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stco開市客為什么還不進北方?
出品/聯商網
撰文/高天
近日,目前在中國熱度最高的兩大會員店品牌Costco開市客和山姆會員店都傳出了在北方“開新店”的消息。
只不過,一個板上釘釘,一個還只是傳聞。
由此,《聯商網》也發現了一個有意思的現象:目前Costco還未正式進入北方市場;相比南方市場,山姆在北方的門店也相對較少。
更令人好奇的是,Costco的北方首店究竟會花落何處?
01
Costco官方回應進北京和青島
近日,在青島城陽政務網上有一則關于“開市客最新進展”的咨詢引人關注。
其中,青島城陽區招商促進中心在答市民問中提及,“今年4月,接待了開市客項目方代表,并陪同考察了城陽區及市區的幾處商業綜合體;9月3日,經與項目方對接獲知,目前項目方意向于今年在北京開設北方首店。在北京店開起后,擬于明年在青島選址開設北方二店。”
對于網傳的消息,《聯商網》求證了Costco。Costco負責宣傳的相關工作人員回應稱,“暫未收到要在北方開店的通知。”
早在2021年,坊間就流傳Costco即將落地青島等北方城市的傳聞。這幾年來,當地市民也多次通過政府信箱詢問Costco項目的落地情況。
只不過,兜兜轉轉好幾年,始終沒有實質性進展。
此次最新消息露出,Costco落地北京、青島的消息又一次襲來。如今看來,還得再耐心等等。
02
Costco在北方開店的考量
2019年8月27日,Costco首次進入中國內地市場,在上海閔行開出了大陸首店。
截至目前,已經在內地完成7家門店的布局,分布在上海、蘇州、寧波、杭州、深圳和南京6個城市。無一例外,均在南方城市。
再看其主要對手山姆在內地市場的布局情況。
自1996年進入中國以來,目前已經在全國布局49家門店,其中北方城市僅北京(4家店)和大連、天津、沈陽各1家店。
同時,根據《聯商網》統計的山姆未來開店計劃顯示,目前山姆在建及籌開的門店數量已經達24家,其中位于北方的門店有北京3家、天津1家、西安1家、青島1家、鄭州1家、濟南1家。鄭州和濟南兩家也是9月25日簽約落地的。
顯然,相比南方城市的布局密度,無論是山姆還是Costco,目前在北方市場的空間還很大。
尤其是Costco,目前北方還沒有一家門店是真正敲定的。究其原因,我們分析后認為有以下四點:
1、經濟環境和商業氛圍的差異。Costco和山姆都是會員制,號稱做“中產的生意”,在選址上也比較嚴格。除了當地的經濟環境、消費能力要有一定支撐外,還對商業活力、凝聚力以及交通等要求較高。單論商業氛圍,聚集了江浙滬的長三角地區以及粵港澳大灣區是目前國內最具活力的區域之一,具備良好的營商環境,因此也是很多外企和外資首選地。
2、Costco在內地的供應鏈和商品本土化問題。Costco的全球供應鏈有巨大優勢,據悉已經在全球范圍內建立800余座倉庫,其在中國臺灣地區有14家門店,也具備了強大的全球供應鏈體系。
但是在大陸市場,Costco引以為豪的供應鏈如何復制就是個難題。Costco希望能通過復制中國臺灣的模式和資源,但因內地不同區域的消費差異,導致其存在明顯的供應鏈和商品力本土化問題。目前Costco內地的7家門店都是在當地成立貿易公司,取得進口資質,從而解決門店的供應鏈需求,缺乏商品本土特色化和多元化的發展。而這也制約了其擴張的速度。
2021年Costco亞洲區總裁張嗣漢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就坦言,“因為Costco在中國大陸只開了2家店,所以貨運和采購的力量還沒有其他競爭對手的通路多,也沒有他們大”。
3、前車之鑒。會員店在北方的發展并不順利。山姆曾經在長春開出過一家門店,但最終因經營不善而閉店。另一個倉儲式會員店麥德龍于近日在北京豐臺區大成路的門店宣布進行閉店改造,作為比山姆還更早進入中國市場的倉儲式超市,麥德龍近期已經有4家門店進入“閉店改造期”。門店關閉并不能完全解釋會員店南北分布不均的現象,但至少也能側面印證一些Costco在選址上的要求。
4、自身穩健的布局策略。Costco聚焦國內強經濟地區,因此開店速度相對保守。進入中國大陸市場6年,也就開了7家店。但這并非Costco的全部策略,畢竟在當下的中國實體零售行業,會員店已經是市場上的一塊主流消費。
與租賃物業運營相比,Costco國內都是以先拿地開發建設再建商場的重資產模式來經營,綜合考慮到商場周邊的交通、區位、客群屬性、消費力等因素,要承擔更大的成本,因此建設周期會更長,拓店的速度也會更加謹慎。
所以,北方的朋友們別急,Costco不會放棄這么大一塊市場。
03
為何都在爭奪Costco和山姆?
目前,國內的消費需求整體不足,實體零售行業內,傳統大賣場不斷調整,家樂福、沃爾瑪等傳統超市陸續閉店,而Costco、山姆等會員店卻大行其道,持續受到關注,甚至成為一些城市競速賽中的一大利器。
這首先要歸功于其自帶流量的品牌效應以及高效的門店效益。
Costco日前公布的2024財年第四季度及財年經營業績顯示,第四財季總收入797億美元,其中凈銷售額782億美元,同比增長1.0%,但低于預期;會員費收入15.12億美元,同比增長約2.0%;凈利潤為23.54億美元。第四季度公司同店銷售額增長6.9%。按地區劃分,美國同店銷售額增長6.3%,加拿大增長7.9%,其他國際地區增長6.9%。
2024財年全年總收入2544億美元,其中凈銷售額為2496億美元,同比增長5.0%;會員費收入48.28億美元,同比增長5.4%;凈利潤為73.67億美元。
同時,據CCFA發布的2023年《中國連鎖TOP100》榜單中,Costco則憑借當時僅有的5家門店,以55億銷售規模位列第72名。
沃爾瑪發布的2024年二季度財報顯示,二季度營收同比增長4.8%至1693.4億美元,超過預期1684.6億美元;二季度銷售額(不包括燃料)同比增長4.2%,超出了分析師的預期。其中山姆會員店美國銷售額(不包括燃料)增長了 5.2% ,符合分析師的預期。
單店銷售上,根據上述CCFA的數據看,Costco5家門店55億元,單店銷售額約11億元。另據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年底,全國47家山姆門店銷售額超800億元,平均單店年銷售額達17億元。
CCFA此前發布“2023年中國超市TOP100”顯示,沃爾瑪(中國)旗下的山姆和沃爾瑪2023年實現銷售1202億元,居超市TOP100首位,這也是前10的超市中,唯一一家實現零售額正增長的企業。
當然,Costco和山姆在各地呼聲走高,也因其對當地商業及其他板塊價值的助推作用。一來能很好的填補當地會員店的商業空白,豐富商業類型以提升商業能級;二則,Costco和山姆落地能直接給當地提供上千個就業崗位,有助于人居環境的提升和消費升級。
寫在最后
Costco和山姆在當前中國市場的火熱程度,不禁讓人想起了以前在商業地產領域的萬達廣場。“萬達廣場,就是城市中心”還言猶在耳,只不過已今非昔比,曾經用大量案例與事實支撐的“鐵律”也成為了過去。
由此,也可看出商業的規律始終是變化與創新。就好像正受追捧的會員店模式,沒人能保證這樣的熱度能持續多久。
畢竟,中國也有自己的“商超王者”胖東來,而它就在北方。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