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探訪了一家擅長「翻新」傳統老字號的日本商店
出品/零售氪星球
撰文/晨欣
“我覺得在中川政七商店的物品里,好像都藏著一個看不見的月歷與時鐘。讓人感覺到那些物件不是沒有生命的,而是會隨著時間而活起來。”
一位臺灣作家,曾這么描述“中川政七商店”。這個源自日本奈良的商店,可以在東京的澀谷SHIBUYA,抑或銀座GINZA SIX,或者奈良的古老街巷里看到。初看去,歷史感沒那么強,而是一家審美高級,深諳陳設之道的日式雜貨店。每件商品精巧,富有傳統意味,又有現代美感和實用性,讓人珍而重之。
中川政七商店是個歷史老字號,起步于江戶時代中期1716年,從麻織物“奈良曬”的批發商起家,目前則是售賣將現代技術與審美融入日本傳統工藝的,富有現代生活韻味的日用雜貨,以及充滿地域歷史感的日本各地特產禮物商店。
當市場上新品牌和商店如雨后春筍,這個擅長讓老字號,傳統工藝和文化底蘊歷久彌新的商店顯得與眾不同,并有更多意義。
這樣的獨特性,也讓中川政七商店找到自己的差異化發展路徑。
一個月前,「零售氪星球」到日本奈良探訪了中川政七商店奈良本店,并對話了負責海外業務的吉岡圣貴團隊。
01
逛一家“復興傳統工藝”的商店是什么體驗?
作為中川政七商店在日本首家復合式門店,名為“鹿猿狐”的奈良本店,是在當年創業老鋪與中川古宅基礎上修建,有餐飲、購物、展覽、茶道體驗多種業態。傳統的京町屋瓦檐,開放式玻璃幕墻,鋼架與木頭結合,是一座古典又時髦的建筑,安靜柔滑地溶入奈良古老的巷弄里。
奈良總店1樓的一半,是人氣咖啡連鎖“猿田彥咖啡”,一半是“奈良旅游信息中心”,售賣中川政七商店開發的奈良伴手禮,一面墻上掛滿漂亮的手繪風海報,內容都是中川政七員工推薦的奈良景點與傳統好物,游客可免費收集取用作為紀念品。
2樓是售賣日本傳統工藝為核心的生活雜貨的中川政七商店。此外,建筑里還開設一間米其林壽喜燒餐廳、推薦新茶道的“茶論奈良町店”、“游.中川”本店等。
“游.中川”門店售賣日本染色與編織工藝的服飾、披肩箱包店,主要源自中川政七商店發家的麻織品生意,用截然不同的風格裝潢,暗色燈光,全木架構,房梁懸掛著傳統祭典中使用的巨型松明火炬,歷史的氣息氤氳在門店里。
門店1樓靠后的老宅,陳列古老的織布機的“布藏”,以及作為中川政七品牌歷史展館的“時藏”,展現商店300年歷史,一整面整齊排列的泡桐木盒子墻——代表從創立過去300年,以及未來100年的品牌檔案柜,每個盒子代表一年,存放每一年標志性的成果。展館地面由細小木條橫豎拼接而成,象征著,“無論歲月多悠長,都是人們一小步一小步點滴累積而成”。
這是一家有生命力、豐沛故事感、珍視傳統的商店,但,又遠遠不止一個雜貨店。
02
中川政七商店:讓日本傳統手藝“出道成團”
中川政七商店怎么“翻新”并復興日本傳統工藝?
