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物流和順豐“火拼”,能把快遞價格打下來?
來源/鯨商
作者/三輪
在阿里和京東互通后,京東物流已全面接入淘寶天貓平臺,淘系商家能夠選擇京東物流作為服務商,目前雙方對接系統已基本完成。
這意味著,淘寶與京東已把過去數年筑起的物流壁壘拆除,從“二選一”的廝殺走向合作關系,結束了長達十余年的競對。
但承接淘系高客單價快遞服務的順豐,和京東快遞狹路相逢。
結合今年雙11前夕,淘天相繼宣布上線“加價選順豐”服務,以及順豐員工拆除京東快遞的廣告、站點等信息。
可以看出,大戰仍在進行。阿里系還有嫡系菜鳥,和一直緊密合作“三通一達”,如何平衡多方的關系,對于兩家平臺都是一種考驗。電商快遞件的格局能否被改寫,以及新一輪物流價格戰還會打響?
01
京東順豐“互毆”
在互聯互通的大背景下,各快遞公司競爭并未停止,反而更加激烈隱秘。
比如前不久的順豐員工和京東快遞小哥事件。9月27日,京東快遞業務員在江蘇昆山市巴城鎮雙廟頭做大閘蟹攬收業務時,在其攬收點安置了廣告牌,搭建了帳篷。當晚幾位順豐業務員將京東快遞的廣告牌、帳篷損毀,當晚京東方面報案后,4名嫌疑人被抓獲并被治安拘留。
據京東小哥說,發現被毀后,他們查看了監控,當天夜里有4個人拿著工具到現場,組織分工明晰,于是他們選擇了報案處理。
由于順豐業務員損毀的物品價值大約5000元以上,警方的行政案件立案告知書中明確:“你(單位)于2024年9月27日報稱的正儀湖濱中路雙廟頭農產品集散地南側京東快遞攬收點財物被故意損毀案,我單位已立案。”
更令人震驚的是,順豐當地公司就制作了一個“戰報”,這份“前線戰報”內文稱:“京東在協新村大閘蟹交易市場攬收點位,大肆鋪設宣傳類物料(海報、門頭、KT板),片區管理人員與業務員進行強勢拆除,拔除競業。現金激勵12000元。”落款處為速運蘇州區業務中心。
此事件看似抓馬,其實是各大快遞公司互通后矛盾的冰山一角。
在互通之前,順豐快遞有諸多業務來自淘天,京東快遞則主要承擔來自京東的訂單。二者之間并未有明顯沖突。
在今年阿里、京東物流互通后,矛盾就此爆發。目前國內能做到次日達且送貨上門的快遞,只有順豐和京東物流。二者產品、服務非常同質化,所以二者開展了樸實無華的“商戰”。不少網友認為此事件和多年前的oppo、vivo互毆類似,消費者和商家看樂子的同時,更在乎誰能讓自己享受更好的時效性、送貨上門服務,以及更多的優惠。
從業績來看,順豐今年上半年營收1344億元,凈利潤48億元,同比增加約15%,速運物流中的時效快遞業務是盈利主要貢獻者。京東物流今年上半年營收863億元,凈利潤22.64億元,同比增加約455%,一體化供應鏈客戶的收入是主要貢獻者。
二者差距的主要原因在于業務模式的差異和人力成本支出不同。
在業務模式上,京東主要采取區域倉——前置倉——末端配送的倉配模式。其更需在全國構建多種倉儲網絡,以實現快速運輸、高效配送。這種模式前期投入大,后期逐漸規模效益方可降低成本。順豐則是端到端的物流服務,其更看重運力,比如貨機和多種運輸車隊。這需要順豐不斷擴大運輸能力。
更直觀來看:京東物流擁有1600多個倉庫,倉儲網絡管理面積3200萬平方米。順豐截至2020年擁有194家倉庫,倉儲面積總計為486萬平方米。
運輸運力:京東物流擁有自營運輸車輛約5萬輛,覆蓋超過600條鐵路線和2000條航空貨運航線。順豐可用航線達2854條、高鐵干線12萬條、含國際班列的鐵運1449條。
以上業務模式,決定了京東物流需要更多的員工完成倉儲與區域內的配送,2023年京東物流員工數是45.7萬,比2022年增加了6.7萬人。順豐雖在運輸網絡和轉運中心也需要人力,但需求遠比京東物流小。所以順豐2023正式員工是15.3萬人,比2022年減員9000人。
也就是說,雙方都有各自的護城河。順豐想成立了供應鏈運營中心,加強“倉儲+配送”服務,強化“一體化綜合物流服務商”定位。但京東多年沉淀的供應鏈能力較難短時間達到,至少目前順豐的供應鏈上和京東差距還有較大差距。
京東也在進攻順豐的腹地,其希望通過增加航空運力資源,全貨機投入,優化運輸網絡,實現更具時效性的快遞體驗。
而此次阿里、京東互通,或許會擴大京東物流一體化供應鏈的收入,威脅順豐的時效快遞業務。一場新型的快遞價格戰,似乎要開始了。
02
快遞“價格戰”一觸即發
在互通之前,淘寶、拼多多后臺都不支持直接使用京東發貨,遇到要求其他快遞的消費者,商家一般選擇“商家配送發貨”,然后用“平安達騰飛”“京廣快遞”等快遞馬甲單號上傳到平臺,再私信告訴消費者真實的京東物流單號。
