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餐鹵味第一股”紫燕食品怎么也塌房了?
出品/聯商專欄
撰文/和二
編輯/蔡建楨
食品安全問題何時休?揭露食品品牌爆出的種種讓人匪夷所思的事件,難道只能靠打假博主或測評博主嗎?
01
紫燕百味雞被污染了?
11月29日,測評博主@老爸評測-魏老爸 發布了對紫燕百味雞等鹵味的檢測報告,引發巨大關注。
測評結果顯示,紫燕百味雞的五個產品微生物檢測結果不符合標準,其中夫妻肺片和香辣鴨脖2個品類菌落超標,夫妻肺片、香辣鴨脖、五香腐竹3個發現了過量的大腸菌群,并且鴨脖和夫妻肺片的大腸菌群5個樣品都超出了最高安全限量,最高的一個超標了290倍。
這樣的檢測結果簡直讓所有紫燕百味雞的消費者驚掉了下巴。要知道,大腸桿菌是一種常見的腸道細菌,廣泛存在于自然界和動物腸道中。雖然大多數大腸桿菌對人體無害,但部分菌株可能引發嚴重的食源性疾病。食品中大腸桿菌超標,意味著食品在生產、加工或存儲過程中可能受到了污染,增加了消費者食物中毒的風險。一旦食用了被大腸桿菌污染的食品,消費者可能會出現腹瀉、嘔吐、發熱等癥狀。
甚至有文章表示,大腸桿菌直接或間接來自于糞便,作為一家全國性的熟食連鎖企業,紫燕產品的大腸菌群是標準的290倍,給人帶來的感觀沖擊可想而知。這豈不等于紫燕百味雞的食品甚至有可能被糞便污染了?
據這位測評博主的表述是,因太多網友反映吃鹵味拉肚子,于是他從多家鹵味品牌官方旗艦店購入了鹵味樣品進行檢測。
21世紀經濟報道的文章引用很多網友的留言顯示:“剛吃完一個小時就肚子疼,拉肚子,疼得發抖”、“一模一樣,半夜直接上吐下瀉”。
據稱,該博主為了排除檢測誤判的可能性,并且重新購買樣品進行二次復測,復測結果跟第一次檢測結果相近。該博主在測試中采用了“五平行檢測”,即每種產品測試5個樣品。
12月7日,上海紫燕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該事件發生后,該公司已于第一時間下架線上商城相關產品,并啟動全線調查程序,復核各生產環節視頻監控、人員環境和操作流程及運輸鏈路等,共同查找具體原因。
同時,紫燕食品公司依據視頻可見內容,對相關生產批次產品出廠檢測報告進行調查核實。據查,相關產品出廠內檢結果均符合相關法規標準要求。并與合作物流公司達成聯動調查,核實產品運輸環節符合食品安全管控標準。
12月8日,上海紫燕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再次發布補充說明稱,經公司對生產線、運輸過程的全面審查,視頻中發布產品所對應批次的出廠檢測報告均合規合格。2024年,生產工廠氣調類產品送檢第三方檢測153個,結論合格。外部監管部門到工廠監督抽檢39個產品,結論合格。
12月9日上午,有媒體聯系到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工作人員,對方稱已收到投訴,接下來會去核查。
紫燕百味雞公司表示,目前公司積極主動接受監管部門的檢查,并已委托多家權威第三方檢測機構對公司產品進行微生物檢測,后續相關檢查和檢測結果將及時公示。
對于此次事件,紫燕百味雞的公告說明強調自己的檢測各方面都合格,那么博主檢測的多款產品不合格,如此嚴重超標是怎么來的?到目前為止,此事件陷入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境地,消費者到底應該信誰?筆者認為,紫燕公司應該積極主動與測評博主取得聯系,與監管部門、檢測部門一起快速行動起來,認真調查事件原因。
作為國民鹵味品牌,而且是上市公司,紫燕百味雞出現如此重大的食品安全事故,必須給每一位吃過以及仍然在消費紫燕百味雞的食客們一個真相,不能不了了之。
02
超90%的加盟店,是否存在管理疏漏?
