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誤傷?永輝清倉與中百漲跌那些事兒
出品/觀點網
撰文/龔麗欣
過去15個交易日,中百集團共計收獲了12個漲停板。
然而,就在這個一路向好的趨勢下,這家企業的行情卻迎來了大拐點。
最新消息顯示,12月20日,中百集團的股價遭遇一字板跌停,報價8.42元,較上一交易日收盤下降10.04%,公司市值縮水6.43億元,至57.22億元。
股價迎來大跳水,各中緣由成迷。
有投資者認為,中百集團股價急轉直下,與永輝超市的清倉脫不開關系。
然而,也有業內人士認為,永輝超市的清倉并未對中百集團造成太大影響,本次跌停更像是受到操控。
市場眾說紛紜。
不過,中百集團是否被誤傷,或能從企業近些年的策略與變動當中抽絲剝繭。
漲跌
過去一段時間,中百集團的股價猶如坐上了過山車。
自12月2日以來,短短15個交易日,中百集團的股價12次觸及漲停板,并在12月17日創下近半年來的新高——9.39元。
實際上,自2018年下半年以來,中百集團的股價便持續下挫,2024年3月29日甚至錄得了近年來的最低值2.71元。
不過,近段時間以來,該公司迎來了新一輪的漲幅,在市場上看來,中百集團本輪股價上漲主要受“胖東來學徒”概念的影響。
據了解,今年5月底,中百集團正式成為胖東來的學徒,要求中百倉儲超市公司聚焦胖東來的企業文化、經營理念、商品陳列、動線布局以及營銷策略等核心領域進行學習。
對急需尋求轉型、縮減虧損的中百集團而言,頻繁出圈的網紅商超胖東來的確是其學習的標的。
學徒的成果很快亦展現到大眾面前。7月,中百集團首批調改門店正式開業;9月28日,該集團自主調改的第四家倉儲大賣場吳家山購物廣場開業;10月,中百集團還調改出了一個新業態“中百·鄰里匯”,這是一個集超市、文娛、教育、體育、餐飲及便民服務于一體的社區綜合體。
根據中百集團官網消息,7月至11月,中百超市“調改店”銷售額同比提升超20%,來客數同比提升超30%,充分證明門店調改對銷售的顯著促進作用。截至目前,中百超市“調改店”數已超80家。
然而,胖東來帶來的熱度并未持續到2024年收官。12月20日,中百集團的股價遭遇一字板跌停,報價8.42元,較上一交易日收盤下降10.04%,公司市值縮水6.43億元,至57.22億元。
提及中百集團股價的大起大落,不少投資者認為,其主要受永輝超市減持的影響。
但也有業內人士認為,這一操作事實上并未對中百集團的股價造成實質性的影響,畢竟,在公告發出的次日,中百集團還迎來了一個漲停板。
清倉
在股票市場中,投資者的情緒如同一只無形的手,對股價產生著或大或小的影響,而這一次影響市場情緒的“關鍵先生”則是永輝超市。
據了解,12月18日,永輝超市發布公告稱,在12月3日至12月17日期間,該公司通過旗下全資子公司重慶永輝以集中競價的方式累計出售中百集團約6710萬股股份,出售金額約為4.4億元。
上述股份占中百集團總股本的9.87%,亦為永輝超市所持有的全部中百集團A股股票。
換言之,永輝超市對中百集團進行了清倉式的減持,由此結束了雙方十一年的緣分。
時間拉回2013年,那時,中百集團是我國中西部地區連鎖規模最大、商業網點最多的大型現代化商業上市公司。
而同一時期,頭頂“生鮮第一股”光環的永輝超市正迎來上市擴張期,借資本市場之力迅速膨脹的永輝超市,瞄準了中百集團。
同年11月,永輝超市通過深交所交易系統買入中百集團0.34億股股份,由此獲得中百集團4.99%的股本。
而后幾年,快速擴張的永輝超市持續購入中百集團股份,甚至動起了要約收購中百股份的念頭。
據了解,2019年3月,為促進公司與中百集團的業務協同,永輝超市計劃通過要約收購的方式,將其所持中百集團的股份比例從29.86%提升至40%。
而當時,中百集團的大股東武商聯的持股比例僅為34%,也就是說,如若永輝超市成功要約收購,那么,其將成為中百集團的第一大股東。
當然,后面的故事世人早已知曉,永輝超市籌謀已久的要約收購并未如預想那般順利,不過,其所持近30%的股份,也讓其穩穩占據著第二大股東的交椅。
時間來到2022年,一方面,在疫情影響與生鮮超市等新興業態興起的疊加效應下,傳統超市迎來寒冬,永輝超市自顧不暇,于是,逐步收回了對外的投資。
同年,永輝超市對中百集團進行了一系列的減持動作,至今年12月4日,重慶永輝于中百集團的持股比例下降至4.99999%,永輝超市不再是中百集團持股5%以上的大股東。
減持動作還在持續,直至12月17日,永輝超市全盤清倉中百集團,不再持有后者的股份。
至此,中百集團與永輝超市十一年的交情就此斬斷。
針對本次減持,永輝超市強調,是為了聚焦主業,回收非核心戰略相關的投資。
不過,市場看到的卻不僅僅于此。畢竟,今年以來,永輝超市頻繁通過拋售資產的方式回流資金,以緩解現階段壓力。
公告提到,在本次的股權交易中,永輝超市累計確認投資收益約為虧損0.46億元。
因果
或受清倉消息影響,12月19日,永輝超市的股價迎來大跌,報收6.26元。同一時期,中百集團卻延續了此前的走勢,于同日觸及漲停板,報收9.36元。
但12月20日,公告發出的兩天會后,中百集團卻迎來了轉折點——開盤便一字跌停。
對此,不少市場人士認為,中百集團受到永輝超市的誤傷。
畢竟,股東減持一方面會導致市場上股票的供應量增加,從而對股價產生壓力,導致股價下跌;另一方面則是影響投資者的心理預期,市場可能會解讀為股東對公司前景不樂觀的信號。
“中百集團的股價走勢短期內大起大落,也反應出了市場對其未來發展的不確定性”,有業內人士表示。
同時,永輝超市的撤離,導致中百集團失去了一個大股東的支持,后續可能找到企業股權結構、治理架構的變化。
但在股票市場中,漲漲跌跌不僅僅源于消息面的變化,更取決于企業的經營情況和業績表現。
作為一家擁有80多年歷史的大型商場,在新零售時期,中百集團似乎有點“落伍”,其主要表現在收入持續下滑,利潤連年虧損。
查閱財報發現,2019年,中百集團的營業收入錄得155.48億元,但次年,在疫情影響下,線下商業接連關閉,客流量及營業額斷崖式下滑,與此同時,伴隨著新零售的興起,傳統商超再受打擊。
數據顯示,2020年,中百集團的營業收入下滑15.56%,為131.29億元,同年公司凈利潤為2374.55萬元。
這一下滑態勢并未得到緩解,到2023年,中百集團的營業收入僅為116.39億元,凈虧損高達3.38億元。
10月31日,中百集團發布了2024年第三季度報告,由此來看,前三季度,該公司公司實現營業收入81.3億元,同比下降11.50%;歸母凈虧損3.32億元,上年同期虧損8099.55萬元,同比下降309.35%。
這一虧損額度已然接近2023年全年的數值。
企業長期業績表現不佳,是導致上市公司股價下跌、市值縮水的根本原因,不過,伴隨著中百集團的調改與自救,其股價與市值后續或能重新得到提振。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