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扎堆去機場“圍獵”中產
來源/36氪未來消費
作者/賀哲馨
“把酒店和珠寶店開在一起,是為了滿足偷情的丈夫對妻子的補償”的說法,李燃一開始打心底不信的。
直到前不久她在上海虹橋機場買了一瓶Aesop的香水。
“只送了一些洗護,算下來1000出頭,價格肯定不如免稅店實惠。”但她動心的原因有些偶然——因為班機延誤,在候機大廳閑逛的時候恰好有一束陽光打在店門口,琥珀色香水瓶身像是被鍍上光暈特效,一瞬間她就被吸引了。
在經常出差的李燃印象中,機場是由販賣成功學的“航旅”書店、山寨拉夫·勞倫和比音勒芬匯集的地方。在機場買到合心如意的商品,聽上去“就像在酒店check in的時候買珠寶”那樣不可思議。
事實證明沒有荒謬的動機,只有深藏不露的需求:無論是進入度假輕松狀態的旅者、百無聊賴的空中飛人,還是對妻兒感到虧欠的富商——這些都是大牌的潛在客戶,登機前的黃金時段和相對封閉空間則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機會,能夠促使更多消費發生。
根據貝恩咨詢公司發布的報告,2018-2019年間奢侈品牌的機場店雖然只占整體渠道市場份額的6%,但其增長率為11%,相較于占渠道主體的百貨公司和專賣店,機場店的表現更為強勁。
機場收入通常由航空和非航兩部分組成,后者以免稅、零售和餐飲商業的租金構成。機場會根據所在城市的消費力、客流結構和航班情況等等調整招商對象。比如,2020年跨國旅行停擺,機場非航收入驟減,一線和熱門旅游城市的機場明顯加大了對高端品牌的招商,奢侈香化品牌也由于失去了旅游零售這部分重要收入,也加速了機場店布局。
虹橋機場一份招商文件顯示對大牌珠寶的需求非常明顯
以國人最愛的大牌路易威登為例,2020年10月,路易威登在虹橋機場T2安檢入口處的C位開出上海機場首店,同年又悄悄在T2航站樓位置開出第二家店;2020年,成都第三家路易威登也在天府機場“錦奢匯”大道開出——三店均是品牌直營店。
國際旅行恢復之后,大牌在機場開店的勢頭也沒有落下。
2022年,路易威登在虹橋T2安檢入口的門店大張旗鼓翻新,新店命名“漩渦”,流線型的夸張店頭設計令人印象深刻。2023年9月,路易威登在大興機場的二店落成。2024年2月,開云旗下的Valentino在虹橋機場開出旗艦店。6月,OTB集團旗下的Maison Margiela也在虹橋開了第一家機場旗艦店。
到今天,虹橋機場“奢侈品大道”上已經開出了你所能想到的所有一線、超一線奢侈品品牌。小紅書上,有旅客甚至稱呼這條街為“小恒隆”。
按照虹橋機場方面的說法,每年約有70%的虹橋旅客都是“大牌認知度高,消費力強”的商務人士,2024年開放一系列免簽政策之后,入境旅客更攀升,潛在消費人群需求多元,機場方面也加強了商業化運營。比如。允許品牌以直營店入駐、改變店頭設計等等。此外,路易威登的銷售表現也形成了一定的領頭效應,有機場內部人員告訴36氪,路易威登上海虹橋店的銷售“可以媲美”市中心核心商圈店鋪。
生意雖然誘人,考量也是相互的。在一份虹橋機場的招商文件里,我們發現了一些門店標注temp的字樣,虹橋機場航站區商業經營部總經理張耀國解釋說,這是品牌先開的“臨時店”,隨后會深化設計并敲定終版方案、最后重新裝修取代“前店”。比如Maison Margiela在虹橋機場已經以快閃店的形式存在了一年。
虹橋機場T2“一線品牌大道”的布局 圖片來源:moodiedavittreport
“年輕人無時無刻都在比價,機場店也必須以服務和產品取勝,并非是價格。”長期跟蹤奢侈消費的分析師TzeMeng告訴36氪。
由于處于有稅區域,這些機場大牌店的價格通常和國內專柜一致,但“也會有活動折扣”。不止一位機場店SA告訴36氪,他們被培訓老師要求“服務體驗要向SKP看齊”,北京大興機場的路易威登店甚至還有順豐配送服務。
實際上,剔除了國際旅行的免稅機會,在國內除了海南的離島免稅,消費者奢侈品購買的選擇所剩無幾。在傳統形式的百貨渠道對年輕人的吸引力大幅下滑之后,機場零售會是奢侈品在中國的新引擎嗎?我們尚不得而知,而這一市場已經逐漸有寡頭的趨勢。
Valentino和Maison Margiela的運營方都是LVMH旗下旅游零售商DFS迪斐世。法國零售服務商Lagardère拉格代爾幾乎包攬了所有奢侈品牌香化業務在機場零售的運營權,連Chanel也不例外。2020年,LVMH集團的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Bernard Arnault收購了Arnaud Lagardere控股公司Lagardere Capital & Management (LC&M)約25%的股份。這意味著LVMH在拉格代爾的旅游零售業務上也將分一杯羹。
負責為每個消費者“造夢”的奢侈品,依然是個贏者通吃的商業世界。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