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福記不再“姓徐”,糖果大王為什么“賣身”雀巢?
出品/聯商專欄
撰文/和二
編輯/蔡建楨
時隔14年,雀巢再度出手,全資收購了徐福記。
此時徐福記創始人家族全盤出清,未嘗不是抓住時機,做出了一個明智的選擇。
時代變遷,如今的年輕消費者幾乎已經“談糖色變”,在崇尚健康、0糖、0脂、0添加觀念之下,無論是飲料、食品還是糖巧行業,無不大規模開始減糖控糖。而傳統的糖果產品從宏觀需求層面來看更是不斷震蕩下行。
1
徐福記不再“姓徐”
3月3日,雀巢中國在官網發布消息,表示已與徐氏家族達成協議,收購徐福記剩余40%的股份。
早在2011年,雀巢就以1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23.1582億)的價格收購徐福記60%的股權,此番收購意味著雀巢全資控股徐福記。此次收購并未公布價格,若以2011年的價格計算,彼時的徐福記身價達28億美元(約合202億人民幣)。
分析人士認為,雖然此次收購沒有公布價格,但如今的徐福記估值應該會遠遠低于2011年的價格,徐福記在2024年整體營收超過70億人民幣,尚不足百億,其公司整體估值應該在100億人民幣上下,遠不可能達到28億美元(約合202億人民幣)。
雀巢方面表示,徐福記是中國領先的糖果糕點制造商和銷售商。如今全面接盤徐福記,雀巢希望通過徐福記的既有優勢,特別是其強大的分銷網絡,來發展國內的零食和糖果業務。
資料顯示,徐福記是中國臺灣的徐氏四兄弟于1992年成立的糖果、糕點品牌,生產基地位于東莞。彼時,徐福記創始人、四兄弟中排名第二的徐乘回鄉探親,留意到了大陸市場的商機,于是決定在大陸開展糖果生意,最終將公司落地廣東東莞。
在進入大陸市場之前,徐氏四兄弟一直經營著食品生意,隨著中國大陸改革開放之后經濟迅速發展復蘇,徐福記在大陸得以快速成長。徐福記在大賣場創新推出散裝專柜銷售模式,以及標志性的酥心糖等產品,迅速成為國內最大的糖果品牌。
2006年,徐福成為“中國糖果大王”,成功在新加坡上市,上市后的徐福記市值一度達到2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88.3596億)。資料顯示,2007年,徐福記品牌在中國已經擁有88家銷售分公司,超過1.35萬個直接管控的終端零售點。2010年,徐福記全年的營收和凈利潤分別為43.1億元和6.02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4%和31%。
2011年雀巢持股前,徐氏四兄弟中的徐乘、徐沆與徐梗分別擔任徐福記的董事長兼總經理、副董事長與董事。雀巢持股后,徐氏家族逐漸淡出。
2012年3月,徐梗退出了徐福記董事職位,時任雀巢大中華區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狄可為出任董事長一職,徐乘退居副董事長。此后,徐福記董事長由張國華、羅士德等雀巢大中華區高管接力擔任。2015年7月,徐氏兄弟中最重要的創始人徐乘卸任徐福記總經理一職,標著著徐福記基本上已經不再“姓徐”。此后該職位由雀巢體系內的老將林焰、蘇強與劉興罡先后出任。
截至2025年1月,徐福記董事長為雀巢高管勇德倫,法定代表人、總經理為劉興罡。入職徐福記前,劉興罡曾在雀巢旗下合資企業太太樂擔任銷售副總經理。
2
雀巢為什么要全面收購徐福記?
