業態的“奈雪茶院”;融合茶飲、軟歐包、零售、娛樂等多種元素的“奈雪的禮物”等等。
“我們始終覺得對于線下,門店不是一個單純的生產場所,而是一個品牌的體驗場所,奈雪同樣將空間視為自己的產品。”奈雪的茶CEO彭心曾如是表示。
然而被寄予厚望的“第三空間”卻面臨著低坪效問題。2023年,奈雪的茶直營店門店訂單占比僅有14.5%,其中43.6%和41.9%的訂單為自提和外賣。換言之,超過八成的消費者都選擇了非堂食。由此可見“第三空間”并沒有帶來核心收益,反而成為了拖累。
此外,艾媒咨詢也在《2023-2024年中國新式茶飲行業運行狀況與消費趨勢調查分析報告》中提及,導致奈雪凈利偏低的重要原因是其經營模式,奈雪注重“第三空間”的打造,需要非常多的人力支持,提高了其人力成本,并且營運和快速擴張兩大具有“伴生性”的不利因素,使得門店層面的經營成本居高不下。
02
加盟商難尋
奈雪的茶對于加盟模式一直保持著謹慎的態度,但在盈利能力不足與市場競爭加劇的雙重壓力之下,也不得不低了頭。
2023年7月,奈雪的茶宣布開啟加盟,然而其加盟門檻卻不低,比如奈雪的茶對加盟門店的面積要求在90-170平方米。在單店合作模式中,加盟商需提供150萬元及以上流動資金驗資證明或其他資產證明,區域合作的資金與資產證明金額則在450萬元及以上,并且加盟單店投資不低于98萬元,遠遠超過了茶百道、滬上阿姨、書亦燒仙草等競爭對手。
過高的單店投資嚇退了不少潛在加盟商。截至2023年12月,喜茶、奈雪的茶、茶百道、霸王茶姬、滬上阿姨、古茗、書亦燒仙草、蜜雪冰城八大新茶飲品牌中,除了奈雪的茶新開門店數量為487家,其余新開門店數量均超過1500家。
與此同時,新茶飲行業的增速正在放緩。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報告,我國現制茶飲店行業規模在2018年至2023年的復合增長率為25.2%,2024年至2028年復合增長率預計為15.4%。
艾媒咨詢的數據也顯示,2016年至2019年,我國新茶飲迎來了爆發性增長,收入規模從291億元暴增至2044.8億元;但在2020年至2025年,新茶飲的增速明顯放緩,增速已經回落至5.1%-13.5%,新茶飲的“黃金時代”暫告一段落。
在這一趨勢之下,不少新茶飲品牌開始瘋狂搶奪加盟商。
比如喜茶在合伙人大會上公布了三項最新優惠政策,包括2024年一季度新簽約伙伴合作費全免,上半年簽約并開業的合伙人,開滿3家門店就能獲得6.6萬元裝修補貼等三項最新優惠政策。
茶百道也開始實施簽約減免、點位減免、物料返點等優惠措施。2月至5月,新加盟商開一家店,減免4萬元,開兩家店合計減免18萬元;老加盟商新開一家店,減免9萬元,新開兩家店減免18萬元,符合條件的還可以享受物料返點政策。
此外,書亦燒仙草直接推出“0加盟費、0服務費、0合作費”政策;樂樂茶宣布全面實施門店加速計劃,35萬可“兜底”開設一家不超過50平米的門店;古茗則推出加盟費分期付款的政策,并表示如果無法繼續開店,剩余的加盟費不用再繳。
奈雪的茶也加入爭搶加盟商的大戰,其公布的2024年加盟新政策顯示,單店投資降至58萬元起,2024年6月30號前完成簽約的加盟店,還可享受單店6萬元營銷補貼。
不過,奈雪的茶加盟業務開展沒有想象中火熱。截至2024年上半年,奈雪的茶共有297家加盟門店,其中第二季度僅增加了92家加盟門店,上半年凈增加盟門店僅147家。相比之下,2024年上半年,喜茶、霸王茶姬、茶百道、古茗、滬上阿姨新開門店數量分別為800家、1521家、1030家、525家和1178家。
2024年7月,奈雪的茶表示,預計2024年全年新開直營門店規模低于往年,且會調整或關閉部分表現不佳的直營門店。加盟業務方興未艾,又要關閉一部分經營不善的直營門店,2024年奈雪的茶的業績增長接近停滯已在意料之中。
03
多元化發展受阻
新茶飲賽道內卷嚴重,競爭愈發激烈,奈雪的茶也在尋求多元化發展。
2020年4月,奈雪的茶開辟早餐業務,推出了超過20款早餐組合,如純茶/美式+芋泥紫薯包/乳酪吐司,最低售價僅為9.9元,以實惠又優質的產品滿足職場人士的早餐需求。2023年上半年,奈雪的茶早餐套餐銷售成績增長約620%。
但早餐業務并不好做,一個典型的例子是,喜茶比奈雪的茶更早探索早餐業務,其于2019年10月推出了純茶/咖啡+牛角包組合的“靈感早餐”系列產品,而目前喜茶已經停止了對早餐業務的拓展,并且不再強調“早餐”的概念。
出海也是奈雪的茶探索多元化發展的計劃之一。奈雪的茶最早于2018年在新加坡開設了第一家海外門店,后來關閉。隨后又于2020年7月在日本大阪道頓堀的Laox購物中心內開設了首家門店,此后出海計劃陷入沉寂。2023年,奈雪的茶重啟出海計劃。繼泰國首店之后,2024年7月新加坡首店正式開張,進一步擴大了其在東南亞地區的影響力。相比之下,奈雪的茶的出海節奏還是慢了不少,以蜜雪冰城為例,截至2024年7月,其海外門店數量已接近4000家,遍布越南、印尼、新加坡、泰國、韓國、日本等多個國家。
此外,奈雪的茶也曾進軍酒水行業,在北京、上海、深圳、南通、重慶等一二線城市推出BlaBlaBar,定位是為20-35歲的女性消費者提供夜生活場景。同時,奈雪的茶還先后推出水果風味無糖氣泡水、茶禮盒、零食與月餅禮盒產品。
無論嘗試哪類多元化業務,奈雪的茶的目的都是試圖在廝殺激烈的新茶飲業務外,找到穩定的新增長極。然而截至目前,其多元化業務的探索仍難言成功,奈雪的茶遲遲未能交出一份特別亮眼的成績單,也導致投資者對奈雪的茶越來越沒有耐心。如今茶百道已經成功登陸港股,同時在港股排隊上市的還包括古茗、蜜雪冰城、滬上阿姨等。是否還要堅持“第三空間”?商業模式如何更靈活?未來如何更高效的探索多元化業務?都是奈雪的茶需要重新考慮的難題。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