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價三年跌超80%,一場牛市能拯救中免嗎?
來源/36氪
撰文/陳思竹
“如果不是很熱門的品牌,一天(都)接不到客人是常有的。”今年剛從海口免稅城離職的王凡這樣說。
從建筑體量上看,目前這家商城被稱為“世界第一大免稅商業綜合體”,此前由中國中免宣布投入128.6億元打造。截至今年6月底累計投入資金達73.99億元。
從海口免稅城開業起,王凡便入職成為了一名銷售專員,他告訴36氪,2022年10月剛開業時,免稅城客流量還不錯,但是今年以來,情況并不樂觀。
同在�?诿舛惓枪ぷ鞯泥嶜悓Υ松钣型�,“(今年)3月份一直到現在,都不是很好。”她說。
據海南日報消息,2024年中秋假期�?诤jP監管離島免稅銷售額2.06億元,購物人次3.47萬人,日均銷售額0.69億元,客單價5943元。日均銷售額、客單價分別較2023年中秋假期前三日下降51.6%、14.1%。
同時,中國中免財報顯示,2024年上半年,連同�?诿舛惓窃趦鹊墓究偪偁I收為312.65億元,同比減少12.8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2.83億元,同比減少15.07%。
反映到二級市場上,截至發稿前(10月14日),中國中免A股最新股價報71.36元/股。而至今年9月25日前,其股價已跌進50元/股左右的區間。相比2021年初曾高至387.40元/股,中國中免在三年半多的時間里股價下跌超過80%。
離島免稅“金字招牌”不靈了
今年上半年,海南仍然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據海南省統計局數據,2024年1-6月海南省港口和機場旅客吞吐量3568.45萬人次,同比增長9.1%,其中離港旅客為1861.17萬人次,同比增長10.7%。
然而,海南離島免稅的表現卻與火熱的旅游人氣并不相襯。根據海口海關統計數據,2024年1-6月,離島免稅購物金額184.6億元,同比下降29.9%;免稅購物人數336.1萬人次,同比下降10%。
作為業務主力的中國中免三亞市內免稅店,上半年營收119.86億元,同比減少29%;利潤為6.43億元,相比去年同期的20.23億元減少了68%。而2022年營業的�?诿舛惓枪緞t虧損約4.31億元。
曾在一線工作的王凡也直觀感受到市場的冷淡,他告訴36氪,今年哪怕是旺季,也沒有帶來多么明顯的銷售業績增長,而淡季更會陷入無人光臨的尷尬局面,“像每個月22天的上班時間,只有5、6天有開單已經是常態了。”他說。
長期來看,海南離島免稅的壓力在2023年便初見端倪,根據景鑒智庫統計的銷售數據,2022年全年,海南離島免稅單客購物約11.7件,然而2023年全年則下降到7.6件,而到2024年上半年,單客購物僅約5.9件。
這意味著,海南離島免稅消費者購買意愿有所下跌,且這種下跌具有一定趨勢性。
景鑒智庫創始人周鳴岐認為,中國中免的承壓,從宏觀層面來說,與當前消費趨勢有關。
從景鑒智庫統計的數據來看,2024年上半年,免稅購物金額與實際購物人次雖然雙雙下跌,但消費人次的下跌幅度遠小于消費金額的下跌,這體現了人均消費的下行趨勢。
圖片來源:景鑒智庫
而從企業角度來說,中國中免優勢地位的逐步弱化,是此番業績不佳的主因�!爸袊忻庠谝咔槠陂g幾乎壟斷了國內奢侈品的銷售,”周鳴岐認為,“但是當前,出入境逐漸恢復,消費者有了更多的選擇。而對比其他海外市場,中國中免的價格優勢也并不突出,自然造成了客戶群體的流失�!�
客群的分流,不僅體現在國際市場,國內機場、市內免稅店的恢復也加劇了“離島免稅”這一金招牌的失靈,觀察中國中免歷年財報,不難發現,其海南地區營收占比從2021年的69%,降到2022年的63%,再到2023年已降至58%。
與此同時,上海地區業務營收占比卻逐年上升,從2021年的18%,擴大到當前的26%。
“免稅茅”的退潮
中國中免的免稅龍頭地位不可否認。其由“中國國旅”更名而來,于1984年成立。在40年的發展歷程中,其已成為免稅行業的一張名片。
2008年,中國中免在上交所掛牌上市,2022年成功赴港上市,迎來“A+H”時代。
從其披露的招股書中可以獲悉,早在2021年,中國中免的國內免稅市場份額就已高達86%,且門店數量遠超與其他免稅企業。同時還是中國唯一一家覆蓋全免稅銷售渠道的零售運營商,能夠同時經營機場店、市內店以及離島免稅。此外,中國中免也是10家具有免稅資質的旅游零售商中,唯一一家手握3張牌照的主體。
2019年到2021年期間,在政策加持以及自身光環的影響下,中國中免的營收與凈利水漲船高。其股價也從60元/股左右的水平,漲到近400元/股,一時間風光無限,坐實了“免稅一哥”的位子。
周鳴岐告訴36氪,中國中免之所以在此期間能夠“一飛沖天”,政策原因之外,其在奢侈品市場的免稅地位功不可沒。“當地位不再,中國中免自然也會因為這個原因走弱�!�
從2022年開始,中國中免漲勢暫停,營收與利潤雙雙下滑:2022年營收為544.33億元,同比下滑19.6%;凈利潤為50.3億元,同比下降47.9%。
2023年半年報中,其營收雖有提升,但是凈利潤卻依舊同比下降1.83%;第三季度,雖然營收與凈利實現雙增長,卻出現了“股價創三年新低”的情況,挑戰仍在持續,市場信心大不如前。
2024年開局的第一季度,中國中免頹勢依舊,其營收同比下降9.45%,凈利增速放緩,僅增長0.25%。到了年中,則出現了“雙降”的業績。
中國中免“免稅茅”的風頭,似乎正一去不返?
