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詩蘭黛香港“裁員瘦身”,香港美妝市場怎么了?
出品/聚美麗
撰文/tt
2025年,是美妝行業“難”聲一片的一年。頭部美妝企業的閉店、裁員、破產等消息早已屢見不鮮。如今又有一美妝巨頭被曝裁員。
裁員、閉店,分部合并!
7月14日,據香港01報道,美妝巨頭雅詩蘭黛香港分部早在今年4月已裁員不超過100人,并將香港分部與臺灣分部合并,目前仍有約1300名員工。
同時,該集團今年已關閉約兩間香港門店,但未來沒有進一步調整計劃。公司官網顯示,目前在香港有21間門店。
消息人士透露,美妝集團裁員“一半是因生意不好,一半是因整合市場策略,主要系后者”。
同時,該人士還指出不少美妝集團香港分部均有相同舉措,且大部分已經發生,當中包括另一巨頭資生堂香港分部,也有人事調整。但是據星島環球報道,未知其形式及規模。
聚焦到雅詩蘭黛來看,值得注意的是,早在今年2月初,雅詩蘭黛在公布2025財年第二季度業績時,就宣布將加速推進“PRGP”(利潤恢復與增長計劃),該計劃將裁減5800至7000個工作崗位。據了解,這是雅詩蘭黛集團近10年來最大規模的裁員計劃。
正如消息人士所說,不斷裁員的舉措或許也與雅詩蘭黛近年來的業績表現相關。
如下圖所示,雅詩蘭黛的凈利潤已連跌三年,且五年中有三年遭遇營利雙降。其中2020年表現最為慘淡,營收與凈利潤雙雙觸底,凈利潤驟降至僅6.8億美元(人民幣約48.79億元),同比暴跌62.01%。且凈利潤起伏波動大,在暴漲322.06%后便陷入持續下跌。
具體到亞太地區的業績上來看,連續四個季度的凈銷售額下滑。且根據財報透露的信息來看,亞太地區的業績表現與香港的銷售額息息相關。
如,在2025財年Q1,亞太地區凈銷售額僅為9.44億美元(人民幣約67.73億元),同比減少11%,其原因為香港特區的銷售額出現兩位數下跌,旅游消費者轉化率低迷。
2025財年Q3中,中國大陸市場呈現中個位數增長,但是由于中國香港和韓國市場出現兩位數下滑,導致整體亞太地區的凈銷售額仍然為同比減少。
對雅詩蘭黛來說,想要業績恢復正常,或許還要些時間。
值得注意的是,針對裁員情況,早在今年2月初,雅詩蘭黛集團新任首席執行官Stéphane de La Faveri宣布推出Beauty Reimagined計劃,旨在恢復銷售增長和雙位數營業利潤率。
而該計劃的核心之一就是大幅裁員,縮減成本,精簡架構,旨在截至2026財年底裁員5800-7000人。
“裁員瘦身”,巨頭們過寒冬
在日子越來越難的的大環境下,沒有一家企業可以獨善其身。年僅過半,除了雅詩蘭黛外,還有多家美妝巨頭傳來裁員的消息。
今年4月,歐萊雅中國旅游零售部門被爆裁員50%外。僅過兩個月多,歐萊雅又被爆香港分部計劃裁員90%,雖然官方對此回應稱,此數據不實。但是據香港多家媒體報道,“歐萊雅集團香港分部將與中國內地分部合并,預計裁員超200人,部分員工需調往廣州工作”。
此外,聯合利華至2025年第一季度,已裁員6000人;科蒂啟動“All-in to Win”轉型計劃的下一階段,裁減約700個工作崗位。
上述種種都可以看出,在全球經濟下行、關稅政策不穩定疊加地緣政治,裁員舉措已成為美妝企業降本增效的共識。
香港美妝市場怎么了?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提到的企業中,裁員的發生地特別提到了香港地區。同時香港市場,對雅詩蘭黛亞太地區業績的影響頗深。
除了大環境, 或許,可以從與美妝消費緊密關聯的零售數據中窺見一二。
如下圖所示,2025年1月至4月,香港零售總額同比均呈下滑態勢。值得注意的是,截至4月,香港零售總額已經連跌14個月。
而零售額的下滑,也對香港美妝行業帶來了連鎖的消極影響。
其一,零售額下跌意味著消費市場整體萎縮,進而導致消費者購買意愿和能力下降。這也與上文提到的雅詩蘭黛2025財年Q1亞太地區業績下降的原因相契合。
其二,零售疲軟導致化妝品企業線下門店客流量銳減。如莎莎在香港和澳門市場的同店銷售跌幅達16%,線下銷售全年跌幅為11.9%,并為此關閉了部分店鋪。
不過,好消息是,在香港特區特別統計處最新發布的5月零售額數據中,零售總額已經同比增長2.4%,結束跌勢,開始恢復。這或許也預示著未來香港化妝品行業能夠獲得新生。
回到此次裁員一事來看,香港重組或許只是雅詩蘭黛全球調整的一環。正如上文中,消息人士提到此次裁員系主要后者原因——整合市場策略。
其實無論是雅詩蘭黛、歐萊雅還是資生堂,美妝巨頭們對于香港市場的轉型重組已是大勢所趨。
在香港美妝市場整體低迷的情況下,整合香港分部與其他分部資源,或許在一定程度來說,有助于各個集團更好適應市場變化。
消息來源:雅詩蘭黛官網、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上述企業官網、星島環球
注:1美元≈7.17元
發表評論
登錄 | 注冊