這樣操作的弊端就是,容易出現物流信息缺失或不同步的情況,消費者投訴隨之水漲船高,慢慢淘系商家使用馬甲單的頻率就低了。
而在京東物流接入之后,商家和消費者可自由選擇,部分商家表示:“京東的穩定性、時效性強,可以考慮。”京東物流方面則透露,眾多淘寶天貓商家已經選擇京東物流作為服務商。
另一方面,以前淘系不少對時效要求較高的商家,只能選較貴的順豐進行發貨和退換貨。
在社交平臺中,很多淘寶商家有了默認的不成文規定,比如倘若消費者要求發順豐,一定要強調到付,且要先談好費用,并收取保證金。否則商品一旦被退回,店鋪需承擔較高快遞費。
如今,可能會有不少商家選京東物流。因為京東物流在一體化供應鏈上有優勢,能幫產業帶服飾電商客戶降本增效。
此外,在生鮮領域,京東物流和順豐相比運費更低,時效性上相差無幾。這也會讓部分淘系商家選擇京東。
上文提及的大閘蟹事件,就是雙方生鮮戰場的一個爆發點。今年,北京平谷大桃在同城寄送中也有類似情況。順豐一箱、兩箱的價格均為9元,而京東物流的單雙箱價格有較大優惠,比順豐便宜一半。這也導致雙方在同城業務出現競爭。
京東的發力不止于此,2023年末推出“次晨達”服務,在今年進一步升級“航空件晚到必賠”政策。若實際送達時間晚于下單時系統顯示的時間,京東快遞客服將主動聯系消費者,并提供全額運費賠付。
順豐接招,在2024年的業務策略重點是從“單一產品”向“整體方案”轉變,打造了數十套行業標準化組合套餐,用戶下單即有家具送裝、貴重酒運輸、號卡配送+激活、汽車零部件等套餐活動。可以看出,順豐盡量在避免價格戰,想通過附加價值來吸引用戶。但順豐想要“穩固領地”,或許要在價格和服務上進行更多升級了。
再看阿里系的菜鳥對京東商城的影響,京東或許更看重的是菜鳥末端資源。
菜鳥驛站能減輕京東物流送貨上門的成本壓力,給用戶更多的選擇。有些消費者希望送貨上門,有些則認為不便接收快遞時,放在驛站更好。但以往京東快遞只能放在快遞柜,可能會引起超時繳費,所以,目前菜鳥驛站相對更友好。
有京東快遞員表示,這幾天京東快遞已接入菜鳥系統,一些片區的京東快遞也已上架菜鳥驛站。當然,這也許會讓京東快遞員的收入有所減少。
總之,對淘系平臺來說,接入京東物流能讓這部分能力更好地服務于商家和消費者,提升用戶體驗,避免消費者流失,激發消費潛力。
對京東物流而言,接入淘系能降低物流成本,增加快遞單量,帶來更多業務機會,提升京東物流市場份額。
只是京東和順豐、京東和菜鳥之間的博弈仍未停止。
03
明合暗斗,“貓狗拼”三方快遞鼎立
俗話說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此番和解之前,阿里、京東在物流層面的競爭十分激烈。
此前的在快遞行業里,快遞公司被劃分了幾大門派,“阿里系”不僅手持三通一達股份,也是菜鳥的股東。“京東系”主打京東快遞。
“順豐系”一邊橫向與阿里、抖音等平臺合作,一邊縱向拓展自身業務。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各陣營相互抵抗,阿里系快遞無法接入京東商城,反過來亦然。
快遞界的戰爭不只發生在京東與淘寶之間。近幾年來,新興電商平臺拼多多迅速崛起,比如早期承接拼多多大量訂單的極兔速遞,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未獲阿里、京東向其開放入口。
2021年底,極兔速遞才正式接入淘系,而這來自于一場交易的撬動——當年10月,極兔速遞以68億元收購了有著“阿里親兒子”之稱的百世快遞,由此獲得淘系的入場券。兩年后的2023年,劉強東允許極兔和通達系快遞接入京東。
直到近兩年,阿里和京東在物流中的僵局才有所緩和。
如今阿里京東物流打通,上文簡析了京東物流、順豐、菜鳥之間的相互影響。這幾家大亂斗之余,勢必對淘系的“三通一達”造成擠壓。三通一達或許需要進一步降價、提升服務來爭取訂單。
近日,經過國家郵政局發布的2024年9月中國快遞發展指數報告顯示,經測算,2024年9月中國快遞發展指數為442.5,同比提升9%。快遞市場發展動力強勁,規模拓展穩健有序,產業融合深入推進,跨境服務能力趨強。
可以看出,快遞市場仍大有可為。巨頭之間的“拆墻”并非一下泯恩仇,而是對雙方核心業務的試探,自身核心版圖的擴張。未來快遞業務的發展,還是圍繞各自利益來展開。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