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雪冰城上市在即,供應鏈故事能否打動資本市場?
出品/連線Insight
撰文/紀德
蜜雪冰城距離叩開港交所的大門,只差一步之遙。
2月14日,港交所披露蜜雪冰城已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聯席保薦人為美銀證券、高盛、瑞銀集團。據路透社報道,蜜雪冰城此次IPO計劃籌集約5億美元資金,并將在3月初在港交所掛牌。
這也意味著,繼奈雪的茶、茶百道和古茗之后,蜜雪冰城即將成為新茶飲“第四股”。
經歷了過去數年的激烈內卷,新茶飲進入存量競爭,玩家均面臨不同程度的門店擴張放緩與增長壓力。誰能搶先上市,就能補充更多“彈藥”,搶占市場份額,提升運營能力。
自去年底以來,新茶飲企業掀起新一輪上市潮,蜜雪冰城與古茗、滬上阿姨為沖刺上市,均以下沉市場為主,靠加盟模式實現規模擴張。
如今,蜜雪冰城即將上市,并以超4.6萬家門店、583億元年零售額、35億元凈利潤的亮眼數據,試圖向資本市場證明其商業模式的獨特性。
圖源:蜜雪冰城微博
不容忽視的是,如今新茶飲在資本市場上頗受冷遇。已上市的奈雪的茶、茶百道、古茗都遭遇了“上市首日即破發”的魔咒,此后股價表現也欠佳,資本市場似乎對新茶飲賽道已缺乏信心。
然而,蜜雪冰城的不同之處在于,作為加盟模式的代表,其核心盈利邏輯實為供應鏈。 其商業模式中絕大多數收入來自“向加盟商賣貨”,而非傳統茶飲零售,這撐起了其規模體量、盈利水平,使其擁有相比同行更為充裕的現金流。
市場關注的焦點是,在茶飲品牌普遍上市遇冷的背景下,蜜雪冰城能否憑借加盟模式和極致供應鏈,成為資本市場的例外?
1、加盟商越多,蜜雪冰城靠供應鏈賺的就越多
在茶飲行業普遍陷入“增收不增利”困局時,蜜雪冰城的賺錢能力一騎絕塵。
從招股書可以看到,2024年前九個月,蜜雪冰城營業收入達到187億元,凈利潤高達35億元。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奈雪的茶仍持續陷入虧損之中;茶百道在2024年上半年凈利潤僅為2.37億元,盡管持續盈利,但利潤相對微薄;古茗2024年前三季度的凈利潤為11.20億元,與蜜雪冰城的盈利水平存在較大差距。
過去數年,蜜雪冰城在主打“極致性價比”的同時,早已將持續盈利的砝碼,押注于供應鏈生意。
2007年,蜜雪冰城開了第一家加盟店。大約五年后,蜜雪冰城就建立了自己的生產工廠,著手布局其原材料自主加工業務。
圖源:蜜雪冰城微博
蜜雪冰城99%的門店為加盟店,但其盈利核心并非加盟費,而是通過向加盟商銷售商品賺取穩定差價。 2024年前三季度,蜜雪冰城約97%的收入,來自向加盟商銷售食材、設備和包材。
在其他茶飲品牌選擇采購原料時,蜜雪冰城從源頭掌控了核心原料,在河南、安徽、重慶、廣西、海南建立五大生產基地,提供包括糖奶茶咖果糧料等全品類一站式的飲品食材解決方案。
其向加盟商售賣的原材料中,60%以上的食材是自主生產的。也就是說,蜜雪冰城表面上是一家賣奶茶的公司,實際上是一家賣原材料和生產設備的公司。
圖源:蜜雪冰城微博
這種模式下,蜜雪冰城構建了遠超同行的現金流優勢。 2021年至2024前三季度,蜜雪冰城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流入分別為17億元、24億元、38億元和51億元。作為對比,同期古茗的現金流分別為2.67億、10.11億元、15.73億和11.29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蜜雪冰城的現金流非常健康,賬上還躺著接近60億元的現金和現金等價物,但近些年,其擴張面臨一定挑戰,門店增長速度變緩。
2021-2023年,其門店增長速度分別約為50%、45%、30%;2024年前三季度,其全球門店總數達到4.5萬家,門店增長速度則放緩至約25%。
隨著規模擴張速度的減慢,蜜雪冰城不免面臨一定的增長壓力。其2024年的營收增速為21.2%,已經低于門店增速,這意味著由于市場飽和度、競爭等因素,新開門店對整體營收增長的推動作用逐漸減弱。
蜜雪冰城也在持續調整中,它通過漲價、開廠等方式降本增效,或將一定程度上提升利潤空間,同時,它進一步下沉到鄉鎮,以及進軍海外,探索新的藍海。
2、密集開店背后:蜜雪冰城為何必須“漲價 開廠”?
