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寧家族難敵大時代,計劃將 “堡獅龍”退市
來源/觀點網
撰文/徐穎珊
從1993年在港交所上市,到2020年被李寧家族控股的非凡領越收購,再到如今計劃將其私有化,堡獅龍在資本市場這條路上蹉跎了31年之久。
10月17日,非凡領越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擬以協議安排方式私有化堡獅龍,代價為每5股獲發1股非凡領越股份。計劃生效后,非凡領越擁有堡獅龍全部已發行股本,同時堡獅龍將向港交所申請撤銷股份上市地位。
消息一出,市場一片嘩然。
公告當天,堡獅龍國際在復牌后股價大跌超過16%,報0.103港元。截止10月18日下午收盤,堡獅龍國際報0.098港元,市盈率TTM為虧損,市凈率2.07,總市值僅3.26億港元。
香港回憶錄
Bossini堡獅龍,是香港紡織業過去半個多世紀歷史的縮影。
上世紀80年代,香港的紡織業歷經二三十年的高速發展,已十分成熟。"香港制造"一度沖出亞洲,乃至全球,受萬眾矚目,當時許多國際知名時裝品牌都在香港代工生產。
產業鏈完整,技術成熟,堡獅龍品牌的創立符合天時地利人和。1987年,在中國香港"針織大王"羅定邦二兒子羅蜀凱的主導下,羅氏家族創立了堡獅龍品牌。
在當時,幾乎所有品牌都選擇了走高端路線,堡獅龍卻反其道而行,采取了務實接地氣的策略,主攻年輕消費群。但也正是堡獅龍此番"叛逆"之舉,讓它走向了一條康莊大道,甚至與同一時期創立的佐丹奴、班尼路并稱為港派休閑服飾三巨頭。
佐丹奴、班尼路的品牌影響力夸張到什么程度?在《小時代1.0折紙時代》郭敬明的鏡頭里,曾這樣描寫它們在上海南京路的盛景,"佐丹奴和班尼路的旗艦店,都閃動著巨大的電子屏幕......無數的行人舉起相機,閃光燈咔嚓咔嚓閃成一片"。彼時,班尼路一件T恤的售價為200元,而當時普通打工人一個月的工資也僅500-600元。
而堡獅龍當然也不甘示弱。在粵語RAP團隊軟硬天師的歌曲作品《川保久齡大戰山本耀司》中,有一句歌詞提到"Benetton個細佬叫Bossini",里面的Benetton就是貝納通,而Bossini就是堡獅龍。這首歌旨在諷刺彼時香港熱衷名牌的年輕人,歌詞中也不乏出現了像三宅一生、川久保玲等國際奢侈品牌。
一個后起的品牌能與已嶄露頭角多時的佐丹奴、班尼路甚至是國際奢侈品品牌平起平坐,由也可看出當年堡獅龍在中國甚至是國際上的品牌影響力之大。價格實惠,再加上推進"提供產品、收取加盟費"的特許經營業務,堡獅龍快速實現了市場渠道的低成本擴張。
搭上時代紅利快車的堡獅龍,在1993年,成功上市,股價大漲,前景一片光明。1996 年羅定邦病逝,次子羅蜀凱接替了堡獅龍;2005年,堡獅龍市值成功達到25億元,距離發行股價飆升了近10倍;再到2011年堡獅龍迎來高光時刻,在營門店超過 1400 家。
然而,吃盡了時代紅利的堡獅龍,也難敵大時代的變遷。
經歷了高光時刻后,堡獅龍開始走下坡路。在隨后的幾年,堡獅龍的營收增長一直在徘徊低位, 直至2017 年業績正式由盈轉虧,凈利潤暴跌98%至0.24億港元;2018年凈利跌超600%;2019年虧損擴大至 1.39 億港元。
對于堡獅龍的頹勢,向來不受羅定邦待見的長子羅樂風一針見血地指出其問題,"成也加盟,敗也加盟。"就在外資品牌優衣庫、H&M都忙著增加供應鏈,加強品牌塑造和營銷時,堡獅龍也還在低頭沉浸于擴大自己的加盟商,對品牌形象塑造一概不理,連最基本的營銷也不多見。
資料顯示,截至2019年堡獅龍全球1061家門店,有286家在香港和澳門,其他店鋪散布于全球多達27個國家,大部分都是加盟店。
不可否認的是,加盟模式確實能使品牌實現低成本快速擴張,且風險可以轉嫁,但其也存在信息差這一致命的問題,使得品牌方對市場敏感度不足。
