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炒風”刮到了高鐵!中式快餐正在迎來一場大變革
出品/職業餐飲網
作者/辰溪
餐飲行業的“現炒”風,已經蔓延至高鐵站!
近日,江西、福建等地高鐵站,陸續開設以“現炒”為特色的餐廳。門店主打地方特色菜品,均為現炒現做,價格在10-30元之間。
過去,高鐵餐飲以冷鏈配送為主,如今也開始向現炒模式轉型。
實際上,這兩年很多中式快餐品牌都在力推現炒模式,“現炒”和“鍋氣”已經成為獲客的關鍵詞。除了快餐,許多定位正餐和便餐的品牌也在強調現炒現做。而借助現炒的熱度,一些品類如湘菜、江西小炒等,在迅速擴張。
這背后,不僅代表了現炒模式的普及和成熟,更透露出整個中式快餐行業的變革和機遇!
01
“現炒菜”席卷高鐵站,中式快餐迎來“大變革”!
眼下,快餐行業正刮起一股“現炒”的風潮。各大餐企紛紛將現炒作為核心賣點,一些餐廳更是打出“拒絕預制菜”的口號。
在這波熱度高漲之下,高鐵站也加入“現炒”大軍!
1、一批高鐵熱鏈主題餐廳開業,主打現炒,定價10-30元
近日,福建、江西等地陸續推出了高鐵熱鏈主題餐廳,瞄準現炒生意。
其中江西首家高鐵熱鏈主題餐廳在去年12月底開業。餐廳主推江西特色菜品,均為小鍋現炒現做,涵蓋了南昌米粉肉、寧都三杯雞、井岡山煙筍炒肉、蓮花血鴨等江西特色菜,價格在12元至32元之間,此外還為有需求的旅客提供了套餐服務。
據了解,這家餐廳為鐵路部門自營,為旅客提供堂食、打包以及送餐上車等就餐方式。乘客可以掃碼下單,餐廳接到訂單后現炒現做,或者通過恒溫配送供應給車上的旅客。
同樣在12月,福建也開出了首家高鐵熱鏈主題餐廳。店內共有各式菜品20余種,價格集中在10元至30元之間。為了凸顯地域特色,餐廳專門推出了閩南姜母鴨、廈門沙茶面等地方特色美食。餐廳目前提供堂食業務,旅客可以通過自助取餐的形式挑選菜品。
推出以“現炒”為特色的餐廳背后,高鐵餐飲正在經歷從冷鏈到熱鏈的轉變。過去,高鐵站都是以冷鏈餐飲為主,通過中央廚房生產,確�?谖兜臉藴驶⑶疫m應長時間的保存和運輸。如今高鐵餐食開始告別冷鏈預制,走向現炒現做、新鮮配送。
據了解,接下來這一模式還將在各地逐步鋪開。預計2025年初,福州南站、廈門北站將投入運營這一模式的餐廳。此外在上饒、贛州等地的車站,也會推出熱鏈餐食供應點。
2、中式快餐紛紛押注“現炒”,鄉村基去年關閉中央廚房
這兩年,餐飲業刮起一股強勁的“現炒風”。面對大眾對預制菜的抵制,以及對菜品“鍋氣”的追捧,現炒模式逐漸成為許多餐飲品牌的標配。包括大米先生、老鄉雞、永和大王、真功夫等頭部品牌,紛紛以現炒為賣點。
為了與預制菜“劃清界限”,鄉村基還在去年9月宣布,公司在2024年關閉了位于重慶的中央工廠,全面堅持門店現炒。
鄉村基董事長李紅稱,關閉中央廚房,是為了倒逼現炒的品質提速�!拔覀儺敃r怎樣開出第一家店的,我現在就把我一千多家店還原到當初的樣子。我們不去生產預制品,而是自斷后路,倒逼門店的生產工藝,按照家庭里的做法還原,倒逼所有的流程、標準,都必須在門店里面完成。”
02
從求“快”到求“鮮”,
“告別模仿”的中式快餐迎來自己的時代!
中式快餐行業正在經歷一場深刻的變革。從曾經模仿西式快餐,到如今發力“現炒”模式,中式快餐玩家們,正進入本土化創新的新時代。
1、前后端“重塑”,“現炒”正成中式快餐主流趨勢
2024年,快餐品牌們都在比拼“鍋氣”和“現炒”。這一趨勢背后,暗藏著中式快餐在前端門店、后端供應鏈以及消費端需求的變革。
中式快餐行業的一大亮點是前端門店的技術升級,開始走向標準化與智能化。
曾經,中式快餐現炒“卡脖子”的點在于標準化。
不過,目前,許多中式快餐開始引入智能化設備,如炒菜機器人、智能炒鍋等。這些設備,能夠精確控制火候和烹飪的全流程,不僅提高了廚房的生產效率,也提升了菜品的標準化水平,讓口味更加穩定。
后端供應鏈,則經歷從冷鏈到鮮配的變革,以確保食材新鮮度。過去,大多數餐企依賴冷鏈供應鏈模式,通過冷藏、冷凍等方式保存和運輸食品,尤其是在快餐和高鐵餐飲中。如今,許多餐飲品牌開始探索鮮配模式,即采用鮮配食材進行即時加工。
以南城香為代表的一批餐企,紛紛發力鮮配模式。鮮配的核心在于食材當日同城配送,通過本地采購食材并快速配送至門店,減少食材的存儲時間和運輸環節,確保每一份菜品都使用最新鮮的食材。在供應鏈升級的基礎上,現炒模式得以推廣。
在消費端,人們的需求也在提升,從追求快速便捷到追求“現炒”和“鍋氣”。這使得中式快餐品牌,紛紛推出以現炒現做為特色的菜品,滿足人們對美味與口感的追求。
2、從模仿借鑒到本土化,中式快餐迎來“分水嶺”
更值得注意的是,這背后更意味著,中式快餐正在經歷巨大的變革:從模仿西式快餐到進入“現炒快餐”時代。
第一代中式快餐包括真功夫、永和豆漿等,靠模仿西式快餐起家。在烹飪方式上,傳統中式快餐以蒸、煮、炸等簡便方式為主,確�?焖俪霾秃蜆藴驶矤奚瞬糠诛L味和口感。
而進入第二代的“現炒快餐”時代,一批中式快餐憑借“現炒”脫穎而出。例如鄉村基、大米先生、老鄉雞等,紛紛推行現炒模式,背后通過現代化的廚房設備和高效的供應鏈管理,提升了生產效率。
與西式快餐的標準化、單一化相比,這些現炒中式快餐提供了更豐富的菜品選擇。例如炒菜、砂鍋菜、炒面、蓋澆飯等中式菜品,都能通過現炒呈現出獨特的鍋氣和口感。“現炒”,已經成為中式快餐的制勝法寶。
這些新一代中式快餐的崛起,意味著中式快餐擺脫了對西式快餐模式的模仿,開始朝著本土化方向發展,如今也開始推動整個餐飲業圍繞這一趨勢進行升級。
職業餐飲網小結:
高鐵餐飲從冷鏈到現炒的轉型,正是整個餐飲行業變革的一部分。
從第一代中式快餐“模仿”西式快餐崛起,到第二代借力機器人炒菜+鮮配供應鏈的成熟,“現炒”快餐品牌集體突圍,中式快餐新時代正式來臨。
讓標準化與鍋氣兼得,中式快餐正在逐步摸索出一條獨屬于我們自己的發展道路。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