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旺年營收4797億:從1758年走來的日本零售巨頭
出品/FBIF食品飲料創新
撰文/FBIF
永旺(AEON)在拉丁語中是“永遠”的意思。
永旺集團(AEON)是亞洲領先的綜合零售及服務企業集團,總部位于日本千葉縣千葉市美濱區中瀨1-5-1。集團以經營購物中心、綜合零售業(綜合百貨超市、食品超市)為主,業務還涵蓋專賣店、金融服務、物業服務、便利店等多個領域。
永旺的歷史可追溯至1758年,最初由岡田右衛門在日本三重縣四日市創辦“岡田屋”,經營棉花、布料、化妝品等日用百貨。經過多次合并與重組,1969年2月,三家公司組成了新公司——JUSCO,即“日本聯合商店公司”的英文縮寫。2001年8月21日,公司更名為“永旺株式會社”。
永旺集團2023年度營業收益達到95,535億日元(相當于4797億元人民幣),全球擁有約599,000名員工和17,887家店鋪,集團在日本、中國、東南亞等地設有三大總部。
初創與發展:從家族商號到現代零售業先驅
1、初創:篠原屋的誕生與轉型
1758年(寶歷八年),在日本四日市的街道上,初代岡田惣左衛門創立了篠原屋,這是一家主要經營布料和雜貨的商鋪。這間商鋪的名字既反映了時代特色,也蘊含著創業者對品質與誠信的追求。在那個年代,商鋪的成功不僅依賴于商品的品質,更需要融入當地社區,與居民建立深厚的信任關系。篠原屋在四日市扎根,不斷適應時代變化,為未來的輝煌奠定了基礎。
2、改革:從篠原屋到岡田屋的轉型
1887年(明治二十年),第五代繼承人岡田惣右衛門大膽地將商鋪從久六町遷至四日市的繁華地段辻,并將屋號改為“岡田屋”。新址不僅提升了商鋪的曝光度,還吸引了更多的客流,為業務擴展帶來了新的契機。這次遷址和品牌升級,是永旺集團邁向現代商業模式的重要一步。
3、堅韌:第一次世界大戰后的應對策略
1920年(大正九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日本經濟陷入大蕭條,但岡田屋卻在家訓“下跌時獲利,上漲時謹慎”的指導下,成功舉辦了一場“暴跌大促銷”活動。這場活動不僅穩定了企業在市場中的地位,還鞏固了消費者的信任。在危機中找到生機,成為岡田屋商業哲學的重要體現。
4、企業化:從家族經營到現代化公司
1926年(大正十五年),第六代繼承人將岡田屋改組為“株式會社岡田屋呉服店”,并以25萬日元的資本金開啟了現代化企業運作模式。此時,企業開始逐步脫離家族經營的模式,邁向更加規范化的管理和資本運作。這一轉型為企業日后的擴展鋪平了道路,同時也為未來成為日本零售行業的領導者奠定了制度基礎。
5、聯盟:多元化與初步國際化
隨著時間推移,岡田屋在1940年代至1960年代經歷了一系列戰略性決策,包括與其他企業的合作、品牌的延伸以及跨領域的多元化探索。1969年(昭和四十四年),岡田屋與其他兩家公司共同成立了“JUSCO株式會社”(Japan United Stores Company),1970年,這一合并正式完成,這是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合作標志,預示著永旺集團后來作為日本最大零售集團的崛起。
永旺集團的早期歷史不僅是一個企業的成長故事,更是日本零售業發展的縮影。通過不斷創新、適應變化,以及與社區緊密相連的經營哲學,永旺集團從四日市的一家布料商店發展成為今天覆蓋全球的零售巨頭。
亞洲市場的布局與成功:永旺國際化拓展
1、初入國際市場:馬來西亞的破局之路
20世紀80年代,永旺首次走出日本,將目光投向快速發展的東南亞地區。1984年,其在馬來西亞成立了首家海外門店“Jaya Jusco Stores”,這是永旺國際化的起點(永旺 綜合歷史)。這一門店不僅是永旺的嘗試,更是日本零售商首次進入東南亞市場的標志性事件。
永旺在馬來西亞采用了以社區為中心的運營模式,推出符合本地文化和消費者需求的商品。同時,通過精細化的管理和創新的購物體驗,迅速打開市場,并逐步在馬來西亞形成穩固的品牌影響力。
2、擴展版圖:東亞、東南亞的發展
在馬來西亞的成功為永旺提供了國際化的經驗與信心。隨后,永旺于1990年代相繼進駐泰國和香港市場。在這些地區,永旺通過分析消費習慣與文化差異,逐步建立了本地化的供應鏈體系和營銷策略。
特別是在泰國,永旺通過與本地伙伴的合作,迅速形成了以大型綜合購物中心為主的運營模式。這不僅提升了永旺的市場占有率,也成為其后續擴展東南亞其他國家的重要模板。
3、越南市場的深入布局