紫燕食品主要產品為夫妻肺片、百味雞、藤椒雞等以雞、鴨、牛、豬等禽畜產品以及蔬菜、水產品、豆制品為原材料的鹵制食品,2022年9月26日,紫燕食品上市,被稱為“佐餐鹵味第一股”。
最新財報顯示, 2024年前三季度,紫燕食品實現營業收入約26.87億元,同比下滑4.60%;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3.49億元,同比增長2.19%。
2023年全年,紫燕食品實現營業收入35.50億元,同比下降1.46%;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3.32億元,同比增長49.46%。
此次被檢測出問題的夫妻肺片是紫燕食品的核心大單品,今年前三季度夫妻肺片貢獻30.40%共8.04億元,同比下降了8.84%。
根據沙利文和頭豹的研究報告,中國佐餐鹵制食品市場規模由2018年的1498.2億元增長至2022年的2349.5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11.9%,預計2027年市場規模將達到3934.1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10.9%。
今年1月,紫燕食品啟動“超級發展城市”計劃,協助多個城市的經銷商完成五家以上新店同時開設活動,加速推進“單城百店”計劃。
財報顯示,截至今年6月30日,紫燕食品全國門店數量為6308家。而12月8日,紫燕食品官方客服對媒體表示,“線下門店目前是6100多家。”另據窄門餐眼數據顯示,截至目前,紫燕百味雞全國門店數量6097家。也就是說,近半年的時間,紫燕食品閉店數量可能近200家。
數據統計,到今年上半年,紫燕加盟門店數量超過6200家,也就是說,超過其90%的門店為加盟店。大規模加盟模式完全有可能造成管理不到位,從而造成食品安全事故。
而在本次事件之外,有關紫燕百味雞的食品安全問題并不罕見。黑貓投訴中有424條有關紫燕百味雞的投訴,其中也有很多有關食品安全監督問題的投訴。據人民網報道,2017年,在國家肉類食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給出的檢驗結果中,上海紫燕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由紫燕百味雞官方旗艦店在京東(網站)銷售的百味雞,菌落總數比標準規定高186.5倍;大腸菌群檢出值比標準規定高29.7倍。
03
測評博主是否權威?
作為“佐餐鹵味第一股”,紫燕百味雞的消費群體十分普遍,筆者本人及家人乃至身邊朋友,經常性地將紫燕百味雞作為眾多鹵味品牌中的首選,出發點正是基于其大型連鎖上市公司,品質有保障的考量。
當然,本著客觀公允的立場,我們同樣需要考量“第三方檢測博主”檢測程序以及結果的權威可靠性。
按照正常的邏輯,第三方測評理應成為正規監管不到位之外的有效補充,通過網絡渠道向消費揭露各類商品的不合規“黑洞”,確是有利于廣大普通消費者的好事情。但隨著第三方測評興起,這也成為一種產業。其中不乏一些測評博主被某些商家利用,彼此之間形成合作而構建利益鏈條。如此一來,“第三方測評”便喪失了客觀中立的立場。
據新華社報道,不久前,中消協提醒消費者理性辨識“第三方測評”信息。一些測評博主在視頻中“偷梁換柱”,除了測評物與實物不符以外,還有的博主還假測評、真帶貨,用絕對性用詞過度宣傳。
“3萬到5萬粉絲的測評博主,拍攝一條60秒以內的原創視頻,價格在1000到2000元不等。” 廣州市律協電商與物流委副秘書長林媛媛指出,以測評之名行推銷之實的行為,可能違反廣告法的相關規定,涉嫌虛假宣傳。“在一些商品對比測評中,如果涉嫌商業詆毀,可能構成不正當競爭;委托進行對比的商家及做比對的‘第三方測評’需要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04
希望給消費者一個詳盡可靠的解釋
不過,頻繁爆發的食品安全事故已經讓中國消費對“吃”這件事變得無比謹慎。在一次又一次的惶恐之中,對這些見諸報端的案例,希望監管部門行動起來,履行責任和義務,認真而細致調查取證,發布最權威的讓大眾信服的解釋,消除消費者的恐慌。切莫不了了之,大事化小,小事化無。
事件曝出之后,紫燕百味雞迅速發布官方聲明,體現了企業對問題的重視,但其內部檢驗結果與爆料博主的檢測結果截然不同,讓大眾迷惑,到底信誰的?
對于紫燕食品的聲明,筆者認為就目前為止,尚無說服力。測評博主拿出了公開透明的檢測數據以及檢測產品的來源,而企業只是發布聲明宣布自家產品沒問題,甚至只敢聲稱,到“出廠”環節為止是沒問題的。但是,整個運輸過程有沒有問題,存儲過程有沒有問題?紫燕此次的問題是個別店鋪的問題,還是普遍性問題?全國那么多家門店,有多少家是安全的?紫燕食品對博主檢測的線上旗艦店的所有產品有沒有再次展開更全面的檢測,結果與博主檢測的是否一致還是存在差異?
一系列問號需要紫燕以及監管機構共同給出明確的答案。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