除了優勢地位的弱化,周鳴岐認為,當前中國中免出現頹勢的原因還在于其發展戰略的失誤。
回顧2020年,�?趪H免稅城項目正式開工,后于2022年10月正式開業。但是,這一戰略投資在周鳴岐看來并不成功。
“在客流量幾乎固定不變甚至有所下跌的情況下,反而擴大了營業規模,那么其中的邊際效應就會下跌�!敝茗Q岐解釋道。
同時,選址的偏遠也為�?趪H免稅城人流量的稀少埋下了伏筆�!笆紫群?诓⒉皇且粋很熱門的旅游目的地�!敝茗Q岐說�!按送�,海口國際免稅城的選址還并不在市中心,雖然有碼頭,但是選擇游輪去海南的人流量并不能支撐體量龐大的免稅城所需要的客流量�!�
實際上,在2019年到2021年的風口期,中國中免卻錯過了加碼海外的重要機會。那一時期,出入境旅客大幅減少,海外免稅市場紛紛遇冷。
據央視財經報道,2020年韓國的國際旅客量同比驟減八成,韓國免稅店遭遇了有統計11年以來的首次虧損。2021年2月,韓國兩大免稅店樂天和新羅撤出仁川國際機場。
同樣,中國中免在這一時期也選擇重倉海南,但也錯失了開拓海外市場的機會。當出入境旅游逐漸恢復后,中國中免的海外項目仍然空缺,且再難“橫插一腳”。
在強勢地位不再,價格優勢不突出,目標人群被分流的今天,中國中免自然陷入困境:難以吸引入境人群,而出境人群也有了更多的選擇。
“中國中免作為海南國際旅游龍頭,更應該面向國際市場,而不是只盯著國內的消費人群�!敝茗Q岐說。
出路在哪?
在海南免稅承壓的同時,口岸免稅市場卻隨著出入境客流量的恢復而出現明顯增長。
中國中免半年報顯示,中國中免在北京機場(含首都國際機場、大興國際機場)免稅門店收入同比增長超過200%,上海機場(含浦東國際機場、虹橋國際機場)免稅門店收入增長將近1倍,凈利潤均實現大幅增長。
同時,2024年上半年,日上上海凈利潤3.1億元,較去年同期的838.8萬元同比增長約36%,幾乎恢復到2019年的盈利水平。
機場業務的恢復,也為中國中免業績的頹勢加入了一劑強心針。
此外,為了進一步降低成本壓力,持續提升盈利能力,去年12月底,中國中免宣布與北京、上海機場簽訂租金補充協議。
據《中國經營報》報道,根據新協議,首都機場T2、T3航站樓和上海虹橋、浦東機場對中免商城的提成比例分別由47.5%、43.5%、42.5%統一調整為按不同品類在18%—36%之間取值。按照實際情況,分成比例大約在20%—25%之間,較原有比例大幅下降。
“固定成本的下降,也帶動了中國中免機場業務利潤的提升�!敝茗Q岐表示,且長期來看,這一合作也將對中國中免的盈利能力產生積極影響。
除了機場業務,在政策支持下,市內免稅店也正逐漸成為免稅生意的新風口。
8月27日,財政部、商務部、文化和旅游部、海關總署、稅務總局印發《關于完善市內免稅店政策的通知》,明確自2024年10月1日起,按照《市內免稅店管理暫行辦法》規范市內免稅店管理工作,促進市內免稅店健康有序發展。其中提到,市內免稅店的銷售對象為即將于60日內搭乘航空運輸工具或國際郵輪出境的旅客(包括但不限于中國籍旅客)。
次日,免稅概念股開盤大漲,中百集團、友阿股份一字漲停,多股紛紛高開。當日,中國中免股價也有所回升。
對此,東吳證券表示,免稅行業雖然在2023—2024年的居民消費意愿低迷、海外奢侈品消費分流背景下呈現出承壓狀態,但長期來看仍然是跟隨中國居民奢侈品消費大盤增長的重要渠道。在海南離島免稅走穩后,若出入境免稅政策出現進一步放開,有望促使免稅大盤整體企穩、重回增長。
不過市內免稅店這門“熱”生意,對于中國中免來說也并不好做。雖然其曾在財報會中表示,會考慮擴大北京、上海的市內免稅店。但是對比在全國范圍市內擁有12張免稅牌照的中出服,中國中免的6張市內免稅經營牌照并不“夠看”。
“中國中免的市內免稅店體量太小,市場也很局限。”周鳴岐坦言道,這讓它在市內免稅領域并不占優勢。
“中國中免的未來發展,還是在于其要敢于面對國際市場的競爭,積極開拓與布局國際市場�!�
對于國際化布局進程,中國中免于9月14日在互動平臺上表示,已在柬埔寨的金邊、西港、吳哥設有市內免稅店和機場店。且7月份新獲得斯里蘭卡科倫坡港口城的市內免稅牌照,近期有望實現營業。
在海南離島免稅光環“失效”的今天,如何把握新政策紅利,布局海外市場,將成其未來業績能否轉好的重要指標。
應受訪對象要求,文中王凡、鄭麗為化名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