永旺于2014年在越南開設首家購物中心,此后持續加大投資力度。截至2022年,永旺在越南擁有約200家營業場所,包括6個購物中心和多家超市,主要分布在胡志明市和河內市。為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永旺計劃在2025年前將越南的購物中心數量增加至16家,并在中部順化市等地開設新店。
為適應越南市場,永旺推出自有品牌“TOPVALU”,并在當地設立研發中心,開發符合本地消費者需求的商品。此外,永旺與印尼的Go-Jek合作,提供數字支付和商品配送服務,提升購物便利性。
2024年第一季度,永旺越南的銷售額和利潤均實現大幅增長,得益于疫情影響的減弱和業務效率的提升。未來,永旺計劃繼續深化在越南的業務布局,進一步鞏固其在東南亞市場的地位。
4、從天河起步:永旺在中國深耕
永旺集團早在1996年便進入中國市場,在廣州市開設了第一家購物中心——天河城購物中心。
截至2023年,永旺集團在中國市場已開設近100家門店,覆蓋廣東、天津、山東等多個省市。以永旺購物中心為核心,逐步形成多業態布局,包括綜合超市和便利店等。2022財年,永旺在中國市場實現營收超過500億元人民幣,占集團總收入的12%,成為其全球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天津的永旺濱海購物中心,每年吸引超過800萬人次的消費者,進一步夯實了其在華北地區的市場地位。
永旺注重本地化運營,通過引入“綠色永旺”戰略,在廣州和青島等地實現了100%的可再生能源使用,降低了能源消耗。同時,永旺積極支持社區建設,與地方政府合作,開展超過150個本地公益項目,如植樹造林和社區文化活動。近年來,永旺中國區員工數量突破1.5萬人,直接帶動了超過3萬個就業崗位,成為當地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
永旺自有品牌:從“J-Cup”到品質典范
永旺的自有品牌起源于1974年,當時推出了日本零售業首個自有品牌“J-Cup”,以低價格策略滿足消費者需求。1975年,永旺進一步投入自有品牌(Private Brand)產品的開發,并根據消費者反饋不斷優化。1992年,公司推出了“Best Price”活動,以低廉價格提供高性價比商品,強化品牌核心競爭力。1994年,為紀念Jusco成立25周年,永旺推出了“Topvalu(特慧優)”品牌,這一標志性品牌逐步成為覆蓋食品、生活用品等多個領域的核心產品系列。2000年,永旺發布了全新設計的Topvalu系列。
Topvalu(特慧優)甘栗仁產品
在國際化進程中,永旺的自有品牌始終保持與市場趨勢和消費者需求的深度結合。2012年,Topvalu(特慧優)品牌正式進入中國大陸市場,并以品質與價格的平衡迅速獲得消費者青睞。2015年,永旺推出了“Topvalu Select”系列,強調高端品質,僅將80%通過嚴格標準的產品納入銷售體系。到2018年,永旺優化了“Topvalu Best Price”品牌,以優質低價吸引更廣泛的客戶群體。2024年,為慶祝自有品牌創立50周年,永旺推出特別限量商品,并舉辦大型活動感謝消費者多年來的支持。憑借創新、多樣化和高品質,永旺自有品牌已成為全球零售領域的標桿,為客戶提供可持續、優質的消費體。
My Basket超小型生鮮超市:從“菜籃子”到首都圈的便利購物領軍者
1、緊抓市場契機:填補便利店退出后的市場真空
“My Basket”(まいばすけっと,意為“我的菜籃子”)
2005年,永旺以“My Basket”(まいばすけっと,意為“我的菜籃子”)品牌開設了第一家超小型生鮮超市,定位于便利店與傳統超市之間的市場空白。截至2024年2月底,這一品牌已在東京市區及周邊開設了近1200家門店,成為同類型超市的領軍者。2023財年,全店銷售額達125.7億元人民幣,單店日銷3.07萬元,超過全家(2.73萬元)和羅森(2.71萬元),僅次于7-11的3.37萬元。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哪里有便利店撤出,哪里就有My Basket開店”這一策略,使其迅速占領東京23區等高密度人口區域的購物市場,逐步成為消費者的日常選擇。
2、供應鏈優勢:將小型食品超市做到極致
與傳統食品超市不同,My Basket通過永旺集團強大的供應鏈體系,采用集中加工模式,將商品在配送中心完成包裝和分揀,配送到門店后只需陳列即可銷售。這一流程極大降低了店鋪后場的面積需求,使門店銷售區占比高達80%-90%,相比傳統超市僅70%的利用率,顯得更為高效。此外,My Basket實行高度標準化的運營模式,店員通過操作手冊及平板電腦即可完成陳列、管理和廢棄品處理,確保低門檻的人員管理和極簡操作。每家店鋪僅需2-3名員工即可完成運營,而正式員工甚至可以“一人管理兩店”,進一步降低人力成本。