2024年9月1日,雀巢原執行副總裁、拉丁美洲大區首席執行官傅樂宏(Laurent Freixe)上任雀巢集團首席執行官。
上任后,傅樂宏曾對外表示,過去幾年,雀巢對于其咖啡、寵物護理和營養等核心業務的討論很多,但可能忽略了其它業務,當中有許多是本地市場的(品類)冠軍,具有明顯的增長加速機會。
2024年,雀巢集團銷售額為913.5億瑞士法郎(約合人民幣7417.8027億),同比下降1.8%,全年有機增長率為2.2%,較2023年7.2%的增長出現明顯放緩,全年凈利潤為108.8億瑞士法郎(約合人民幣883.4778億),同比下降2.9%。
2023年、2024年,雀巢集團糖果業務(confectionery)收入分別為81.07億瑞士法郎(約合人民幣658.3046億)、84.49億瑞士法郎(約合人民幣685.9321億),收入規模要遠低于飲料、乳制品和冰激凌、營養與健康產品、預制菜和烹飪輔助工具、寵物食品等。
從糖果業務的盈利能力來看,糖果業務在雀巢集團主要業務的盈利能力處于中位數水平,2023年、2024年,糖果業務產生的營業利潤分別為12.31億瑞士法郎(約合人民幣99.9387億)、11.9億瑞士法郎(約合人民幣96.6101億),2024年出現下滑,營業利潤率分別是15.18%、14.08%,2024年下降1.1個百分點。營業利潤率要遠低于飲料、乳制品和冰激凌、預制菜和烹飪輔助工具、寵物食品。
2022年到2024年,雀巢大中華區銷售額的有機增長率分別為3.5%、4.2%與2.1%。2024年,雀巢在大中華區實現銷售額約50億瑞士法郎(約合人民幣406億),同比有機增長率(即排除并購等因素影響后的自然增長)為2.1%,其中糖果業務功不可沒,糖果業務占比為16.1%。雀巢2024年財報中就“點名表揚”了徐福記,稱基于徐福記和脆脆鯊的穩健增長,以及新品上市和電商增長的推動,公司糖果業務實現了中個位數的增長。
2023年春節徐福記散裝的市場份達28%,在過去5年中創下新高。其中散糖和散巧的市場份額分別超過了35%和40%,高居市場第一。而尼爾森零售研究數據顯示,2024年在大賣場超市渠道中,徐福記散裝糖、散裝巧克力、散裝糕點三大品類位居市場第一,散裝果凍位居第二,其中散裝糖、散裝巧克力的市場占有率均超過30%。
徐福記2024新品戰略發布會上,總裁劉興罡對過去一年的業績曾有透露,稱徐福記已經連續4年實現高位增長,整體營收規模已超過70億元。關注到新的消費趨勢,徐福記推出的新品開始強調“0糖”的概念。
作為全球最大的食品企業之一,雀巢收購徐福記之后,對其業務升級和戰略選擇起到了很大的賦能和推動作用。雀巢為徐福記提供配方、研發、質量控制等多方面的技術和市場支持。雙方在產品研發、渠道、運營等多方面也進行了融合。
雖然市場整體對于糖果的需求量在降低,但徐福記作為國內糖果第一品牌的位置依然是牢固的;另一方面,近年來徐福記不斷拓寬品類,在糕點賽道亦成就頗豐。據統計,到目前為止,徐福記主要生產糖果、糕點、沙琪瑪、巧克力及果凍等休閑糖點食品,散、包裝類糖點食品超過1400多個款式。
3
“控糖”已經成為大勢所趨
中國產業研究院表示,目前中國每人每年僅消費7公斤的糖果,僅為歐美、日、韓等發達國家的1/10,不及全球人平均消費量的1/3。
從2015年以來,我國糖果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糖果總產量呈現出震蕩下行的發展態勢。2020年到2022年,全國規模以上糖果生產企業總產量分別為311.7萬噸,304.3萬噸和280萬噸。
從2016年到2024年,中國糖果市場的總規模年均增長率大約只有2%。中國糖果市場份額在2014-2016年期間持續萎縮,到2016年總銷售額下跌至850億元。此后在2016-2018年間,我國糖果產量呈現連年下降的趨勢,而且下降速度不斷加快,2019年短暫回暖,2020年面臨暴跌處境,中國糖果市場難以再回到過去的高增長時代。
有媒體報道,“許多家庭在10年前過年要囤10多斤糖,現在卻連買1斤都嫌多。”據統計,中國糖果市場規模在2017年達到900億元頂峰后就開始一路下滑,2023年已降至850億元,相當于降至七年前的水平。
糖果之所以出現銷售大面積下滑,與消費者生活方式和消費理念及消費習慣的改變息息相關。結婚、新年等重要節日的用糖量大幅降低,很大程度上被堅果、其他各類零食所取代。隨著健康意識的提升,消費者普遍對高糖油食品的需求在減弱。糖果帶來的儀式感和社交功能大幅度減弱。
為了應對新形勢,徐福記也在不斷調整產品品類與進行渠道轉型。徐福記除持續升級招牌沙琪瑪、酥心糖、鳳梨酥等產品,近年來,徐福記推出了0脂0糖0卡的茶妍輕凍可吸果凍、0蔗糖蘇打餅、0蔗糖棒、首款0蔗糖黑巧等一系列減糖減新品。
隨著雀巢全面接受,徐福記也許能夠迎來“第二春”。2024年,劉興罡喊出了“希望2027年徐福記干到百億規模”的銷售目標,并將在期間投資6億元擴大產能。據此推算,未來三年內徐福記的銷售額需要實現至少40億元的增長。徐福記最終能否實現這一目標,有賴于雀巢在中國市場的新戰略路徑。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