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產圣地”到“打卡過氣”:山姆的“網紅濾鏡”為何碎了?
出品/三車財經
近年來,國內零售業正經歷著百年未有之變局。隨著消費升級與分層趨勢加劇,曾經被視為藍海的倉儲會員制賽道,正上演著冰火兩重天的戲碼。一邊是Costco憑借極致性價比和本土化供應鏈高歌猛進,另一邊卻是本土玩家盒馬、fudi等通過差異化創新不斷蠶食市場。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最早將倉儲會員制引入中國的山姆會員店,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考驗。
表面上看,山姆依然保持著“倉儲會員店鼻祖”的傲人姿態:全球采購體系支撐的低價爆品、精心設計的會員權益體系、以及獨樹一幟的倉儲式購物體驗。然而剝開光鮮的外衣,一系列隱藏的危機正在浮現:核心商圈門店客流量下滑、下沉市場拓展舉步維艱......這些問題的交織,折射出的不僅是單一企業的困境,更是整個倉儲會員制模式在國內市場遭遇的時代拷問。
增長神話褪色了?
會員制曾是山姆抵御價格戰的護城河,但在國內市場,這一模式正遭遇前所未有的質疑。增速放緩、客群分化,折射出單一會員費依賴的脆弱性。當消費者開始用腳投票,山姆必須回答:如何讓會員費的價值超越“入場券”,真正成為用戶離不開的“通行證”?
一來,山姆會員店的付費會員數量出現了增速放緩的情況。自1996年進入國內市場,山姆會員店憑借“付費會員+精選SKU”模式迅速崛起。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山姆會員店中國會員數已突破500萬。然而,會員規模在持續擴大,但增速已經放緩。而這一變化折射出會員制零售的階段性天花板:一二線城市滲透率趨近飽和,而低線城市消費習慣尚未完全養成。
二來,山姆標志性的“家庭裝”商品是其差異化競爭的核心,但這一策略正在面臨挑戰。據國家統計局此前公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家庭平均人口降至2.62人,較2010年減少0.85人。山姆5公斤裝大米、1升裝牛奶等商品,對三口之家而言存在明顯的存儲與消耗壓力。與此同時,部分消費者開始轉向社區團購或臨期食品渠道,這暴露出標準化商品策略與多樣化需求之間的矛盾。
圍城內外,新舊勢力的雙重絞殺
山姆曾是國內會員制零售的“唯一選項”,但如今,它需要面對的是一個分化的戰場:傳統商超以低價貼身肉搏,電商以技術降維打擊,垂直玩家以差異化撕裂市場。這場“圍剿”背后,是零售業從渠道競爭轉向生態競爭的必然趨勢。
一方面,永輝、大潤發等傳統商超近年來發力會員店模式,憑借本土供應鏈和低價策略蠶食山姆份額。例如,永輝倉儲店通過直采基地將生鮮價格降低20%,而山姆同類商品價格劣勢凸顯。此外,山姆的全球供應鏈在鮮食、短保商品上響應速度較慢,難以匹配國內市場的“即時性”需求,而盒馬、叮咚買菜等已實現“半小時達”,進一步擠壓其生存空間。
另一方面,拼多多、抖音電商憑借補貼和直播,將進口牛排、堅果等山姆明星單品價格進一步拉低,這直接沖擊了山姆高端食材市場份額。同時,山姆引以為傲的“線下體驗”正被元宇宙試吃、AR購物等新技術解構,年輕消費者更傾向于“線上比價 線下提貨”的混合模式,這對山姆重資產的門店網絡提出挑戰。
除此之外,垂直會員店崛起,憑借著差異化競爭撕裂市場。比如,Costco以“極低毛利率 高周轉”策略搶占高端市場;盒馬X會員店則聚焦生鮮與餐飲化場景,自有品牌占比超40%,并推出“免運費即時配”服務。相比之下,山姆在商品差異化和服務創新上略顯保守。新興對手的差異化定位,正在分割山姆的原有客群。
山姆護城河的“隱蔽力量”
盡管面臨增長瓶頸與多維競爭,山姆會員店仍是中國會員制零售領域難以撼動的標桿。其核心優勢并非單純依賴規模或低價,而是通過全球供應鏈整合、自有品牌壁壘及場景化體驗,構建了一套“高門檻、重積累”的競爭體系。這些優勢的沉淀,短期內仍為山姆提供著抵御沖擊的緩沖帶。
首先,山姆依托沃爾瑪的全球采購網絡,在選品上形成了“人無我有”的差異化優勢。例如,其長期獨家供應澳洲谷飼牛肉、挪威三文魚等高端食材,并通過規模化直采將價格控制在市場均價的70%-80%。此外,山姆“買手制”選品模式由超過200人的專業團隊運作,每年淘汰30%的商品,確保SKU精準匹配中產家庭需求。這種“嚴選 獨家”策略,使得消費者在山姆購買的不僅是商品,更是“稀缺性”標簽。
其次,山姆自有品牌Member’s Mark,成為高復購率的“隱形引擎”。數據顯示,山姆旗下Member’s Mark約占銷售額30%。而該品牌之所以夠獲得如此銷量,得益于成功源于對品質與成本的極致平衡。據悉,Member’s Mark堅果系列采用全球原產地直供,價格比同類進口品牌更低,質檢標準卻高于國標。不僅如此,該品牌已形成跨品類協同效應,即從食品到日化,Member’s Mark覆蓋12大品類、超800個SKU,消費者一旦認可某一單品,極易產生跨品類購買。
最后,是線下場景的“沉浸式消費”體驗。山姆門店的倉儲式場景設計,兼具實用性與體驗感,3米高貨架、試吃吧臺、親子體驗區等元素,將購物行為轉化為家庭休閑活動。此外,山姆的付費會員制天然篩選出高凈值客群,門店內同類消費者的聚集進一步強化了“圈層歸屬感”,這是普通超市無法提供的附加價值。
總的來說,雖然山姆會員店面臨重重挑戰,但其優勢依舊顯著。只是,必須要說的是,山姆會員店的困境,本質是傳統會員制模式與新時代消費需求的錯配。當“付費門檻”不再構成護城河,唯有通過供應鏈重塑、客群精細化運營、場景生態構建,才能實現從“規模增長”到“價值增長”的跨越。零售業的競爭已進入“無限戰爭”時代,山姆需要更敏捷的策略調整,方能在Costco、本土商超、電商平臺的三重夾擊中,找到屬于自己的第二曲線。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