3、自有品牌:低價策略吸引消費升級
當前,My Basket約25%的商品來自永旺自有品牌“TopValu”。2023財年,TopValu產品銷售額增長超過10%,成為推動My Basket盈利的重要動力。在橫濱郊區的一家實驗店中,自有品牌的占比被提升至50%,以測試更高毛利率下的市場接受度。這一策略不僅鞏固了其在價格敏感消費者中的吸引力,還進一步降低了盈虧平衡點,使其具備在更多郊區地區開設店鋪的能力。如果這一模式成功復制,預計My Basket未來的年銷售額將從當前的125億元躍升至240-290億元,直逼主流食品超市Yaoko和OK的規模。
Ministop將便利店與快餐結合
圖源:維基百科 作者:HQA02330
1、從街角小店到全球化布局的便利店巨頭
Ministop成立于1980年,由永旺集團全資創立,總部位于千葉縣美濱區的永旺塔。首家門店落戶于神奈川縣橫濱市的大倉山,從開業之初便以其獨特的“便利店+快餐”模式引領行業創新。Ministop提出的“Combo Store”理念,不僅售賣日常便利商品,還提供現制食品及現場用餐空間,迅速在日本市場占據一席之地。
截至2023年底,Ministop在全球范圍內共經營2,020家門店,其中日本國內擁有1,856家門店,越南擁有164家門店。盡管近年來調整了部分海外業務,Ministop在日本本土市場的穩固地位以及在越南市場的成功開拓,仍展示了其強大的品牌韌性與國際化潛力。
2、“便利+美食”:獨特商業模式的成功密碼
Ministop之所以能夠在激烈的便利店市場中脫穎而出,核心在于其“便利+美食”的創新模式。其門店內設有飲食區,為顧客提供現制食品,包括招牌軟冰淇淋、哈羅哈羅(Halo-halo)冰品、熱狗及炸薯條等。這些現制食品占總銷售額的約30%,遠高于其他傳統便利店。
值得一提的是,Ministop的軟冰淇淋自推出以來累計銷售超過2億份,成為品牌最具代表性的明星產品。而“哈羅哈羅”系列甜品則結合菲律賓傳統與日本口味偏好,年銷量達數百萬份。這種將便利與美食相結合的模式不僅提升了消費者的購物體驗,也顯著提高了單店的盈利能力。
3、挑戰與機遇:國際化與環保創新的未來之路
Ministop的國際化嘗試始于1990年代,曾先后進入韓國、菲律賓及中國市場。然而,由于各地市場競爭激烈以及本地化適配問題,公司于2022年全面退出韓國和菲律賓,并于2023年終止在中國的品牌授權合作。目前,其海外業務集中于越南市場,164家門店的穩定運營為其帶來了持續的增長。
與此同時,Ministop在環保方面的努力也值得關注。公司近年來推廣了使用天然氣配送車輛和FSC認證木材建造環保門店的計劃。截至2024年初,其新建的環保門店已達120家,占總門店的近6%。此外,Ministop積極推進電子支付技術,目前支持包括WAON、Suica、iD、QUICPay等多種支付方式,進一步提升了消費者體驗。
永旺旗下藥妝品牌Welcia:日本藥妝行業的佼佼者
Welcia
1、藥妝品牌Welcia:永旺集團的耀眼明星
Welcia Holdings,是日本永旺集團旗下的一顆耀眼明星,以其創新的商業模式和快速增長的市場份額,已成為日本藥妝行業的重要力量。通過不斷整合資源與優化供應鏈管理,Welcia逐步確立了在行業內的領先地位,吸引了眾多消費者和投資者的目光。
截至2023年,Welcia在日本全國范圍內運營超過2,700家門店,覆蓋所有主要城市及地區。其2022財年的銷售額高達9,0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435億元),占日本藥妝市場的10%以上,是無可爭議的行業龍頭之一。根據公開數據,Welcia的年增長率持續保持在5%左右,遠高于行業平均水平。
2、行業領軍者的攜手:Welcia與鶴羽的壯大計劃
2024年,永旺集團牽頭,旗下藥妝連鎖Welcia Holdings與日本第二大藥妝零售商鶴羽控股(Tsuruha Holdings)計劃合并。這一戰略性整合旨在打造一家年銷售額突破2萬億日元(約957.94億元人民幣)的行業巨頭,其市場規模將遠超排名第三的松本清等競爭對手。這一合并的象征意義不僅在于商業上的聯手,更是在亞洲藥妝行業中確立絕對領先地位的重要一步。
3、數據證明實力:從市場主導到全球第五
目前,Welcia Holdings已擁有2763家門店,鶴羽控股則擁有3409家門店,兩者的市場覆蓋范圍遍布日本全國。這些門店覆蓋率、營業額和品牌影響力的疊加,使新聯盟預計在全球藥妝零售業銷售額排名中躋身前五。根據2023年的行業數據,日本藥妝市場規模達8.7萬億日元(約3,942.84億元人民幣),并預計在2025年突破10萬億日元(約4,882.4億元人民幣)。兩家公司合并后,約占市場總份額的23%,成為無可撼動的領導者。