香港零售業大環境的不景氣,再加上國際快時尚品牌與電商平臺的快速崛起,難敵大時代的堡獅龍最終選擇賣身給李寧家族。
2020年5月14日,作為李寧公司的控股股東,非凡中國(非凡領越的前稱)與堡獅龍聯合發布公告稱,非凡中國將通過控股的龍躍發展有限公司以4662萬港元收購堡獅龍66.6%的股份,成為其最大股東。
二次"投胎"的堡獅龍
就在大家還在期待李寧家族入主堡獅龍后,如何逐步扭轉乾坤時,等來的卻是將其私有化的公告。
對于此次提議堡獅龍私有化,非凡領越在公告中也做出了相關解釋。公司認為,堡獅龍股份流通量長期處于較低水平,令股東難以在不對公司股份價格造成不利影響的情況下進行大量場內出售。
同時,非凡領越也指出了堡獅龍長期面臨財務挑戰,持續錄得虧損,需要外部資金支持。可當前上市平臺對堡獅龍可提供的股權融資能力有限,私有化后可減少堡獅龍維持其上市地位的相關成本及開支,使堡獅龍管理層更關注于集團的業務營運。
確實,從堡獅龍近年來披露的財報情況來看,盡管被非凡領越收購,但其業績虧損的難題仍未被解決。2021年至2023年3年期間,堡獅龍分別錄得虧損3.4億港元、1.32億港元、2.23億港元。
門店方面,截至2024年6月末,堡獅龍在全球16個國家及地區擁有99家直營店鋪、328家特許經營店鋪。相較于2019年末,全球布局的國家縮減了14個,擁有的直營店鋪和特許經營店鋪數量也分別減少了188家、471家。
盡管在此期間,非凡領域為了彌補堡獅龍在營銷手段及營銷渠道上的缺失,多次利用熱門營銷工具推廣其產品,并同時在熱門線上銷售平臺開設店鋪售賣產品,幫助堡獅龍品牌重塑年輕形象,以吸引中國的年輕一代。
就在今年4月,非凡領越還對堡獅龍進行了品牌定位調整,宣布將堡獅龍在內地及香港門店逐步轉型為"bossini.X",增加自行車運動元素,并計劃今年在內地新增約100家門店,在香港新增5至10家。
不過就目前財報披露的數據來看,非凡領越對堡獅龍所采取的這些改革措施,其實際成效似乎并不顯著。
然而,難敵大時代的又何止堡獅龍,李寧家族亦是如此。
非凡領越前些年一路高漲的業績,并非來自收購品牌們的表現,而是依靠減持套現李寧股票獲取盈利。數據顯示,在2019財年-2021財年,非凡領越通過出售李寧公司股份分別獲得凈收益8.17億港元、10.23億港元和33.39億港元,分別占據了當年公司年內溢利約99%、85%和75%。
但目前,李寧公司的盈利能力正面臨挑戰,非凡領越想依靠李寧持續造血顯然并不現實。今年4月,國內上市運動品牌紛紛發布2023年財報,李寧卻是其中幾乎唯一利潤下滑的公司,營收275.9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凈利潤31.87億元,同比減少21.58%。
今年8月,李寧發布了2024年中期業績報告,情況似乎并未改善。財報顯示,上半年李寧實現營收143.45億元,同比微增2.3%;歸母凈利潤為19.52億元,同比下滑7.97%;公司經營活動現金流為27.30億元。
回想起2021年處于巔峰時期的李寧,彼時的它風光無限,總市值2800多億港元,而如今,其總市值嚴重縮水至僅剩419億港元。
與此同時,失去李寧股票套現的非凡領越也并非好過。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六個月內,非凡領越綜合收入同比下滑6.2%至51億港元,歸母凈利潤同比下跌14.48%至1.13億港元。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今時今日,李寧也身處困局,失速的它又如何能拯救同樣難敵大時代的堡獅龍?待堡獅龍退市后,證明它曾經在港交所存在過的也僅剩下00592這串代碼。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