過去數年的瘋狂擴張,暴露了蜜雪冰城加盟模式脆弱的一面。
作為一家定位于平價茶飲的品牌,蜜雪冰城走的是薄利多銷的路線。早期,蜜雪冰城曾向加盟商承諾,1-2公里范圍內不會開設另一家蜜雪冰城門店,以此保障加盟商的利益。
然而,隨著新茶飲持續內卷,原本以直營為主的品牌紛紛開放加盟,蜜雪冰城也感受到了壓力,并于2021年取消了區域保護制度。
此后,蜜雪冰城的新店越來越多,2020年進入萬店階段,到2024年更是超過4.6萬家。
圖源:蜜雪冰城微博
隨著門店分布越來越密集,加盟商的盈利壓力逐漸顯現。2024年前9個月,蜜雪冰城的平均單店零售額從2023年的144萬降至108萬元,單店回本周期并沒有那么樂觀。
加盟商的持續承壓,最終可能反噬整體的供應鏈收入。蜜雪冰城也意識到了這一點,開始努力調和規模擴張與加盟生態之間的利益矛盾。
為了幫助加盟商“減負”,蜜雪冰城從供應鏈著手降低成本。
原材料成本,是加盟商日常經營的主要支出之一。蜜雪冰城基于4.6萬家門店的規模優勢,與供應商集中談判,以較低的價格采購原材料和設備,再轉售給加盟商。據悉,2023年,同類型、同品質的檸檬,蜜雪冰城的采購成本較同行業平均低約20%以上。
此外,蜜雪冰城還通過建廠并自主生產,減少中間采購環節的成本和層層加價。招股書顯示,自產糖蜜和果蜜的包裝瓶后,成本較外部采購下降近50%。
圖源:蜜雪冰城微博
與此同時,加盟商的盈利壓力也倒逼蜜雪冰城進行價格調整。
2024年底,蜜雪冰城北京、廣州、深圳等地的部分門店,將冰鮮檸檬水等飲品價格上調1元的消息,登上了熱搜。
蜜雪冰城回應稱,此舉主要是基于門店的經營壓力,尤其是在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以及租金等多重壓力的背景下,做出的價格調整。
盡管蜜雪冰城57.2%的門店仍聚焦三線及以下城市,維持6元均價以鞏固基本盤,但也在全國范圍內推進“價格分層”策略,推出一批8-10元的新品。
整體而言,蜜雪冰城正在通過一線城市試點漲價以緩解加盟商壓力,同時保持快速擴張以攤薄供應鏈成本。
然而,如何在規模擴張與加盟商生態之間找到平衡點,仍是蜜雪冰城面臨的核心挑戰。
3、供應鏈出海,蜜雪冰城能否講好新故事?
近年來,蜜雪冰城通過大力投入建廠和加速海外擴張,試圖向資本市場講述一個全新的供應鏈故事。
在國內市場,蜜雪冰城正面臨下沉市場內卷加劇的考驗。 其既要鞏固基本盤,又要突破增長天花板。盡管其最新拓店政策將2025年的重點放在挖掘空白下沉市場,試圖通過深入未充分開發的區域尋找新增長點,但這一目標的實現難度正與日俱增。
隨著滬上阿姨過半門店扎根下沉市場,茶百道在四線及以下城市的門店占比不斷提升,這一焦點戰場的競爭愈加白熱化。蜜雪冰城想要繼續通過“農村包圍城市”策略實現預期增長,難度正與日俱增。
轉向海外,成為蜜雪冰城打破困局的關鍵籌碼。自2018年進入越南河內以來,蜜雪冰城已在海外11個國家開設了4800家門店,占其全球門店總數比超過10%,遠超過同期出海的喜茶、奈雪。
圖源:小紅書@蜜雪冰城泰國
與其他玩家不同,蜜雪冰城將國內成熟的供應鏈體系復制到海外市場,試圖通過“產地直采 自建物流”模式實現全球化布局。
招股書顯示,蜜雪冰城計劃在2025年完成海南生產基地的二期擴建,并規劃在東南亞建立多功能供應鏈中心,以更好地支持海外業務。
海外擴張為蜜雪冰城創造了更多原材料銷售機會。 2023年,海外市場(中國內地以外)為蜜雪冰城貢獻了14.87億元的營收,盡管2024年前三季度海外收入同比下降至9.5億元,但其全球化戰略仍在穩步推進。
然而,蜜雪冰城的出海之路并非一帆風順。在國內,原材料運輸能在24小時內送達門店,而在海外市場,運輸時效拉長、空運及冷鏈成本高昂等問題,成為顯著挑戰。
此外,本土化合規問題,如清真認證、食品標準差異等,也對其供應鏈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
為了形成更高效、更穩定的供應鏈體系,蜜雪冰城需要更多的資金投入。此次上市募集的資金,將主要用于擴建產能和搭建國際供應鏈平臺,為其海外擴張補充“彈藥”。
蜜雪冰城以海外市場的快速擴張,勾勒出一幅充滿想象力的商業藍圖,同時通過平衡加盟商生態與供應鏈生意,應對成本與增長的雙重壓力。
面對自身及新茶飲行業的普遍困境,蜜雪冰城給出了獨特的解決方案。然而,資本市場是否會為其故事買單,仍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不過,答案很快也將揭曉了。
本文頭圖來源于蜜雪冰城官方微博。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