4、化妝品與食品:差異化戰略的關鍵
藥品作為藥妝店的基本盤,始終占據32%的銷售份額。然而,正是化妝品和食品的快速增長為藥妝店提供了新的利潤增長點。Welcia的化妝品銷售占比達到15.8%,引進了多個高端品牌,如Obagi和SOFINA;鶴羽控股也憑借資生堂、CANMAKE等深受亞洲消費者喜愛的品牌保持強勁競爭力。此外,食品品類的快速增長更為兩家公司提供了深挖客戶需求的機會——如鶴羽推出的營養健康食品系列,更成為其重要差異化競爭點。
創新與挑戰:數字化轉型與可持續經營
進入數字化時代,永旺通過創新技術改善消費者體驗,例如引入自助結賬系統和數字會員卡,并通過數據分析優化供應鏈管理。此外,公司還在能源使用和廢物管理上進行優化,以實現2030年碳中和目標。
永旺的ESG(環境、社會和治理)管理體系也成為其競爭優勢之一。通過社區合作、員工發展和客戶參與,永旺在多個國家實現了經濟、社會和環境價值的平衡。
總結
在2030愿景的指導下,永旺計劃繼續在全球范圍內拓展業務,同時加強在亞洲市場的地位。通過整合社區需求與零售資源,永旺的目標是成為觸動“50億消費者心靈”的全球領先品牌。
永旺的成功源于其對本土需求的深刻理解與國際市場的精準布局。從最初的地方家族企業到今天的全球零售巨頭,永旺不僅為消費者提供商品,更在推動社會可持續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這一案例為全球零售業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經驗。
參考資料:
[1] イオングループ - Wikipedia(日文)
[2] 企業沿革 | 企業情報 | イオン株式會社(AEON官網,日文)
[3] 公司概要 | AEON 永旺(中國)投資有限公司(AEON官網)
[4] 2024年永旺簡介(AEON官網)
[5] Corporate Profile | About AEON MALL | AEON MALL(AEON官網)
[6] History of AEON MALL Co., Ltd. | About AEON MALL | AEON MALL(AEON官網)
[7] 永旺集團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8] Aeon (company) - Wikipedia
[9] ウエルシア薬局 - Wikipedia(日文)
[10] Ministop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11] ミニストップ - Wikipedia(日文)
[12] 公司信息 |永旺株式會社(AEON官網)
[13] 日本最強零售王!永旺集團從大艦隊到航空母艦的擴張策略 | 哈佛商業評論·與世界一流管理接軌(2024年10月3日,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4] 日本零售巨頭永旺集團將在越南擴大購物中心的數量和規模 | Vietnam+ (VietnamPlus)(2022年10月13日,vietnamplus)
[15] 永旺8年虧7億,還要在中國內地繼續開店-36氪(2024年9月20日,36氪)
[16] 綜合百貨超市減弱時代,永旺如何逆勢生長?(2023年10月6日,聯商網)
[17] 日本零售業不景氣的情況下,永旺公司為何能夠成功復活?|界面新聞 · JMedia(2019年10月17日,界面新聞)
[18] 單店日銷勝過全家、羅森,這家超市憑什么?(2024年9月23日,北大縱橫)
[19] 永旺是如何成為日本零售No.1的?(2024年6月14日,咫尺研學)
[20] 品牌觀察 | 8年虧7億卻逆勢擴張:永旺咋在艱難零售環境中實現自信與成功?(2024年9月30日,云圖云品牌)
[21] 亞洲領先零售集團的數字化轉型經驗(2022年2月16日,麥肯錫)
[22] 日本年售近千億的藥妝店要誕生了_Tsuruha_Welcia_永旺(2024年2月26日,搜狐)
[23] 日本第一和第二大藥妝零售商有望合并,瞄準亞洲老齡人口(2024年3月7日,美妝頭條)
[24] 日本兩大藥妝店企業要合并,瞄準亞洲市場 日經中文網(2024年3月4日,日經中文網)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