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比“干飯人”更需要外賣
來源/趣解商業
作者/張語格
2月11日,京東外賣正式上線;同時,京東還宣布啟動“品質堂食餐飲商家”招募計劃,2025年5月1日前入駐商家全年免傭金。
京東的“攪局”,甚至一度引發了“外賣行業一哥”美團的股價下跌。
圖源:微博截圖
外賣這門生意,毛利低、資產重、鏈條長,運營難度頗高;即便如此,它卻如磁石一般持續吸引互聯網大廠紛紛入局。在美團、餓了么兩大外賣巨頭把持的市場下,“后來者”京東能否分一杯羹?
01
京東做外賣,不是偶然是必然?
事實上,京東并非今年才“盯上”外賣業務。早在2022年,時任京東零售CEO的辛利軍就曾公開表示,“京東已經考慮做外賣業務,至于什么時候開始做,這將取決于我們的能力,以及我們什么時候能夠建立起一個人才團隊。”
在不少行業人士看來,在到家業務上深耕多年的京東,此番入局外賣算是“順水推舟”。2015年“京東到家”以O2O模式殺入本地生活市場,此后一直為消費者提供超市生鮮、醫藥、鮮花綠植、數碼家電等多類商品約“1小時達”的即時配送。2024上半年,京東開始整合“京東小時達”與“京東到家”,上線“秒送”服務;2024年9月,“秒送”專區里便已陸續上線咖啡奶茶和快餐店鋪。
圖源:京東APP截圖
“趣解商業”注意到,目前在京東上點外賣需要進入“秒送”界面后,點擊“品質外賣”二級入口下單選購;其中已入駐商家大多為收貨地附近的超市,以及有堂食店面的連鎖餐飲店,例如遇見小面、漢堡王、海底撈外送、嘉和一品等餐飲品牌,配送騎手多來自達達,或是商家自己配送。
目前京東外賣已經覆蓋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成都等10個核心城市。住在北京常營片區的小葵(化名)是高頻外賣用戶,她對比使用發現,京東外賣上菜品、飲品的價格和配送費用基本都與美團相當,“配送時長30-40分鐘左右,運費每單1.5-3.5元,和我平時用美團沒有太大區別,只不過京東現在商家少一些。”
不過,不同地區消費者也有不同感受。在有成都的網友在社媒平臺表示,自己在京東上點了一份紫燕百味雞,菜品和打包費要比美團便宜幾毛錢,但運費卻比美團高出了近10元。
圖源:小紅書截圖
配送服務,考驗的是平臺的履約能力,這也是即時零售賽道決勝的關鍵要素之一。
京東接入外賣業務后,不斷增加的單量能攤薄履約成本,但當前達達的運力和基建能否相應擴大完善以承接住更多單量,如何提升規模優勢和利潤空間,對達達乃至京東都是不小的挑戰。
1月27日,達達集團公告顯示,京東集團擬以私有化交易的方式,收購除京東已持股份外的達達全部流通普通股。據“趣解商業”了解,京東已是達達第一大股東,持有其63.2%的股份;達達目前負責支持京東的即時零售業務“秒送”,同時承接外部訂單配送。
若該提案生效,達達將被京東私有化,此舉也反映京東有意將達達納入麾下,成為全資控股的子公司。
圖源:微博截圖
中國社區商業工作委員會專家委員王春娟教授認為,京東收購達達集團有助于京東在即時配送、本地生活服務以及物流配送體系等方面實現進一步優化和提升。“達達的眾包配送模式顯示出極高的靈活性及成本優勢,能夠高效應對訂單波動。收購達達有助于京東進一步優化物流配送體系,降低運營成本。”
除此之外,王春娟還表示,除了外賣市場規模巨大、物流能力占優勢,京東入局外賣還可能與主營業務增長放緩有關。“京東2023年度總營收1.08萬億元,同比增長3.67%,增速逐漸放緩,需要尋找新的增長點,外賣市場作為一個高頻消費場景,具有極高的用戶活躍度和粘性,可以帶來新的營收來源。”
圖源:wind截圖
02
0傭金,能否成為“殺手锏”?
京東入局前,外賣市場一直是“兩虎相爭”的格局;根據相關統計顯示,美團和餓了么合計占據了外賣市場90%以上的市場份額。在這種行業格局之下,京東能否以“品質外賣”和“0傭金”撬動外賣市場?