一款在售的奈良鹿玩具,可視作一個濃縮版的答案。
手掌大小的一只黃色小鹿,紅色斑點,藍色鹿角,腳踩溜冰鞋,出自中川政七商店「新鄉土玩具」系列——以創造“從今天到百年后仍留存的鄉土玩具”為宗旨,重新設計制作日本各地手作玩具,使其在現代生活重煥光彩。
過去,這種小鹿玩具,采用木質骨架,通過在表面層層疊加紙張與泥漿的“張子”工藝精心打造。但繁復的工藝,隨著“張子”職人日漸減少,傳承岌岌可危。
中川政七商店,現在則嘗試用現代數字技術去改良制作過程,用3D打印制作鹿形模具,激光切割處理腳部和鹿角,還與身心障礙者機構合作,請他們協助貼上和紙及手繪上色。借由這樣的工藝革新,讓富有特色的傳統玩具保留兩三成手工,結合機器簡化制作,從而,重新走進現代生活,創造新市場,推動了老手藝繼續傳承與繁榮。
“振興日本傳統工藝”是中川政七商店近年確定的發展理念。
在中川政七商店工作多年,目前負責海外市場拓展的吉岡圣貴告訴我們,“我們的發展模式,可以用一個詞來概括:溫故而知新。以不斷發展的視角去制造產品,更新傳統,以適應當今的生活方式,讓舊東西看起來很現代。”
散落各地的傳統工匠和作坊,往往缺乏現代經營理念,忽視市場定位與對目標客戶需求洞察,傳統工藝既是這些老字號的魅力,也讓他們依賴舊有模式,難以跟上時代。
作為有300年歷史的中川政七商店,也曾面臨類似困境。以“奈良曬”傳統麻布批發起家,逐漸向供應鏈上下游發展,自建制布工廠,自產麻制品,發展茶具生意,但始終局限于批發與有限的產品種類,企業形象陳舊老化。
直到2002年,家族第13代接班人中川淳接班后,大力開拓零售門店,更新品牌,也明確了與更多傳統工藝商合作,最終完成從傳統批發商,到在傳統工藝品領域整合設計、生產、營銷、零售全產業鏈的制造型零售商的轉變。
目前,中川政七商店圍繞“振興日本傳統工藝”,主要有幾個業務,包括,自有品牌和店鋪;對傳統工藝作坊和工藝提供經營與咨詢服務,覆蓋溝通、設計、管理到制造與分銷一系列流程,以及相關知識的支持;在全日本建立自營零售店“中川政七商店”網絡;主辦獎項評選,通過自營零售渠道,與深耕各地的匠人一起,基于當地風土探討傳統生活用品的新可能等。
中川淳認為,要塑造品牌,強化“產品設計”與“零售門店”。通過設計把傳統工藝品翻新成年輕人都喜歡的時髦物件,再通過目前遍布全日本零售門店,立體地把產品的美展示出去,形成令顧客愉悅的完整體驗。
多年來,中川政七商店發展了多個頗具影響力的自有品牌:專注“日本布料”的“游.中川”,以“日本禮品”與包裝藝術為特色,瞄準中高收入人群的“粋更”,專注“日本生活”,大眾化定位的“中川政七商店”,以及聚焦土特產的“日本市”等等。
更重要的是,中川政七商店會扮演傳統工藝作坊的“明星經紀”角色。對傳統企業提供產品設計、品牌塑造與管理等相關內容的培訓與咨詢服務,促進這些企業的現代化轉型。再通過自有門店與舉辦如“大日本市博覽會”這類面向B端的展覽,輔助這些品牌展示產品與銷售。
迄今,中川政七商店參與過日本50多家傳統企業的“翻新”。例如,為長崎縣波佐見町瀕臨倒閉的陶瓷制造批發商“丸廣Maruhiro”公司提供咨詢,協助其創建HASAMI品牌,設計出長青商品——像樂高玩具一樣顏色鮮艷、可堆疊的波佐見燒馬克杯;為日本最古老的佛事用香調制所“熏玉堂”厘清品牌特色,找到新客群,開發出新的蠟燭產品線......