京東外賣“0傭金”政策推出后,“美團外賣30%高抽傭”“美團調低傭金應對”的相關話題在網絡上發酵。
社媒平臺上有不少商家曬出自己美團和餓了么的后臺訂單:17.5元的訂單實際收入6.77元;9元的訂單實際收入4.86元;46.4元的訂單實際收入26.59元……看似可觀的客單價,實際上商家到手的收入卻并不多。
圖源:小紅書截圖
美團對此表示,高抽傭的數據并不真實,外賣實際商戶傭金率為6%-8%。然而有商戶提到,美團平臺除了固定的技術服務費之外,還有很多其他的扣費點,比如配送服務費、會員補貼等等。
對于其他平臺的傭金政策而言,京東的“0傭金”政策短時間內會吸引一定商家入駐;不過,對于一年后是否還能持續進行優惠,京東還沒有明確。“趣解商業”注意到,社交平臺上已經出現很多詢問“如何入駐京東”的討論,有些商家甚至在尋求地區代理;不過,也有賣家仍然保持謹慎樂觀,認為京東未來也可能會和其他平臺一樣,逐步提高抽成比例。
在河南經營著一家百貨店的李李(化名)表示,自己的單子大多都來自外賣平臺,她認為,京東、美團、餓了么幾家公司打擂臺卷生卷死,未來美團的抽點很可能會往下走,而且各個平臺也會再培養一批騎手,配送方面可能會更加有保障。
京東外賣高調招募商家后,外賣行業“兩巨”頭也發生了一些變動。首先,餓了么物流板塊出現重大人事調整。餓了么董事長吳澤明將兼任餓了么CEO,原CEO韓鎏則專注分管即時物流中心。值得一提的是,餓了么新管理層去年、今年都曾表示要在“三年內扭虧盈利”“不與商家爭利”,將即時物流明確為第二增長曲線。
另一邊,美團將正式在廣西部分城市首次上線“超時免罰”試點,在試點區域將全面取消超時扣款,將眾包騎手的超時扣款改為積分制度,改善騎手的配送體驗。
圖源:公眾號截圖
種種變化都預示著,外賣市場將迎來更激烈的競爭。
比起適應不同平臺經營規則的商戶,消費者在不同平臺之間的遷移成本要低得多。艾媒咨詢調研數據顯示,近47.6%下沉市場消費者對外賣平臺的優惠活動的頻率有較高的期望。小葵表示,自己下單時也經常貨比三家,挑最便宜的平臺購買。
價格和補貼直接影響著外賣用戶的忠誠度,京東雖然入局較晚,但倘若拿出真金白銀來爭奪市場份額,在服務費上做到“又好又便宜”,未必不能從餓了么與美團的競爭中撕開一個口子。
百聯咨詢創始人、資深電商分析師莊帥表示,京東外賣目前處于發展初期,入駐京東外賣的商家不多,京東明顯在控制業務規模,未來進行用戶體驗的升級以及算法技術的迭代后,很可能會進一步擴大規模。
03
“本地生活”賽道,群雄逐鹿
外賣是本地生活業務的核心,互聯網巨頭對外賣市場的“爭奪”,背后是本地生活賽道激烈戰況的縮影。
互聯網大廠做外賣,很多都是“到店”團購業務的延伸。2023年初,抖音面向部分商家推出“團購配送”服務,微信試水“門店快送”小程序;2024年3月,快手團購套餐的服務保障中增加了“外賣到家”功能。各平臺在到店業務上爭得難舍難分,連相對佛系的小紅書也在積極開拓團購業務的城市。
據“艾瑞咨詢”預測,國內本地生活市場規模在2025年將增長至35.3萬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到12.6%,并且隨著線上餐飲、線上團購等場景的拓寬,本地生活服務的線上滲透率預計2025年將增至30.8%。
中國投資協會上市公司專業委員會副會長支培元認為,互聯網巨頭爭搶“本地生活”服務,源于本地生活服務貼近用戶日常生活,流量入口價值巨大。提供本地生活服務,可以增加用戶使用頻率和時長,沉淀用戶數據,挖掘更多商業價值;而且本地生活服務涵蓋餐飲、零售、娛樂等多個領域,市場規模廣闊,利潤空間可觀。押注本地生活對互聯網平臺來說,短期能吸引新用戶、提升用戶活躍度,增強平臺粘性。
艾媒咨詢CEO張毅表示,商家很難一直以低價方式去運營,長期來看本地生活業務還是要比出品、服務、便利性;想在這場貫通線上線下的競爭里穩住增長,每家平臺都有各自的短板要補。
圖源:京東截圖
浙商證券研報顯示,美團和抖音是本地生活服務市場的“雙雄”,前者在中小商家和核心變現品類中占據優勢;后者在到店餐飲連鎖KA和部分到店綜合特色品類中表現出色。然而,由于運力等問題,抖音的到家業務遠不如到店出色,已經將外賣相關團隊并入到店業務中。如今,自帶配送隊伍的京東入局,能否做到到店、到家兩手抓,實現“后來者居上”呢?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