吉岡圣貴透露,目前,中川政七商店有一個數十人的設計師團隊,每年大約推出400多個新品。通過與日本各地傳統作坊和老字號合作,中川政七商店會設計符合現代生活的改良工藝品,再委托工藝廠商負責生產。截止今年6月,中川政七商店在日本開了64家門店。
幫日本的傳統工藝商革新與迭代,再把自己的經驗復刻到其他行業品牌。不論對行業還是中川政七商店自身,都有積極意義。
中川淳曾說:“通過我們的努力,工藝慢慢滲透入各式人們的生活中去。通過咨詢服務,我們也幫助工藝廠商實現經濟獨立,找回屬于‘造物’的榮耀。”
2023年,中川政七商店銷售額達75億日元(約合人民幣3.5億元),是2002年的65倍。
03
翻新傳統老字號的“中川政七”方法論
老字號品牌,對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而言,都有深刻的文化傳承和歷史意義。
但讓老字號煥發活力,是一門涉及品牌管理、市場策略、文化保護的復雜學問。中川政七商店“翻新”老字號,已形成一些獨特的思路與方法論。
首先,打造一個自循環的傳統工藝“翻新”生態。
從生產和設計自有品牌 合作品牌、咨詢和服務傳統工藝品牌,為其推廣和銷售做展覽、評選,結合自有門店銷售網絡,形成一個完整的自循環發展生態。
比如,豐富優質的各區域傳統作坊和老字號資源,也源源不斷為中川政七商店商品池注入“活泉水”,這些商品豐富的故事感和傳統底蘊,形成鮮明的差異性。
其次,極其注重品牌塑造,強調「設計感」。中川淳認為,“唯有全部的接觸點都維系在一定的主軸上”,包括商品、服務、宣傳、店鋪環境、展陳、價格,甚至運營策略等所有要素的組合,在所有細節上去塑造和維護統一的品牌美學,擺脫老品牌的陳舊感。
在這種理念指引下,中川政七商店十分重視設計師的外聘和培養,日本許多知名設計師,如西澤明洋、小泉誠、水野學、山口信博,都參與過中川政七商店的品牌與店鋪建設。
2007-2010期間,中川淳邀請“熊本熊”之父水野學,為中川政七商店重新設計品牌形象,大到公司logo,小到產品標簽、公司信封,甚至讓送貨用的瓦楞紙箱都煥然一新。
再次,細心雕琢兼顧時代功能性與藝術美感的生活用品。中川政七商店尊重傳統手工藝品的技藝與習俗,努力在“保留”與“簡化”之間做好平衡。
中川政七商店成功翻新“舊物”的經典案例很多。比如,一款長期暢銷的商品,是邊長58厘米的正方巾,把奈良傳統麻制蚊帳布,去掉表層黏著劑,讓材質更柔軟,配上各種印花,成為現代人吸水性好又易風干的抹布方巾。
中川政七商店與越前漆器老鋪「漆琳堂」一起開發的漆碗,將傳統漆液,改良為木粉和軟質樹脂為基材的天然本漆,使難以維護的日式傳統漆器,變成可以隨意扔進洗碗機,從使用到清潔都更方便的現代漆碗。
最后,與傳統工藝作坊維持良好互惠的長期合作關系。中川政七商店會在產品包裝上,印上代表不同制造商的小動物圖案,激發廠商榮譽感。中川政七商店對傳統工藝商的咨詢培訓,品牌培育,常常耗時1年甚至數年,但只收取極低的費用。這種良性互動,擴大了中川政七商店的品牌影響力,為生意的可持續奠定基礎。
目前,中川政七商店,也在開拓像中國這樣的海外市場。2018年起,中川政七商店通過在像誠品書店這樣的第三方商店開專柜,或是快閃店的形式,試水中國市場,在中國消費者心里建立品牌初印象,也搭建了像天貓、微信公眾號、小紅書、微博這樣的線上零售與傳播渠道。
吉岡圣貴目前常往來于上海、北京與日本。“開一家自己的海外商店,直接管理,取得突破,傳達品牌信息,這是我近年一直在嘗試探索的事情。說到銷售,我們才剛剛有了一個好的開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從古都奈良的陳舊小作坊,到東京時髦商場新寵,中川政七商店把傳統工藝里的精妙智慧,翻新成適應時代需求和審美的精美商品,不僅在日本國內重煥活力,也為全球老字號品牌復興提供了寶貴范本。
中國,作為一個擁有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國家,孕育了眾多傳統特色濃厚的老字號。2023年,商務部數據顯示,中國共有中華老字號1128家,地方老字號3277家,廣泛分布在餐飲、零售、食品、釀造、醫藥等20多個領域。從規模看,全國老字號年營業收入超過2萬億元。
但,還有大量的傳統工藝作坊需要“翻新”,從而繼續傳承,把老祖宗的智慧和手藝進化和迭代,應用到現代生活,做到有意義的傳承。這意味著,在傳統技藝與現代生活間搭建“橋梁”,打造中國本土“中川政七商店”會有很多機會。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